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1 / 2)

晚上夏梅和李忠国整理好后带着礼物去支书家拜访。

“刘支书王奶奶这是我爸李忠国同志,妈夏梅同志。”

“刘叔王阿姨你们好。”

“夏梅和忠国,你们来了,快进来坐。”

“阿姨这是我们准备的认亲礼还有给孩子们带的见面礼,您别推。”

“行,咱们今天来说正事。”

“王阿姨我们家沫沫真是多亏你们照顾,我爸妈本来说要来,可是太远了两个老人上了年纪,不好出远门。”

“没必要大老远的跑过来,离得太远累得慌。后天是周日咱们就办认亲礼吧。我们已经把东西准备好了,到时候直接办酒席。”

“既然我们来了,还是按照正常程序来,规规矩矩的认亲。”

周日认亲宴当天李沫在夏梅和李忠国陪同下来到刘家。刘家老两口坐在堂屋里,李沫进去给老两口磕头,然后改口叫爷爷奶奶。

这礼就算成了,刘家几个本家长辈陪同坐席,两家人外加一些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一起吃了顿饭。

饭桌上喝的酒是茅台,夏老头贡献的。“老刘,这酒真不错,你藏了这么好的酒不告诉我们。”

“这是我们干亲家准备的,下次就没有这种好东西咯。”

“那咱们就多喝点,好好品。”

“你个老东西,哪里有那么多酒,就这一杯了。”

“老刘你别这么小气。”

认亲礼过后夏梅她们就回家了,李忠国请的假不长,得尽快赶回去。

刘家人给他们准备了很多野味,大包小包的带回去。夏梅来了这才算是相信李沫说的肉多的吃不完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肉确实多。

走的那一天刘二叔开着马车送他们,一家人都跟着去把他们送上了火车。王奶奶帮他们准备了车上吃的贴饼鸡蛋。

自从认亲之后李沫和刘家人关系就更好了,时不时去吃饭或者带栓子他们回家吃饭。王奶奶也不阻止孩子们的往来。

这些事都告一段落后鲁平要结婚了,他和张芳芳相处的很好,婚期就定在了今年秋。鲁平父母不来,订婚的时候汇了三百块结婚也没有钱给了。

好在村里分了不少肉可以用来办酒席,这个年月的婚礼办的着实简单不费钱。李沫也不知道要送什么礼,想来想去送了一块枕巾。

婚礼那天鲁平骑着自行车去接新娘,嫁妆前一天已经送到了鲁平家。张家给陪嫁了一台缝纫机,鲁平送的彩礼也陪过来了。

村里的女人小孩们欢欢喜喜的看着她们秀嫁妆,女孩渴望着以后出嫁也能有这么多嫁妆。

鲁平结婚并没有请全村的乡亲,只请了一些关系比较好的人。村里爱占便宜的元大妈不请自来,拿着一把大葱带着全家人一起来吃酒席。鲁平确实有些头疼,她还记得上次刘支书家办酒席这一家人的样子,

人既然来了也不能赶走,为了不影响其他人吃饭,只能给他们单独安排一桌。然后在后厨吩咐单独给她们上小份的菜。

元大妈为此得意洋洋,不邀请又怎么样还不是能吃到酒席。

来的村里人看不下去讽刺道:“元大妈你们一家不是没被请怎么带着一把大葱就来了。元二狗你怎么跟着你妈就来了,也不随份子。”

“不是说现在是共产的社会,所有的东西都是大家的,我们咋还不能来吃了,看不起我们呀。”

“我们今晚去你家吃饭怎么样?村里刚分了粮和肉,咱也能去吃顿好的。”

“吃什么吃,你家里的怎么不拿出来给我们吃。”

嘲讽元大妈的人也不敢再说了,不然元大妈就要在地上撒泼打滚了。要是因为这个破坏了今天的大喜事可就不好了。

鲁平结婚他的学生的家长没有来,都是小孩子带着礼来吃饭。有些送几个鸡蛋有些送一毛钱五分钱。

鲁平还挺感动的,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人都是最淳朴又心存感恩的人。

鲁平结婚后不久桃花也要结婚了,嫁给本村的一个小伙子。他们是青梅竹马,关系很好。

桃花现在也算李沫的姐姐了,这自然和鲁平结婚不同。李家人寄来了一块红色的布给桃花做衣裳,李沫自己也在想着要送点什么给桃花。

想到空间还有很久之前买的红纱巾,这个是现在特别流行的东西,送给桃花一准没错。

桃花的嫁妆挺多的,男方彩礼送了一架缝纫机一块手表。家里给补上了一辆自行车,还给了一百块的压箱钱。

还有家里亲戚给送的嫁妆,搪瓷水盆、开水瓶

、搪瓷杯、床单被套。晒完妆之后就把嫁妆搬去了男方准备的新房。

第二天男方一早就来接新娘了,李沫和杏花可劲的刁难了姐夫一把。

“姐夫你说说你怎么和我姐看对眼的。”

刘勇脸一脸期期艾艾的说道:“就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她从小特漂亮也特懂事,就喜欢她了。”

“姐夫我们想听你唱唱歌。”

四周一片哄笑,李沫不明白怎么就笑了。等刘勇一开口李沫巴不得没长耳朵。

“姐夫行了行了,唱歌就过关了。你给讲讲你和我姐约会过多少次,都去哪玩了。”

“妹妹们,时间快到了,饶了姐夫吧。姐夫给你们发红包”

“那你得多发点啊。”

最后刘勇告饶,用猛烈的红包攻势打开了局面,抱得美人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