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1 / 2)

生辰不生辰,陛下大概也没什么心思过,贺盾回了王府,就连提也没提。

晋王府里文臣武将进进出出,杨广正在书房,铭心说王韶李彻李雄等人都在,贺盾便也没扰他,自己先去洗漱了。

贺盾估计得没错。

先是北部边境发生了些局部战斗,规模虽小,但自长安到并州幽州兰州这些边陲重镇,将士们的心神都紧绷了起来,两月间兵马粮草调动频繁,为的就是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以防御突厥。

等到了春耕四月,不出所料,突厥大军压境了,紧接着是当年败走的吐谷浑又陆续迁回了原地,乘势浑水摸鱼,进攻了临洮。

杨广这里收到军报,洮周刺史皮子信出兵迎战,连同数千将士兵败被杀,汶州总管梁远率精兵驰援,斩首敌人千余人,吐谷浑这才兵败逃亡了,只是没多久死灰复燃,纠集士兵攻打廓州,廓州守军奋力而战,虽是保住了城池,但也被折腾得疲惫不堪,烦不胜烦。

杨广看着军报面沉如水,贺盾知道他想踏平吐谷浑的决心更强了。

书房里就他们两人。

杨广缓缓吐了口气,将密报塞回信封里,低声道,“这次不比上次,必须重创突厥方可,否则各方胡人闻讯而动……看军令调动,想必父亲已经有决定了。”

贺盾点头,“阿摩,放心罢,他们这时候大军压境,只能说明他们内部的矛盾纷争更激烈了。”对突厥这样的国家来说,内部纷争总是会转到一致对外的侵略扩张和掠夺财富上,辉煌的武力,丰盛的战利品,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遮掩各部族之间的矛盾。

往外侵略几乎是肯定的。

贺盾不担心这次兵事,反倒是有点心思浮动,因为这一战以后,新的东亚第一国就要诞生了,强大的大隋朝,自此登上了东亚霸主的舞台。

贺盾看向一旁正专注看着地图的陛下,上次他当断则断变暗为明率军解了弘化之围,贺盾心里就扭转了一些他因为三征高句丽失败留下的固有印象,见他眉头微蹙心神都扑在了战事上,便轻声问问,“阿摩,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她也不干什么,就是帮他捋捋思路。

杨广指了指朔州、幽州、兰州等地,又点了点山东诸地,这里是高宝宁的地盘,这头野狼不得不防,“古闻赵魏韩齐楚五国联军围攻秦国,多以失败而告终……既然突厥内部纷争激烈,便很难合成一个真正的整体,他们若各有谋划,隋军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便可……”这就像一支联合军,很强大,但也很脆弱,只要战事稍有不顺,内部纷争就会化成刺向他们内部的利刄,吃败仗是迟早的事。

贺盾频频点头,学习是有用的,他现在能想到这些,以后攻打高句丽,就会更周全。

杨广面色凝重,接着道,“只是头一战便十分关键,大隋只能嬴不能输,赢了,挫动他们的军心锐气,后面都好说,输了,那就看机缘了……”

这次是不会输的,贺盾想。

从防御到反攻,杨坚是一个能韬光养晦十几年谋得皇位的明主,又有一班能文能武忠心耿耿的能臣名将,新王朝欣欣向荣,他既然决定要打,那定是有打的条件了。

贺盾有点不想让杨广担心,但还是忍住了没说话,这些事都是对陛下的锤炼,她预知什么都是帮倒忙。

战事一起,整个大隋都紧张了起来。

杨坚下了诏令,令卫王爽、河间王弘、上柱国豆卢勣、窦定荣,左仆射高熲和内史监虞庆则分别任行军元帅,兵分八道出塞,正面攻击突厥。

总领晋王府兵事的李彻,也调任卫王爽长史,胁从作战。

随之而来的是杨坚昭告天下的讨伐令,讨伐令一出,反击突厥的大战争便正式拉开帷幕了。

……东极沧海,西尽流沙,纵百胜之兵,横万里之众,广辟边境,严治关塞,使其不敢南望,永服威刑……

讨伐突厥的诏令被快马加鞭送往边关各处,有专人给士兵逐字朗读解释。

诏令里历数了突厥的罪恶,并且直接将突厥内部的纷争公之于众,士兵们听完便又多了几分与突厥力争抗衡的信心,并州待命的将士也不例外,人人都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气,就等着活捉沙钵略,把突厥打回草原去。

