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1 / 2)

这事决策后,其他次辅也接着畅所欲言,述各地州府上书之事。杨太后听完后,觉得很满意,一来内阁大臣们报备的事务与厂卫暗承上来的内容基本一致,二来,受小冰川时期的影响,灾难时有发生,但应对及时,就算出现饥荒的现象,也没造成时局动荡、激起民变……

——至于高迎祥所带领的那支农民起义军,高迎祥死后就呈现一盘散沙,根本就不足以虑,所以这才是杨太后基本上觉得满意的由头。

禀告完政事后,内阁成员们很快就告辞离开。他们走后,杨太后革令朱慈燐认真学习,最好将那一桌案的奏折批阅完,自己则顶着朱慈燐小皇帝哀怨的眼神,领着说话、嗯,还有点结巴的朱淑婒,去了储秀宫。

此时朱慈燐年龄还小,所以已经多年未选秀,且储秀宫里住的不是待选的秀女,而是被俘的两位鞑子公主,马喀塔和丽塔。

丽塔年龄还小,蒙古话以及满话都说得不太利索。而她的姐姐马喀塔呢,则已经开始学习汉语,见到雍容华贵的杨太后以及娇俏的昭仁公主到来后,甚至能用流利的汉语向两人问好。

“别那么多礼了。”杨太后摆摆手,笑眯眯的道:“哀家来此是为了告之两位公主,你们的父汗已经同意哀家和亲的提议,准备过几日就安排人将嫁妆送来。所以你们啊,就安心的紫禁城住下吧,毕竟这里以后也算你们的家。”

等杨太后说完,一旁会说几句蒙古话的宫娥赶紧将杨太后所说的话翻译成蒙古语,霹雳巴拉的说给了马喀塔和丽塔听。

丽塔懵懵懂懂,而已经懂事的马喀塔则满心苦涩。果然,他们如雄鹰一般伟大的父汗,宁愿他们‘和亲’大明,也不愿低头接他们回家。

想到模样俊秀好似女郎的大明皇帝,马喀塔微微垂下眼帘,那张带着淡淡高原红、形状好似圆饼子的脸上染上一抹红霞。

“我和妹妹会听话的。”

这话说得……

朱淑婒挑眉,那张酷似杨令月的俏脸闪过一抹意味深长。“马喀塔和丽塔,如果觉得闷了,可以来找本宫玩!”

好吧,说朱淑婒是小结巴也不全对,至少今儿对着马喀塔和丽塔说话时,说词还是很连贯的,听不出结巴的味道。杨太后听到耳朵里,心中别提多安慰了!嗯,咱小闺女好好练习练习,应该能改正结巴的问题。

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乐极生悲,套在杨太后这儿也实用。这不,刚领着朱淑婒在两位鞑子公主面前刷了一下存在感,离开储秀宫、在路过御花园时,碰到正准备去找朱慈燐的戚嗣昌和徐仁(徐光启的孙子)时,不知怎么回事,面对戚嗣昌那张小小年龄就透着刚毅方正的小脸蛋,蓦然红了脸颊的朱淑婒,又开始变得成了小结巴!

杨太后再次无力扶额。

这死丫头,小小年龄就学人家思慕少年郎了。而且思慕就思慕吧,反正这年头不管男的女的、都比较早熟,但问题是再怎么思慕人家,你也不能变成小结巴,连吐字都不清晰吧。这样一来,哀家也不能违心说你这只是小毛病、不会影响以后夫妻和~谐啊!

只觉得自己脑门突突开始疼的杨太后,让戚嗣昌和徐仁跟着自己回了乾清宫,然后认命的接过批改奏折的工作,无语的目送朱慈燐领着两个伴读,外加小结巴姐姐飞快的遁离。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再怎么忙碌也无非是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繁琐的事。到了五月,皇太极不顾杨太后的婉言‘劝说’,还是派遣了一支充斥着探子的送嫁队伍,企图到达京师时、打听火器的讯息。

杨太后早就防着皇太极这一手,所以送嫁队伍一入关,途径延绥一带时不幸遇到流寇作乱,两位公主的嫁妆被抢了不说,所有送嫁人员全都横尸山野、找不到活口。

此不幸的消息传回京师后,已经从小狐狸逐渐从成了精的狐狸转变的杨太后装出义愤填膺的模样,严厉陕西巡抚孙传庭剿灭流寇、给后金一个‘交待’。

这事本就是孙传庭接秘旨做下的,自然心领神会明了杨太后的意思,大张旗鼓的带兵在延绥一带游山玩水一通后,孙传庭砍了几个当地的地痞流氓、意思意思的给了后金一个‘交待’!

