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2 / 2)

东海的大太子二太子具体叫什么不清楚,但是三太子在诸天万界中,确确实实有敖丙这么个可考的名字,以至于让他的两个哥哥也跟着一起叫了甲、乙这样不走心的名字。

但是,虽然后人觉得这名字不走心,实际上,还是很有神话风采的。

商代人将十天干认为是十位日神,因此历代商朝帝王,都有一个不知道是生日、祭名还是继位之日的日名,譬如大名鼎鼎的纣王,人家的日名就是帝辛,商汤的日名唤作大乙或者天乙。

这个世界的早期发展,与唐无易熟悉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神话时代的历史,既然如此,龙族里有那么些个具有上古神话意蕴名字的龙,也不足为奇。

当然了,这种古早神话风的名字似乎是东海龙族一脉专属的,其余三海的龙族,名字类型就和东海不同。

庚是华山池中为人豢养的小龙,就算按照血缘来说,他应当属于东海一系,也已经和其他龙族有了分别。

华山池,顾名思义,就是西岳华山上的一处仙家水池,在这个世界,属于道门镇岳宫。

讲道理,在其他的无神话世界,陈抟老祖、全真派、镇岳宫等一系列门派都在华山开辟驻地,给华山贴上了道门的标签,也就算了,但是在这个世界,华山是没有山神的吗?

镇岳宫的名字这么的霸气侧漏,简直是往山神的脸上左右开弓,结果这样都没事儿?

华山山神到底有没有想法,唐无易不知道,庚也不知道。

事实上,庚只要知道,他们这些在华山池中被门派豢养的小龙,不是血脉低下的龙族旁支,就是不受重视的支脉,已经被卖给了道门就够了。

成为坐骑已经是足够幸运了,倒霉一点的,放血画符、拆骨炼器,都是基本操作。

庚是一头机灵的小龙,再加上怎么着也比跃龙门成龙的庶支血脉纯正一些,因此已经被预定为了一位大人物的坐骑,也知晓了一些外界情况,这才能找到机会逃跑。

根据庚的说法,这个世界原本是有天庭与天神地祗的,而各个修道门派的修道人,也就是所谓仙人,都归属于天庭管辖。

可是,不知为何,不知何时,天庭断绝了天路,封闭了天门,修道人与受封正神之职、能上天述职的一些神仙,能活动的范围,全都局限于天门之外。

天庭的天境划分,九天、十二天、三十三天、三十六天等,不过是分法不同,但是不管哪种分法,如今的神仙腾云驾雾的云层,都不入天境。

地府以及龙族看起来没受到影响,但是这个世界的天庭,铁定已经崩了。

这个世界虽然是聊斋的世界,但是并不代表着地府正神能成为世界的代表,有天庭存在的世界,天庭才是一个世界的正统,也是世界意识的代言人。

说到世界意识,唐无易就想到了自己通过系统接收到的诸多的信息。

这些信息其实就是系统沟通世界意识得到的,寻常世界还好,世界意识能被称为天道的仙侠类世界,这种信息的获取难度就会升得很高。

这个世界,系统接收信息的时候,和往常那些正常的世界不一样,若是和天庭崩溃的现实结合起来,或许可以看成这个世界病了?

这个世界生病的原因是因为失去了天庭若是整个世界都要崩了,那地府、龙族、各类神祗都留不下来,但是现在,只是崩了个天庭而已那么,重新建立一个天庭,成为天道的代言人,或者说世界的运转中枢,行不行呢?

新的天庭怎么来?

