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1 / 2)

穿越1973 易楠苏伊 7092 字 2019-04-04

赵老六解释道,“他们去拿东西了,一会儿就来。价钱就按你刚刚说的办,待会儿,你要是给不了刚才说的那个价钱,我一定把你们个个都打成残废。我赵老六说到做到,绝不虚言!”说着,脸上的狠厉之色一闪而过,脸上的一道疤显得有些狰狞。

柳三妹面无表情地点点头。扶起刘海名,从书包里拿出一瓶跌打酒,让赵大军帮他擦上。

站着也是无聊,柳三妹就向他打探刚才他提了一嘴的李三和王四,得知这两位也是做黑市的,看来也有一定的势力。

赵老六也一改之前的严厉本色,和颜悦色地跟她解释,“李三是李家村的,负责城南和城西那块,王四是王家村的,负责城东那块。我是城北和城中。咱们仨伙人几年前干过仗,之后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一直相安无事,虽然说大家的地盘是差不多大的,可城中比其它地方有钱呐。所以,我赵老六在三人之中是这个。”说着,竖起了大拇指。

柳三妹适当地恭维了两句。

又问了问两人喜好。赵老六都一一作答。

过了半个多小时,那几人回来了,每个人都抱着自制的那种棉麻袋子。有一个人怀里还揣着一杆称。

几个人把袋子放到地上,赵老六走上前,把袋子上紧扎着的绳头一一解开。

“这些东西都是烫手货,不怎么好出货,兄弟们攒了好几年,也只卖了一小部分。全都在这里了,你检查检查质量,别说我赵老六欺生。”

柳三妹蹲下来检查,其他人全都围上来蹲下,成了一个圈。就连赵大军和陈天齐也不例外,连一身伤的刘海名也往前凑。

有五个棉麻袋子,一个袋子里盛的全是银元,一个全是金器,有个像小鼎,属它最重,剩下的三个袋子里装得全都是珠宝类的。

一袋子的银元,各种类型的都有,鹰洋、龙洋、袁大头,甚至连孙总统的也有几个,银元按个数的,一共有两百四十个,一块五一个,一共三百六十元。金子类的东西,柳三妹每个都仔仔细细检查了一番,就怕里面有铜的或者仿金的。称重之后,一共一百一十二克,十二元一克,一共一千三百四十四。珠宝之类的,只要是真的,她都要,连珍珠的也都要。称重之后,十二斤三两,一百元一斤,一共一千两百三十元。

总共一千七百零四。柳三妹把陈天齐手里一直拿着的大布袋打开。全都是一捆一捆的大团结。

赵老六对这个价钱很满意,一直乐呵呵的。他的兄弟们全都睁大着眼,错不开似的盯着柳三妹手里的大团结。

一千七百零四,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赵老六看着这十七捆钞票,心里别提多美了。

他看着刘海名脸上的伤,心里越发不想失去柳三妹这个大卖家,主动抽出五十块钱给刘海名,一脸抱歉地说,“兄弟,这钱你拿着去买点药,对不住了啊,以后咱都是自己人,你在我的地盘随便卖。再没人敢动你了。”

刘海名看了一眼柳三妹,见她点了头,才接过来收下了。

给了钱,柳三妹就告辞了,赵老六和一众兄弟都起身相送。

赵大军和陈天齐一起帮着把这些东西拎回去。

赵老六送完人之后,和兄弟们一起分钱,每个人都喜滋滋的。

其中一个兄弟心直口快,“大哥,这人真有钱,居然比银行给的价还高,你说,她咋是不是有啥门路呀。比以前咱们卖那些整整多赚了一大半呢。”

赵老六笑呵呵地拍了他一掌,“管她呢,你问她她也不会告诉你,再说了她也不是老大,估计她那老大才是大有来头,还是北京的,咱们要找他们的上家,太麻烦,而且还得罪人。何不就直接卖给她,咱们出货都省心了,兄弟们以后再也不用费劲心思造假身份去银行兑钱了。”

“是啊,前几天东子还去兑钱呢,祖宗十八代都问出来了,最后才给兑。”

“这种烫手山芋,咱们拿在手里也是祸端,以后就不用担心了,兄弟们回家也能睡个好觉。”

赵老六也跟着点头,掏出一个本子来,按上面记录的一一分钱,分好后,每个都拿到自己赚的钱,全都喜滋滋的装进自己的兜里。你一句我一句的全都在计划着这些钱该怎么花。

赵老六很满意,作了个手势让大家安静一下,重新开始分配人手,“之前负责卖银元的兄弟们以后就到乡下收东西去。卖东西的兄弟们可得好好加把劲,上家找到了,看到了吧?给了高价!以后咱们赚的差价就更多了!以后,你们跟着我赵老六,那是吃香的,喝辣的!再也不用担心被饿死了!”