枭雄本色的皇太极自然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想借着此事发难吧,杨太后毕竟有言再先,说最近闹匪不安定,送嫁一事就免了吧,大明内务府自然会为两位公主准备嫁妆的,而且事后,大明一方也是给了后金‘交待’的,别管这交待的水分有多大,但面子上是没有问题的。所以皇太极想发难,都找不到好的理由发难。

难道就这么算了……

恨得一张脸扭曲的皇太极搓了搓牙花,决定礼尚往来,好好的支援支援孔有德,再让高丽出兵、骚扰一下辽东守军,就算不能真正的打一场,也要好好的恶心恶心一下大明。

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明达不知道聊斋是啥玩意儿,但这并不妨碍他像只狡诈的小狐狸、开始跟随自家姐姐的脚步,暗搓搓的给皇太极以及后金那一波人不断的挖坑,以期达到消耗满洲八旗的有生力量。

“我觉得姐姐说得没错,咱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何须惧怕人口总数只有小几十万的建奴鞑子。”明达笑得光风霁月的对熊婉优以及他的老丈人熊廷弼说道:“鞑子们叫嚣着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除了宣扬建奴鞑子骁勇善战外,也暴露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建奴鞑子人少。

咱们不和鞑子们正面对抗,坚决实施‘坚壁清野’之策,慢慢的和鞑子们,采取蚂蚁吞象的蚕食办法,一点点的消耗掉鞑子们的青壮,然后灭国吞并不费吹灰之力。”

“这办法好是好,就是时间太长了一点,说不定要十几二十年才看得到成效。”熊廷弼一脸惋惜的说:“老夫可要努力的活长一点,不然就看不到这一天了。”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完成!o(* ̄︶ ̄*)o

☆、第八十三章

泰昌五年上半年就这么‘平静无波’的过去了,为什么要用引号括住平静无波四字呢,则是因为大波动没有,小波动却时不时的蹦跶出来、扰人心情。

据孔有德被总兵官朱梅修围墙围困于登州后,孔有德军不能出,便开始利用登州城中原有的火炮炮击官军。

朱梅为了避免无为的伤亡,只得继续采取拉锯消耗战的办法,慢慢的磨掉叛军人数和他们的斗志。

如此一月过后,挑唆孔有德叛逃的李九成率先坐不住,出城与官军死战,被朱梅射杀与阵中。

李九成死后孔有德欲弃登州入海,企图从海路逃亡鞑子所在地建州。朱梅早有所料,派手下将领龚正祥等率舟师拒于海口,等着孔有德送来门来。

只不过天公不作美,正当两方对持时,猛烈的大风突起,竟然将船只掀翻。于是孔有德险胜,俘获了龚正祥。只是船只皆损毁、孔有德就算胜了,也不得出海逃亡,只得退回登州城继续与官军对持!

如此一来,朱梅与孔有德之间就有得耗了,登莱巡抚孙元化心怀幻想,认为孔有德是受人挑唆才做出叛逆之事,相信能够自己能够招抚孔有德的他,竟然上了一封折子,提议应招抚孔有德为主……

孙元化此折子上达中枢后,顿时如一颗小石子落进湖里、荡起层层涟澜,朝廷文武大臣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剿灭,一派自然是主张以和为贵,重新招抚孔有德回归大明怀抱……

依杨太后的本心是及其厌恶这种没有民族观念、没有礼义廉耻的家伙的,但见朝廷上因为孔有德之事吵闹得厉害,杨太后并没有急着表态,而是云淡风轻的开口。

“施卿怎么看?”

施首辅到底在杨太后手下做事那么久,熟知她的秉性。施首辅见杨太后居然问他怎么看,顿时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姿态,老油条的回答道。“臣自然谨听娘娘的嘱咐,娘娘说战就战、说和就和!”

杨太后淡淡的扫了施首辅一眼,懒得开那个口骂他和稀泥的态度,便将视线放在了一力主张招抚的大学士周延儒与兵部主事张国臣身上。

“周卿和张卿怎么看?”杨太后淡淡的开口道。

“微臣认为孔将军乃是受人蛊惑,所以才做出如此叛逆之事。”大学士周延儒首先出列拱手回话道:“微臣认为只要派能言善道者前往登州,晓以大义,孔将军一定会认错投诚!”

“禀陛下、娘娘,臣不才愿前往登州说服孔将军!”周延儒一说完,杨太后还没开口表态呢,有人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到阵前招抚孔有德等人。

杨太后一看,原来是跟周延儒一路货色的张国臣,不免腻歪的道。“流寇招抚、叛军招抚,对于后金也应以和为贵、不可再犯兵戈。哀家就纳闷了,张卿你是怎么做到兵部主事的,怎么别人都是主站、你却始终主和呢。哀家不明白,张卿是心怀仁慈呢,还是收了好处……”

“肯定是收了好处。”眼见自己母后又开始怼人,有心插一手的朱慈燐瞪圆了眼睛,显得异常气愤的道。“这种为了私利枉顾朝廷、百姓的货色可不能在留在中枢朝廷,当贬为白身才是。”

杨太后笑了,很满意的笑了。“既然皇帝这么说,那就摘了张国臣头上的乌纱帽,贬为庶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