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2)

完颜亮久决不下,若是按照历史进程走,他就会在自己的心腹红人的劝谏之下,继续对宋用兵可见他自己的心里,手上有六十万的兵马,无论是完颜雍还是宋人,都没被当成回事儿直到被宋军重创,闹得军心动荡,终于被大将完颜元宜谋弑。

这大将还去信一封给了契丹同族这位大将虽被赐姓完颜,实际上乃是契丹人,姓的还是耶律连镇守汴京的太子也一道做了亡魂。

不过在这里,他这人生的最后一个月,就不用过得那么跌宕起伏了。

唐无易光明正大地进了帐殿这实在是军中最好找的地方顺手甩出从某路人小兵身后拿来的羽箭,就几乎悄无声息地穿过了完颜亮的脑壳,残存的劲力一震,此君的脑浆就真的成了一团浆糊。

逆贼好胆!一声尖啸响彻整个帐殿。

唐无易不仅不避,双眼亮起,反倒应了一声好!。

第23章开幕

熟悉的武功,熟悉的对手,若不是来人是个货真价实的太监这也不是随便的称呼,能被称为太监的,最起码也是有一定品级的宦官唐无易还以为自己回到了大明,见到了东方不败。

虽然是早已熟悉的武功,但是由不同的人使来,还是有不同的感觉的。

唐无易原本以为眼前的金国宦官是《葵花宝典》的创始人,然而交手之后,他能感觉到,对方的武功,带着一种匠气。

这并不是说对方的武功使得不纯熟,也不是说境界不够高,而是对方的武功,有一种禁锢感。

《葵花宝典》适合太监修炼,然而也就仅止于此了,任何武功,修炼到了高处,想要摆脱创始人的藩篱,可不只是适合的问题,一味地顺着前人的路走,境界再怎么高,也只是个傀儡罢了。

唐无易眼前这老太监一头白发,容貌是宦官标配的面白无须,看起来已经活了许多年了,然而这武功嘛,就算再怎么高,没达到那个点,就是没达到。

唐无易对《葵花宝典》是熟得不能再熟了,老太监的招式他不必多加思索便能应付,于是终于将他的老底给逼了出来。

《葵花宝典》的行功路数,是阴极生阳,最后能成功地天人化生,所以在大成之前,练此功的人,内力属性为阴。

老太监的功法虽然是《葵花宝典》,但是好歹在招式方面有所创新,除了《葵花宝典》记载的路数外,别出心裁,创新出了一门阴寒的功夫。

老太监从天而降,手掌已成冰蓝色,稳稳地朝唐无易的天灵拍去。

唐无易面色不变,双手呈环抱之态,猛然一旋,对上老太监的手掌,用巧劲抵消了冲力,剩下的,就是二人内力的对拼了。

从老太监这招的路数来看,就知道,他和《葵花宝典》创始人的理念是不同的,却又不正本溯源,自创功法,只把这招当成了压箱底的手段,也怪不得没能把《葵花宝典》练到最高层次,开始寻找自己的路。

