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1 / 2)

几百人对着她拜谢行礼,这阵仗可真是。

贺盾微微服了服,自己出了李府,暗七拿着东西跟上来,随贺盾一道进宫了。

贺盾回来的太快,比预计提前了一二十天的工夫,杨坚和独孤伽罗真是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杨坚见贺盾灰尘扑扑蓬头垢面形如乞丐,听她说已经把李穆老太师从生死边缘拉回来了,面色古怪得几乎要扭曲了,“你哪日接到圣旨的?”

贺盾有点头晕,“十天前。”

独孤伽罗见贺盾面有死灰之色,身形摇摇欲坠,心疼道,“好了好了,今日便在宫里歇息罢,素心你们伺候阿月沐浴更衣去,有事也晚些时间再说。”

贺盾点点头,朝独孤伽罗谢道,“谢谢母亲。”

贺盾记得重要的事,把怀里的三封信拿出来,递给杨坚道,“父亲,信是阿摩让我带给您的,还有这两箱东西,也是阿摩让带来给您的。”

贺盾真是不行了,离杨坚近了,周身紫气浓郁,她真是恨不得直接在旁边睡一觉才好。

杨坚看旁边跟着的侍卫也精神不济面有菜色,半响无语,摆摆手道,“你先去歇息,醒了过来回话。”

等人走远了,杨坚这才把信搁在案几上,神色复杂,哭笑不得,“说她傻,她还知道轻重缓急,说她不傻,又半点眼色也无,看来太老实了也不是件好事……”

独孤伽罗对朝堂之事知之甚详,明白杨坚的意思,李穆一垮,李家纵是不散,也不如现在齐心。

现在人被救活了,假恩宠,也变成真恩宠了。

独孤伽罗近来日子虽如寻常那么过,却失去了往日与皇帝精心安排吃食住行的兴头,性子也沉闷不少,待杨坚拆信与她看了,又开了下面两箱原封不动的金银财物,面上露出些疲乏之色,起身道,“我看阿摩阿月一片赤诚之心,那卢贲心怀叵测,没事也要生出许多事端。”

杨坚颔首,见皇后言语不虞,无奈道,“朕没有怀疑阿摩的意思,准卢贲前往晋阳,本也是想趁机抓住他和那些朋党的马脚,让阿月回来不过顺势而为,例行公事,偏生皇后你想这么多,崔氏有孕,不也接到长安待产么?皇后你是对阿摩阿月有偏爱,对朕有成见了。”

只怕是洛阳高德的上书在心里留下了病根。

独孤伽罗未再分辩,说了声臣妾告退,自己先回寝宫了。

杨坚见她不若往日亲昵亲近,心中亦是不快,余下两封信也未看,前后脚回了寝宫。

第75章他这是被骂怕了

贺盾请素心到点叫醒她,等醒来的时候素心已经帮她沐浴更衣过了,连腿脚上也上了药,清凉凉的,贺盾朝素心道了谢,起来见正是午时,便如约去了李府。

太师府昨夜好一阵兵荒马乱,今次就井井有条了许多。

李穆就好似这李府里的定心骨,知道李穆没事后,整个太师府都活过来了一般。

尤其是女眷们,这时候见着贺盾,远远看着十分好奇,五六岁的孩童想过来又给下人拦着,十几岁的花季姑娘就更多了,各式各样美得人眼花缭乱。

一路都是见过晋王妃,谢过晋王妃云云。

贺盾先去给老太师针灸过,其实老太师筋骨强健,熬过这一阵去,好好将养上三两月,长命百岁没问题,征战沙场的老将军,生命力和精神力都比常人好不少。

贺盾在案几前给老将军理药膳的方子,现在先有个大概的路数,具体的还是要等人醒过来,视情况而定。

李询恢复得很快,今日贺盾针灸完没一会儿就有自主吞咽的意识了,差不多明日后日便会醒过来。

贺盾把药膳的方子交给李端,嘱咐道,“这个是给老太师用的,先照着这个药方把药材寻齐备着。”这里条件有限,很多药剂都提炼不出来,再加上时令不对,寻起来就麻烦很多,这时候看病是很烧钱的,普通的百姓只能看看小病,大病是看不起的,百姓们还是太穷了。

