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2)

唐无易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大道三千,这三千实际上是虚指,实际上能被证的道不计其数,但是,道与道之间,自然也有区别。

譬若五行大道,可分为水之大道、火之大道、木之大道、土之大道与金之大道,再往下,水之大道可细分为冰之道、涛之道等小道,之后又可细分,有寒冰之道、坚冰之道等,或是与其他大道相结合,比如冰火之道。

寒冰之道这些小道,又可称为规则,乃是其所属大道中的一个极为细微的分支,掌握了它们,不过掌握了大道的万分之一而已。

规则比不上普通的道,道又不及大道,后天大道又不及先天大道。

掌握的道自然是级别越高越好,但是道的级别越高,被掌握的可能性就越低。

毕竟只是掌控最普通的道,也意味着要比掌控规则的人知悉更多的规则。

心高气傲的唐无易,当然选择了要掌控先天大道。

先天大道,便是宇宙开辟之初就存在的大道,有四十九条,什么先天五太、五运、五德、生死、宇、宙之类的大道,玄之又玄,就算定下了目标也不可能掌控,所以唐无易找的是比较好找的。

首先是易之大道,光看名字,好像他们颇为有缘,但是《易经》,或者说洛书河图,都是需要算、卜的,别说如今唐无易能接触的只有《周易》这个版本,洛书河图、三易中的另外两易《连山》、《归藏》都已亡佚,就算他这些版本都接触过,没有这方面的天分和爱好,强行往这方面靠拢也是无用。

所以他最终确定的是先天阴阳大道。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基本对立关系,天地是阴阳,男女是阴阳,日月是阴阳,寒暑是阴阳,万物皆可为阴阳。

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

以先天阴阳大道为根基,未来将其他功法精髓化为己用,也更为方便,毕竟无物不可阴阳。

当然,唐无易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以后天大道为根基,使之往先天大道靠拢。

所谓越古老的越强大,换而言之,越强大的越古老,他若是能强横到凭借自己的意志穿梭时空,回到宇宙开辟之初,那他选择的后天大道也能成为先天大道。

不过唐无易觉得既然自己的目标都已经是先天了,那就直接挑战现有的先天大道就可以了。

反正挑战后天大道,按照系统归纳出的规律,等到有人挑战相同的道,并且达到差不多的高度之后,执掌者也需要一战,那还不如直接以最高难度的先天大道为目标。

先天大道的执掌者,不是已经陨落了就是没有诞生,少数的几个执掌者也不一定和唐无易要挑战的先天阴阳之道重合。

而且,唐无易有更大的野心,按理来说,所有的道,都是能往先天五太之道方向推演的,在没有尝试之前,谁都有机会,不是吗?

天生带着好运挂的某人:我是大道爸爸最喜欢的崽,我一定能成功的!

第29章佛道

阴阳的理念,在道家中是非常常见的,在武学方面,《葵花宝典》、《九阴真经》、《九阳真经》、《一阳指》等等功法,都对这种概念有所体现。

说实话,唐无易的理论已经很丰富了,他现在无论是在普通人的生命中还是武林人士的武道生涯中,都当之无愧地处于鼎盛时期。

在实际上迈出这一步的关键时刻,他还需要足够优秀的对手让他验证自己是否有疏漏。

《乾坤大挪移》这本顶尖层次属于未曾达到该境界的创始人杜撰的顶尖武学,唐无易借鉴了一番也就罢了,但是圣火令,他拿了就收走了,没有再还给明教。

如果他把东西都还回去,大猫小猫两三只的明教教徒还能打落了牙齿和血吞,但是圣火令乃是传承圣物,也被唐无易弄走了,明教就很受不了了。

既定剧情里,圣火令也不是没有丢失过,确定教主之位传承的,就变成了《乾坤大挪移》。

可是,现在《乾坤大挪移》也被唐无易看过了,谁也不确定他是否能练成,并将功法传下去,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圣火令这样的传承信物就非常重要了。

圣火令上记载着几门来源于波斯总教的武功,中土明教早期还需要仪仗波斯总教那边的助力,无论如何,圣火令都不能轻易丢失,最起码,不能是明教的人眼睁睁地看着它被抢走,知道它的下落却怎么也抢不回来的。

明教的人会做什么反应,唐无易猜也能猜得出来。

就算他们不做出决定,唐无易也会逼着他们不得不做出向总教求援的决定。

开玩笑,不多吸引一些敌人过来宰着玩,他怎么能确认自己是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的?

明教在欢声笑语中打出GG,唐无易的下个目标却在上线的边缘来回试探,求生欲非常强烈。

他们不上线,唐无易却有的是逼他们上线的方法。

体道法天,无量度人,太上道国皇帝诏:

释教害道,今虽不可灭,合与改正,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

钦此!

得到圣火令回返京师后不久,唐无易就下发了这么一道圣旨。

唐无易此诏,号为化佛为道,却不是他自己的原创,而是来源于北宋时代的一个牛人。

此君名为林灵素,徽宗时代的著名道士,唐无易发出的这道圣旨,除却圣旨格式,和当年那位名叫林灵素的前辈原文几乎没有区别。

后世所称的观音大士、罗汉尊者,名称皆来自于林灵素的这一番化佛为道的创举。

简单的来说,就是佛教的佛变成道教的天尊,佛教的菩萨变成道教的大士

不仅佛像、称呼要如此,佛教的和尚也要变成道教的道士,不仅和尚要留道士的发型、作道士打扮,一应佛教建筑,都要改成道教建筑,各类佛像,也都要加上发、冠。

北宋时期,江湖武林正处于一个鼎盛时期,不同门派互相争锋,少林寺作为佛教的武道代表,一直占据天下武林鳌头。

可惜盛极必衰,当时武林能人辈出,少林几乎没有什么出色的继承人与之争锋,而且其本身似乎还出现了巨大丑闻。

再加上徽宗应允林灵素的要求将崇道抑佛发展到极致之后,佛教也进行了反击,少林寺这些年几乎可以说是封山了,在武林上的存在感真的很稀薄。

因为诸多佛家出家人自杀以谏,林灵素离去之后当局者也进行了一些调和,经过这么些年,佛道之间也渐渐缓和,佛家也接受了大士、尊者之类的说法。

譬如观音菩萨,在宋之后,才有观音大士之称谓。

道教势大,其实就算佛家不想讲和也没法子。

但是现在,唐无易以太上道国皇帝、全真道创始人的身份下达了这样一道圣旨,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林灵素再怎么鼓动皇帝崇道抑佛,但是他不是皇帝,而皇帝也不可能永远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所以佛家还有翻盘的机会。

但是,现在下达这个命令的是太上道国的皇帝,甚至是开国皇帝。

举凡开国皇帝,下达的命令都是被奉为祖训的,而一旦成为祖训,除非这个皇朝灭亡,否则的话,改变的几率不大。

更何况,太上道国是道士的国家,不是和尚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中,佛家的势力空前萎缩,甚至比三武灭佛时期的势力更小。

三武灭佛,佛家可以在他们驾崩之后反扑,道国灭佛,天经地义,除非这个道国亡了,否则的话,佛家就得被欺负到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