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1 / 2)

“嗯,那就这么办。”

杨令月微微扯动嘴巴笑了笑,然后便将瓦罐里煮的蛇肉捞起,全堆在杨明达的碗里,自己则将就剩余的汤水泡着昨日做的野菜团子吃了起来。

“别眼泪汪汪的盯着姐姐瞧…”被杨明达小狗似的眼神盯着,觉得自己脸皮厚度不够的杨令月到底不能镇定自若的继续吃下去,只得用暖暖的语气道:“姐姐要好好的喂明哥儿,让明哥儿长得壮壮的,这样才有力气干活。”

杨令月是自家知道自家事,就她那二三两力气,拎水桶都费力,就别提砍柴卖挣铜板的事了,所以不管是出于关怀还是私心,杨令月都有必要将杨明达养的壮壮的。

吃着相比以往来说丰盛少许的食物,姐弟两人开始畅谈生活。说着说着,不知怎么话锋一转,说到了姐弟俩的生父身上。当时跟着娘亲一道被赶出家门时,姐弟俩都还小,记不清是因为啥,只隐隐约约听原身生母哭诉是生父嫌弃娘亲娘家没人,便由着妾室作践嫡亲嫡子女,更是接着小妾小产之事说原身生母容不得人,将他们赶了出去……

只是杨令月有些疑惑,他们乃是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氏,怎么跑来京郊地段来讨生活呢。

“姐姐忘啊…”杨明达含糊的说道。“外婆去世前跟娘亲说过,外公是去了京城讨生活了。所以被赶出家门后,娘亲才带着咱们姐弟俩一路乞讨来的京城……”

一听这话,杨令月脑子也模模糊糊有了这印象,不免有些惊喜的问:“那外公找到了没有…”

杨明达摇摇头,低落的回答道:“没有,娘亲说她带着我们在京城各处打听了几年,都没有叫魏铁蛋的。”

魏铁蛋这名字……

不想诽谤那存在于传说中的外公的真名名字,杨令月抽了抽嘴巴,也就没再提继续找亲的话题,只说明儿等早起,便打发杨明达早点休息。

由于这位于山坳顶上的破庙只住着姐弟俩人,倒也将破庙两边都铺了稻草,一人住一边的,讲究男女有别。

一夜无梦,清晨天刚蒙蒙亮,杨令月便率先起了床,往只剩下火星子的篝火堆里塞了一些枯枝烂叶,等篝火重新燃起高高的火焰时,杨令月这才开始倒水,煮早饭。

姐弟俩的早餐依然是野菜汤,虽说放了少许食盐,口感却依然涩涩的,带点苦味。此时的杨令月不若刚来时那么娇气,适应了环境的她面不改色的将一晚野菜汤,连菜带汤塞进嘴里后,小嘴一抹,便招呼杨明达,姐弟俩一起往小树林钻……

由于姐弟俩没有砍柴的工具,只能折一些干枯的树干枝条,虽说慢了一点,倒也让姐弟收拾了一挑柴火,并且在拾柴过程中,幸运的发现了长在腐木上的木耳,和一些可食用的菌类植物,收拢来看,倒也有一篮子那么多。

姐弟俩去集市上卖柴时,是将那一篮子的木耳、菌类植物一起带上的,结果柴火没人要,木耳和可食用的菌类植物到卖了一个好价钱。

“姐,这柴火怎么办?”杨令月数着铜板数得眉笑眼开时,杨明达指着无人问津的柴火问。

“丢在这儿呗,反正没人要。”

杨令月算了算手中的铜板,发现可以买几升粮食,不免兴奋起来,冲着杨明达笑道。“咱们就捡着山珍来卖……慢慢攒着,说不定生活得到了改善不说,以后啊,也有余钱送你去私塾读书。”至于她嘛,鉴于自己穿越前刚刚考上大学,也算文化人,而且私塾性质的学堂多半不收女学生,所以在这儿,她还是继续当她的‘文盲’好了,反正这年代不是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吗。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o(* ̄︶ ̄*)o

☆、第四章

杨令月先数好用来买粮食的铜板,便拿着五个铜板,去了卖小吃的摊贩前,卖两个热包。从记忆得知,京师的热包是三个铜板一个,附近村镇上卖的热包则是五个铜板一个。杨令月想着,这五个铜板怎么也能买两个吧,谁曾想卖包子的小贩、白眼一翻,鄙夷道。

“小乞儿,这不管是京师也好,还是京郊附近物价都涨了,你拿五个铜板还想买两个,呐。看你可怜,五个铜板就卖你一个包。”