唐无易的内力虽然中正平和,但是根基深厚,最不怕的就是内力对冲。

二人对视之际,唐无易的眼中似有漩涡兴起,老太监有一瞬间的失神。

虽然时间短暂,但是高手对战,这么点时间,尽可以做出反应了。

等到老太监被他自己的内力避退,吐血落地后连退三四步之后,唐无易便欺身而上,拳脚不停,真正是打人如挂画,将老太监打翻在地。

完颜亮已死,那些随军将领自然各有心思,而且唐无易早早做了准备,附近几个大营里,听到了动静都做不出反应,更远一些的大营,是不会随意出动的。

老太监见性命不保,欲要拼死一搏,手上寒气浓重,郁郁的蓝色竟真的出现在他手上。

唐无易在心里暗想:声光效果倒是很出众,不说效果,只看格调,是相当厉害了。

他心里虽然想的不怎么着调,但是应对一点都不慢。

老太监一副要同归于尽的姿态朝他扑来,虽然空门大开,到处都是破绽,却不管不顾,好像拉着唐无易一起上路就够本了。

唐无易暗叹一声这老太监的心思也算是毒辣了。

在外人看来,唐无易和这老太监你来我往,声势浩大,而且因为老太监主攻的原因,还略占上风。

但是老太监本人和唐无易对敌,早就感觉到,唐无易闲庭信步之间,其实打得是慢慢让老太监耗死的主意,让他有我能赢的错觉,却最终陷入绝地。

老太监发狠地想着逆贼好毒的心思,如此大意,定要拉上他共赴黄泉,实际上,唐无易想耗死他不假,但是主要目的是要将他的底子一点点掏出来,掏个干净。

唐某人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实在是为各类武功秘籍的不致失传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狠的老太监:我呸!

在自己其实是占上风的情况下,唐无易是不会让自己陷入险境的,就算是为了武功也不行。

他的脑子又没进水!

所以在老太监手上的蓝光愈发浓郁的时候,唐无易简单的一招隔空打穴,便要了他的命。

这隔空打穴,和既定剧情里的弹指神通有些像,但是唐无易认为,如果不是流传下来的武学,而真的是黄药师自创的话,那参考对象应该和他一样,是隔壁大理段氏的一阳指。

一阳指应当是通过奇异的行功路线或者对内力的压缩之类的原理,从手部经脉发出气劲。

普通的武林高手当然也能内力外放,但是如何精准地集中于一点,还能让外放的气劲不被抵消,甚至威力更加增强,那就难了。

简单一点的,就是借助外物,譬如长剑,使之生出剑气,唐无易的这隔空打穴,是以地上随处可见的石子儿为载体,承载他的内力,再以特定的手势将之发射出去,加以速度、劲力,威力极大。

老太监的尸首渐渐被一层寒霜覆盖,唐无易啧啧称奇了一会儿,便愉快地决定带上他回去再仔细研究一下。

虽然将完颜亮和老太监都杀死了,但是营帐中的其他人,唐无易一个都没动,包括完颜亮的太子,他也留着他的性命。

历史上,完颜雍称帝改元之后,完颜亮还继续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坚持率军攻宋,直到败于宋军之手后,才因军心不稳而被部下谋弑,连带着他留守汴京的太子也一起共赴黄泉。

神对手被疯狂降智,继而连带继承人一起被干掉,完颜雍就这么简单地坐稳了皇位,连自己动手都不需要。

但是,在这里,唐无易给他留下了一个隐患,那就是完颜亮的太子完颜光英。

完颜亮很宠爱自己的这个儿子,甚至说出过等太子年满十八就让位给他的话,立太子之后,凡与光、英同字、同音的州县封国等,俱都避讳改名。

历史上完颜亮是兵败被弑,可是现在,他可是被刺客刺杀身亡,六十万大军就那么稳稳当当地摆着呢。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完颜亮身边的这些大臣,是选择归附已经称帝的完颜雍,还是要拥立留守汴京的太子呢?

就以完颜元宜这位历史上干掉完颜亮的大功臣为例,他的发家可以说是与完颜亮密不可分,在完颜亮继位之前,完颜元宜的履历可谓惨淡,什么武库署令、符宝郎之类的官职,说白了就是护卫而已。

然而等到完颜亮继位,他连升数级,成为兵部尚书,虽然遭遇了一些低谷,但是很快又被完颜亮重用。

完颜亮率军南下,在渡江之前,很是打了几场胜仗,完颜元宜也就快速地因为军功加官进爵。

东京辽阳府留守完颜雍称帝的消息传来,逼迫完颜亮加快了攻宋的步伐,被坚持抵抗的宋人大败于采石矶之后,完颜亮愈发焦躁,号称三日之内不败宋人,便将随军大臣统统杀死,因为这双重的原因,才导致了完颜亮的这位心腹重臣产生了干掉他的想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