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入宫朝觐(2 / 2)

变臣 宇十六 3451 字 2020-11-14

石方真想想也好,如果江安义进了贡院自己要召他问对不方便,更何况化州这段时间因狂生马远翔大出风头,江安义身为刺史,避避嫌也好。

从御书房到东宫可以横穿过去,但江安义让带路的小太监引他走大道过延喜门走正门进了东宫,三年不见,东宫仍是老模样,只是多数人是新面孔。太子府詹事由宜城侯王克彦挂名,实际理事的是少詹事纪天明,他听到通传急急地迎了出来,在前星门处与江安义相遇。

江安义笑着行礼道:“纪大人,一别三年风采依旧,江某有礼了。”

纪天明拱手还礼道:“安义你才是英姿勃发,让人羡慕,快里面请。”

边往里走江安义边问道:“太子殿下可在宫中,江某奉陛下旨意,前来拜见太子殿下。”

“太子在东苑校场中习武,我领安义你前去。”既是奉旨,纪天明不敢怠慢,心中暗暗庆幸太子殿下没有出城玩耍,不然被天子知道如何是好。

东苑在东宫东北面,与皇城乐游苑一墙之隔,常年驻扎着金吾卫三千兵马,护卫皇城东北,东苑内有校场,太子习练骑射多半在此。离东苑还有段路程,就能听到喝彩之声轰然而起,纪天明笑着解释道:“太子常召金吾卫将军与伴读比试箭法,想来是哪位将军中了彩头。”

太子石重伟的伴读有二十六人,皆是权贵中人,三分之一是王公贵戚的后代,三分之一是世家重臣子侄,还有三分之一是将门世家的子弟,多数伴读对江安义都没有好感,因为江安义清仗田亩、黄沙关对付廖建辉等做法触及他们的利益。同样,

江安义对这些人也无好感,正所谓相看两厌。

郑国将门起缘于郑高祖时期,郑高祖立国后不许将门插手政务,却准许将门子弟荫补武职、优选迁转,并让他们与皇家联姻,朱、李、程、王、贾、廖、张等家族累世为将,守卫国土。后来廖家、张家中落,老字号的将门仍剩下朱家、李家、贾家、王家,王家因为是外戚的原因逐渐向文职转变,而程家只剩下程希全一人,文不文武不武,败落已经定局。老的逝去新的出现,眼下杨家、苗家、齐家、魏家都有希望挤进将门世家的行列。

听到喝彩声江安义心中发痒,紧走几步看到校场上一马奔驰,一个青年正弯弓搭箭瞄准箭靶,江安义认出此人是原国公李知柔的孙子李敬玄。江安义跟不少将门中人打过交道,朱太尉之子朱质朴和孙儿朱易锋、申国公王克明、安西大都护杨祥亮及其两个儿子,还有廖建辉和魏家兄弟,这些将门中人给他的印象是抱团,心狠手辣,行事张扬,但同时也不可否认有些本领。

校场上李敬玄松开弓弦,将箭只稳稳地送进百步外的红心中,喝彩声再次响起。李敬玄催马背对箭靶继续行进,抽箭在手,算出一百二十步时反背一箭,箭再次射中红心。鼓声随着喝彩声响起,为神箭手助威。

太子石重伟骑着一匹黄马,手持马鞭兴奋地直挥,吓得身旁的周处存、崔元护等人远远躲开,谁也不想挨上一鞭子,那滋味估计不好受。李敬玄得意洋洋地骑马来到太子近前,抱拳拱手道:“末将向太子殿下交令。”

方才石重伟命他与金吾卫将领比试,凭借家传的反背箭术李敬玄取胜,鼓声就是对他获胜的嘉许。

“敬玄,不愧为李家子孙,可惜没有带酒来,不然孤王要敬你三杯。”石重伟笑道:“你可不许藏私,什么时候把这反背箭术教给我。”

李敬玄心中一哂,他从三岁起便学持弓扎马步,六岁时练气定神,每日开弓千次,十年箭术方有小成,然后才学反背箭术,三年才有今日的效果,太子娇生惯养,偶尔玩乐一下还差不多,要让他每日开弓千次,恐怕早将弓箭抛到了河中。

心知太子只是一时兴起,李敬玄笑道:“殿下想学,臣定当倾囊相授,明日卯初,臣便来东宫教殿下扎马步。”

卯时,石重伟一缩脖,自己还是多睡会吧,李敬玄是自己的手下,他会就等于自己会了。石重伟不再答嘴,头东张西望起来,嘴里顾左右而言他,道:“王师傅(王知行),你是王家子弟,申国公的箭术可是十分了得,你行不行啊,下场试试。”

王知行苦笑,家族中除了大伯王克明和父亲王克彦其他人都不愿吃苦,即使学了两天武也是花架子,至于自己更是拉不开半石弓,更谈不上箭术。眼角瞅见纪天明带着江安义走过来,灵机一动笑道:“臣那两下子比太子殿下差得太多,就不拿出来现眼了。太子殿下,真正的高手来了,让他下场显显身手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