贺盾把诏令来回读了许多次,可是太佩服起草诏书的李德林了,口诛笔伐,字字珠玑,看的人痛恨突厥十恶不赦,热血沸腾恨不得立马征战沙场了。

并州虽是暂无兵事,但作为边关重镇,一面要防着突厥军进犯,一面还是弘化幽州两地的后备军,大战已至的紧张气氛可想而知。

军报雪片一样的往晋王府飞,一个多月以来,书房里的油灯烛火都是从天黑烧到天亮,杨广偶尔得睡,睡着了也容易惊醒,贺盾莫名也就跟着紧张不得好眠,等李雄王韶等人议定让杨广领兵驰援幽州,贺盾劝不动,只得极力争取一起跟去了。

四月十一,由卫王爽统领的中路军和突厥主力于朔州爆发激烈的战斗。

传回来的是捷报,行军总管李充率领五千精兵奇袭沙钵略,沙钵略轻敌而败,身负重伤,丢盔弃甲仓皇而逃。

沙钵略最后虽是留有一条命在,但这一战,无疑是给大隋的将士注入了一股强心剂,整个隋军都沸腾了。

杨广领着三万并州兵赶往幽州,一路上虽是面沉如水一言不发,言行举止沉稳有度,贺盾却感受到了他身上克制压抑着的那股想建功立业的战意和热血。

依着他的脾性,目的贺盾也猜到一些,这一次二皇子若是拿到军功,就算他还留在并州不能回朝,但一切都会不一样了。

贺盾仍是做她的贺医师,她上次做的药不错,这次也如法炮制,路上遇到突厥她也躲在最安全的地方给伤员医治,总之她的任务就是不乱跑乱跳,随时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不给陛下添乱就是了。

捷报频频传入军中。

沙钵略被大隋军队掠去数万匹牛羊,境内又是持续灾荒,打了败仗无处掳掠,全军只能吃兽骨粉末充饥,流行病肆意,此次入关,可谓是锐气大伤。

四月十二日,幽州总管阴寿出卢龙塞攻打高宝宁,高宝宁向沙钵略求救无果,弃城出逃投奔契丹。

阴寿攻破黄龙城,使计离间利诱处于穷途末路之中的高宝宁旧部,重金收买高宝宁部下赵世模,赵世模率众投降,高宝宁被部下所杀,人头加急运送回长安,东北平定。

高宝宁是北周起便留下的后患,这是个随时会引狼入室的叛国贼,人头落地可谓大快人心,紧接着河间王王弘、庞晃等人大破突厥,斩首数万人,隋军大获全胜。

凉州窦荣定与突厥阿波可汗相遇,两军戈壁大漠上对峙厮杀,隋军三败三胜。

因着对方人多势众,再加上气候恶劣对隋军不利,窦荣定本以为毫无胜算,但当时恰逢长孙晟在军中担任偏将,长孙晟收到沙钵略吃败仗的消息,又看出阿波可汗应对吃力,觉得时机成熟,去了阿波可汗的营帐挑拨离间,他舌灿生花,又对阿波、沙钵略、摄图等人间的纷争知之甚详,几句话说得阿波可汗狐疑不定。

阿波听闻沙钵略大败仓皇而逃,自己不愿孤军深入,便与窦荣定定力盟约,派使者入长安请和,自己率军北还。

军报传到杨广贺盾这里,他们已经临近幽州了。

贺盾对长孙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不已,杨广拿着军报亦是心绪起伏,与李雄道,“长孙大人这一计厉害之极,沙钵略与处罗侯若听闻阿波通隋,后果可想而知。”

李雄抚掌大笑,“臣这便派人将消息散播出去!”

长孙晟这一手,对突厥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并且很快就见了成效。

沙钵略逃回塞北,听闻阿波可汗通隋,大怒之下奔袭阿波北牙,掳掠了阿波的将众妻妾子女,并且杀了阿波的母亲,世仇就此结下,待阿波回到塞北看见满目疮痍,怒不可遏,往西投奔与沙钵略素来不合的达头可汗,两方势力结盟,率军浩浩荡荡的杀向沙钵略。

阿波与沙钵略相互仇杀,引起突厥内部的震动几乎是不可恢复的,平素便有嫌隙的部落首领们纷纷选择阵营,突厥不再是一体的,自此分裂为东西突厥,两方结阵对峙,兵祸连连,祸起萧墙,已经无暇顾及对隋战事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