结合自己推演出的建立仙朝是他的最优解,将会获得最大的收获,唐无易明白了。

建立仙朝,重建天庭,当上天帝,这个世界都是他的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第一百零一章争龙

大乾太平四年,天大旱,民不聊生,兖州东郡人王虫虎发檄文,斥责官府吏贪赋重,赏罚不平,起兵反乾,自号大将军。

次年,太平五年,王虫虎攻兖州各郡,济阴郡冤句县有不第秀才汪巢者,率子侄后辈以投。

王虫虎军声势日益浩大,四方百姓来投,太平帝遣军三万命人镇压,特赐禁军3000,甲骑500。

王虫虎军大败官军,连战连捷,后率军南下,半年之间,义军多达三十万之众。

*

兖州烽火燃起的时候,大乾的京城之中,太平帝方朝还在做着膺受大命、匍有四方的春秋大梦。

都说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异事将会层出不穷,而大乾王朝终结的丧钟,已经被敲响了。

不过大乾的终末,并不是为王前驱的王虫虎、汪巢等人导致的,在唐无易看来,太平帝方朝弑君篡位,就已经掀开了天下大乱的帷幕。

是的,虽然方朝的年号很太平,但这并不能改变他血腥的登基方式。

大乾的皇位更替,要追溯到宣宗皇帝,也就是换年号像换衣服一样频繁的先帝方昇。

这位换年号很频繁的皇帝,除了开创了年号数量的记录之外,还开创了另一项记录熬死儿子的记录。

宣宗方昇,寿七十一而终,看起来只是普通长寿,但是结合他换过了整整三任太子,加上英年早逝还没来得及被立储的齐怀王,熬死了四个继承人的事实,就非常恐怖了。

宣宗之后,被篡位的那位,当了将近三年皇帝的嘉承帝方昭燦,是宣宗的嫡长子昭靖太子之子。

而如今在位的太平帝方朝,则是宣帝十一子,排行最末。

虽然皇位在多数时候是父死子继,但是爷死孙继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因此在连死三任太子、年长的儿子也都陆续病亡之后,宣宗方昇选择了册立皇太孙。

嘉承帝方昭燦继位的时候已经二十三岁了,加上宣宗留给他的辅政大臣,不像是个会被篡位的人。

但是,谁让他爷爷册立的太子太多,给了他的叔叔们不好的念想,再加上昭怀太子、昭文太子的子嗣,也对皇位虎视眈眈,嘉承帝的压力很大!

压力大也就算了,嘉承帝膝下还未有子息,于是乎,在不知道是有心人的推动,还是他的叔父处心积虑的谋划终于成功的情况下,大乾变天了。

太平帝弑君篡位后,当即改元,又在名义上废黜了嘉承帝,先是将其贬为侯爵,又毁其声誉,废为庶人。

没了皇位还没了命的嘉承帝,最后连个好名声都没留下。

因为是弑君篡位,太平帝一不做二不休,把嘉承帝的兄弟,也就是昭靖太子的子嗣都一锅端了。

不仅如此,为了防止有人将他登基的方式学以致用,他很干脆地斩草除根了。

除了太平帝本人和他自己的子嗣以外,宣帝诸子及他们留下的子嗣,全数被杀。

唐无易想了想,在他的印象里,上一个做的这么绝的人叫胡亥,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秦二世,至于结果嘛,嗯,大家都是知道的。

大乾的近支宗室凉得整整齐齐,但是太平帝犹嫌不足,在王虫虎起兵之前,还在为皇室人口负增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实吧,太平帝的私德如何,是他自己的事,皇室人口的增加还是减少,说实在的,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要是治国有术,未免不能成为李二、朱四那样彪炳史册的传奇帝王。

但是,此人暴虐有余,治国水平却极为糟糕。

嘉承帝继位之后,想要扭转祖父在位多年导致的国库空虚、朝堂官员尸位素餐、各地民生多艰的情况在位的时间长了之后,明君是很有可能退化为昏君的,唐无易的大唐主世界里,未来谥号玄宗的那位,可能有话说太平帝篡位之后,一切都跟他反着来,加上老天不给力,于是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就算太平帝是个明君,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他爹留下的这一堆烂摊子收拾好,更何况,他的行为完全是把大乾这艘破船往必死之地开。

不过根据宣宗时代的风评,这位太平帝不应该是这么没脑子的一个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