52 修建蓄水灌溉系统(2 / 2)

这个设计方案比较简单,工作量比较小,董长青也不好意思收叶云凡的钱。

既然董长青都这样说了,叶云凡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为了表示感谢,他特意请董长青去金筷子吃了一顿。

董长青回去后,花了两天时间将设计优化,然后才把最终成果发给了叶云凡。

叶云凡不是干工程的,他拿着图纸研究了几天,还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才大致看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这个系统核心有三大点,一是蓄水池,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二是自动抽水系统,从湖中分级抽水上来装进各蓄水池中。三是自动水阀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各蓄水池水位。

其中涉及到土建和自动化控制,叶云凡一个人就算买回来材料也做不了。

他只能再次找到了王汉卿。

项目部有的是大型机械,而且还有土建、钢结构加工、安装的队伍。

王汉卿研究过设计图之后告诉叶云凡,这样的工程很简单,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做完。

但他们也不可能免费帮忙,其中涉及到好几个技术人员,他们都要给一些好处才肯做。

而且他们要动用项目部的设备,属于公物私用,还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不捞一点好处怎么肯干?

王汉卿最后与几个同事商议之后,开出了二十六万的价格,材料费用十几万华夏币,剩下的十万是人工成本。

叶云凡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要牛出奶,必须让牛吃草。

项目部有大型设备,有专业人才,二十多万可以把工程做下来,自己去想办法的话,这离城市一两百公里的山旮旯,想运一个挖掘机都很困难。

两天后,王汉卿他们用板车拖着一辆大型反铲车过来了,据说是以运卢萨卡维修为借口。跟着反铲一起过来的还有那个陈姓测量工程师。

蓄水池位置,高程都是设计好的,不能随便建。测量工程师负责给反铲放线,相当于它的眼睛。

陈姓测量工程师也不爱说话,人比较腼腆,叶云凡问他几句他便笑着回答几句。交谈得知他叫陈奎,武大测绘学院毕业的学生,才来赞比亚半年。

反铲的挖坑效率非常高,在没有石头的地方,一爪就是半立方米。一周天下来,十六个蓄水池坑都挖出来了。

最大的坑在东侧半山坡上,有八十立方米,它需要灌溉的范围最大,估计的水最先抽进它里面。最小的坑也有三十立方米,在山包顶部。

接下来就是浇筑混凝土了。

王汉卿他们拉了一车用来做混泥土建筑模板的钢板。

几个华夏土建工人在挖好的坑中拼接好模板后,倒进搅拌混泥土,干了以后拆掉模样,混泥土就成型了。

混泥土水池建好后,在将四周的坑用挖出来的土回填回去,然后在蓄水池上盖上水泥盖板,上面覆盖泥土,蓄水池就隐藏在地下了。

然后是挖沟埋管,制作水位控制系统,原理其实很简单,和老式马桶蓄水槽装满水就自动停止原理是一样的。

这个工程前期挖坑修水池,后期埋管建系统,持续了一个多月才结束。

前期挖坑后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