李端是李询的哥哥,承袭李贤的爵位,昨夜接待贺盾的便是他了。

李端接过方子,朝贺盾拜道,“叔父和舍弟病重不起,此番起死回生,全仰仗王妃的恩德,王妃对李家恩重如山,李端谢过王妃了。”

贺盾摇头,进了李府,她听得最多的话便是谢谢了。

这时候的人讲究知恩图报,受了别人的恩,肝脑涂地赴汤蹈火的都有,自李穆李询情况开始好转以后,李府里的人见了她多半都和李端一样,一开口便要千恩万谢,很热情很亲近。

就连膳食估计都是打听过的,因着她不好口腹之欲,在这上头没什么喜好,多半就是清粥小菜的打发着过,李府的人大概就以为她喜欢吃这个,每次备的都是这个,盘子里放着不合时令新鲜的梨,品种不一,贺盾猜有些连杨坚估计都没品尝过。

贺盾真是能感觉得到这座太师府与其他人家的不同,很团结,宗族观念特别的强,自上而下,几世同堂。

这是贺盾见过最强大的一个宗族。

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喜万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

以血缘和姓氏为纽带聚集起来的大群体,在这个时代很常见,家家都如此,但像李家这么富有凝聚力的大宗,贺盾还是头一次见到,她看到窗外还候着不少人,心里就感慨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时代,至少这般千百人齐心协力就想把一个人救活的情况,在她那个时代是见不到的。

炉子里香灰烧尽,贺盾把李询身上的银针清除掉,收拾妥当打算先回宫去,明日再来,给李询把了脉,确认了无碍,便朝李端嘱咐道,“我观李询将军肝气郁结,等他醒了以后,还要劝他想开些,心情舒朗了,身体才好得快。”

李端面有愧色,朝贺盾拜了一拜道,“是我做哥哥的没管教好弟弟,有负圣恩,等舍弟醒来,我便同他一道去给皇上请罪。”

贺盾先是有些没听明白,后又隐约记起李询与元谐有交往,明白过来李端说的是朝堂之事,便摇摇头道,“朝堂之事我不怎么过问,但李穆老将军还有李询将军的伤多半都和常年沙场征战有关系,他们在外浴血奋战,守卫边疆驱除戎族,护得大隋百姓安宁渡日,救他们是理所应当,这是为国为民留下的暗疾,不要说父亲,换做谁,能救肯定都会救。”无论在什么年代,只要国的概念还存在,那么军人是最该尊敬保护的一类人之一,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和平和安定,奉献的是鲜血和生命,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把生命都奉献出去了,给再多补偿都是换不回来的。

可在这个时代,这些人又是最容易受帝王猜忌的一类。

功劳大,再加上声望极高,许多君王心生忌惮,封无可封,路走到了尽头,只得罗织罪名抄家灭族,当然拥兵自重谋权篡位的元老权臣也不在少数,可杨坚其实不用担心李家,李询便是心有怨言,也是看不惯高熲苏威等人势大,并没有想反杨坚的意思,杨坚心有不安,其实是他本身对江山的来历并不是理直气壮,自己在这方面挺不起腰杆来,就容易疑神疑鬼的。

贺盾说的几句话在后世人眼里是再寻常浅显不过的道理,但搁在身为武将的李端耳里,就十分让人动容,在朝堂上如鱼得水的大将军,这时候也再说不出应对的话来,只朝着贺盾拜了又拜,“不管如何,我李家受了王妃的恩,它日定当竭力相报。”

又来了。

贺盾朝李端道,“我先回去与父皇回话,明日再来。”

李端应了,前面引路,贺盾出去的时候见李崇在院子里,想着陛下的嘱咐,便只点头示意过,并无多话。

贺盾自己拎着药箱出李府,独孤伽罗说晋王府无人,她一个人住着不方便,让她回并州前,直接住在宫里了。

李端送完人回来,这月半以来真是头一次能长长松口气,见李崇还立在院子里,拍了拍李崇的肩膀道,“还真给三弟你说中了,晋王妃来救,是真的倾力而为,圣旨送过去到现在不过十几日的工夫,几乎是没日没夜快马加鞭赶过来的,入了长安城先来的府上,只怕连皇上都没想到叔父能起死回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