这些人,每个人曾经都有过一把心酸泪。

就说赵老六本人吧,他家祖上是富商,文*革开始后,因为成分不好,干一样的活,工分只有别人的一半,为了能养活父母,媳妇和三个孩子,他每天干得累死累活的,一点错误也不敢犯。和他同样有着地主成分的王哑子却偷偷的把自家的鸡蛋拿到县城去卖。王哑子怕他告密,非要拉着他一起去,他当时吓得都尿裤了,实在是不敢,他怕被批*斗,他实在是怕了!王哑子便让他发誓不许把这事捅出去,他当时出于对他的同情,发了誓。可后来,百年不遇的大灾荒,饿死了他的老父老母,一起走的还有他最小的儿子,当时他的心都要裂了。而王哑子一家八口人却全都活了下来,他心痛的无法承受,抱着必死的决心,他慢慢开始把自己家里的鸡蛋也拿到县城去慢,第一趟就赚了五毛钱。钱虽少,可当时给他的惊喜,他这辈子都忘不了。如果当初不是因为他怂,早点去冒险,他的父母和儿子何至于饿死。

卖完鸡蛋的那天晚上,他一个人跑到爹娘的坟头痛哭了一场,发誓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甚至连大哥大嫂的两个孩子他也一块养了。这些年,他过得越来越滋润,钱也越挣越多,想要啥就买啥,再也不担心家人被饿死了。

“大哥说的是。以后,大哥说咋干咱就咋干。”

……

柳三妹几天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找到王三和李四,与他们进行交易。同样又买回来一大批财宝。

这三个人后来成了她的长期主顾,她也就不再发展小弟来挨家挨户地兜售东西了。

第20章柳二姐的工作

日子就这样慢慢地过去了。很快就入冬了。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她总觉得这个年代,天气特别湿冷,风吹在人的身上,似乎是透进骨子里去的,阴凉阴凉的。

柳家还好,房子还挺新,冬天盖上被子挺暖和。但是牛棚那边就不得了了。

房子本身就是裂开的,又是泥坯搭的房子,下了几场雨之后,屋里都滩了不少的积水,连稻草都湿了大半。上面的茅草在几场大风刮过后,已经簿了一多半,就这样两面透风的屋子,再加上陈元生和陈为正都没有厚衣服,还不到更冷的天呢,就已经让人受不了了。刚入冬两人就感冒了。

柳三妹看着直皱眉,也怪她大意了,当天就向学校请假跑到县里的百货大楼给陈为正和陈元生一人买一身厚衣裳,总花了一百三十块钱和五张布票。

又格外买了五斤的棉花,新衣服毕竟太打眼,只能晚上偷偷的穿在身上,白天还是要穿旧的,把棉花塞进里面,谁也看不出来。

这改衣服的事情,陈为正也不懂,柳三妹自己要上学,只能请柳大姐帮忙。但她也要上班,根本没有时间,有些为难。柳二姐那更是忙得跟陀螺似的,更不能指望她。

陈为正想了想,“请隔壁的秦妹子帮着做吧。”这个秦妹子是地主家的小*姐,土生土长的柳家村人。一直没有结婚。

柳三妹点了点头。其实,她一开始没想帮着他们的,可是后来,她总拿好吃的过来,香味飘到隔壁,那两人也知晓了。

陈为正有些不好意思,于是让陈元生主动把饭菜拿一部分过去。

柳三妹也只能同意了。慢慢的,每次过来,柳三妹主动邀请他们两人过来一起吃。

柳三妹跟他们也慢慢熟悉起来。

柳三妹看着他们身上穿得也特别单薄,也帮着他们重新买衣服和棉花,能帮得上就帮一把吧。

虽然又花了两百多块有点肉疼,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心里也能舒坦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