说罢,小贩塞给杨令月一个热包,又眼疾手快的将五个铜板抢了过来,往自己怀里揣去,然后看也不看姐弟两人,继续高声喝卖。

“姐,这家伙欺负人。”杨明达气愤无比的准备找小贩的麻烦,却被杨令月伸手拉住。

“别说了,咱们将这热包分食,然后去米店买米。”相比杨明达的气愤,杨令月到没什么过多的感想。他们两个孩子,又穿着破破烂烂、一瞧就是孤儿,不欺负他们欺负谁,而且小贩也算没说假话,热包的确涨了,原本该五个铜板两个的,现在卖四个铜板一个。

杨令月一边在奇怪这无灾无难的、物价却飞涨,一边不动声色的将热包分成两半,与杨明达一人一半,快速的吃了,然后往粮店的方向走去。到达粮店一问店伙计的价格,如杨令月心中所想的那般,粮店粮食的价格全都上调了一倍。

杨令月暗自纳闷,正想打听出了什么事儿导致物价上涨时,店里来了一位穿着粗布长衫、书生打扮的中年男子,义愤填膺的嚷了一句。“满洲鞑子欺人太甚……”

满洲鞑子…

一听这词汇,杨令月心就一咯噔。在这个时空待了一段时间,杨令月就觉得这儿百姓的穿着很像明朝中后期时代,现在一听满洲鞑子这一词汇,杨令月瞬间就明了,自己多半穿到了时局动荡的明朝后期,不然怎么随随便便一个读了几本四书五经的书生都在叫嚣满洲鞑子欺人太甚呢……

不过到底出了啥事?

就在杨令月暗自思索能够记得的历史,推敲事情时,又有一位进粮店买粮食、年龄比之前要年轻几岁的书生走了进来。

这年轻一点的书生先是彬彬有礼、却矜持的向店伙计说了自己要买何种粮食,随后在店伙计称粮时,朝着先进店、貌似还在义愤填膺的中年男子打招呼道。

“那鞑子首领颁布的七大恨,不知秦师兄了解没有,师弟刚从座师那儿听来,只恨不得弃笔从戎,北上辽东领兵抗击。”

七大恨,鞑子首领!

在一旁光明正大听着的杨令月终于有了印象,如果她记忆中的历史没出错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万历四十六年。在这一年,建州女真首领□□哈赤发布七大恨,起兵反明,建立后金政权。同一年女真兵克抚顺,朝野震惊。万历四十七年,辽东经略杨镐四路进攻□□哈赤,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死四万余人,开原和铁岭沦陷,首都燕京震动。朱翊钧用熊廷弼守辽东,屯兵筑城,才稍稍将东北局势扭转。所有这便是物价涨了一半的原因了,想来等女真兵克抚顺的消息传来时,物价更会成倍的增长。那么就目前来说,最好是要加紧时间收紧物资,确保今年冬天好过。

杨令月眼中幽光一闪,快速地做了决策。杨令月先是用身上所有的铜板买了耐存的杂粮,然后让力气大的杨明达拎着,姐弟俩快速的出了乡镇集市,往所住的破庙山头走去。

行走过程中,杨令月因为心里有事,不小心绊倒、滚落进了荨麻丛中,被荨麻叶子上的尖刺割破了皮肤……

如蝎子蛰了一下的疼痛感,让杨令月趴俯在荨麻草丛中一动也不敢动,直到杨明达慌忙的丢了粮食,上前准备扶起杨令月时,杨令月才呆呆的回过神,自己从荨麻草丛中起来……

这玩意儿割得人真疼!

杨令月愤愤不平的咒骂几句,却在准备走时,身子猛然一定。杨令月想起了一件事,还在现代上高中时,她所在班级那热爱美食的小姑班主任曾说过荨麻这种植物可是一个宝,叶子可食用、可用药,就连根茎也跟棉花一样,可用来织布做衣裳……

杨令月想起如今缺衣少食的处境,就再也站不住,先是让杨明达先行回破庙将卖的粮食放好,自己则留在原处,将此处所生长得荨麻连根带枝叶拔了,然后像捆柴火一样,用杂草搓成的草绳捆了,然后拖着它们,慢腾腾地回了破庙。

此时,杨明达已经用火折子重新升起了篝火,架着的瓦罐锅里也开始煮上了今日两姐弟的晚餐。

由于过惯了苦日子,就算买了粮食,一直抠抠省省惯了的杨明达在煮晚饭的时候,并没有多放买的粮食,而是一大锅野菜夹杂着零星少许的杂粮。

杨令月看的心酸,便放下捆成一堆儿的荨麻,故作不经意的问:“昨儿捉的青虾和螃蟹呢!”

杨明达挠着脑袋,将乱蓬蓬的头发挠得更加乱蓬蓬,自己却丝毫不觉邋遢,傻笑着回答道:“在后院挖的小泥池子里养着呢!”

“拿出来,看着姐姐给你收拾一锅美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