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1 / 2)

江春入旧年 老胡十八 7034 字 2019-04-04

果然半个月后,待暑期医疗实践队准备离开时,那少年提了一篮子山葡萄来感谢众人,道药后肚子再未痛过,还解出了好几条一动不动的蛔虫来……那是被麻痹了。

这时代的乌梅丸是真正的丸药,江春以前在熟药所时学过制作工艺,先将所需的细辛、干姜等十味药捣碎成末备用。再将用醋浸渍过一天一夜的乌梅去核,置于米下蒸煮,待米熟取出乌梅捣碎成泥,加蜂蜜,与那早备好的粉末相和,放研臼中舂捣均匀,最后用手捏成梧桐子大的丸药即可。

似家中正长身体的军哥儿几兄弟,常备着这丸药倒是不错。

想着想着,这学也就散了,现都学到厥阴病了,课程已近尾声,没几日就要年试,这次年试关系着日后能否升上内舍班,能否考上翰林院医官局,众人无不重视。就是胡沁雪与徐绍也忧心,几人只随意用了午食就回学舍温习功课。

不想,才到学舍,就听一片“嗡嗡”声,似是在小声议论着甚,江春|心内暗叫“不妙”:难道是又生了事?

三人对视一眼,慢慢坐下,与徐绍同桌的男学生就小声问起来:“嗨,听说了不曾?”

见三人摇头不知,他才有些自得道:“安国公府遭殃了!”

虽早有准备,但江春还是心惊了一把!甚叫“遭殃”?窦家对上皇帝还未来得及动手,这是被皇帝“先下手为强”了?不,准确来说,这算赵阚的反扑。

“窦家的国公府爵位被撸了……前几日杨家才着了这么一遭,今日就轮到窦家了。”见众人沉默着不出声,他颇为得意,明知故问道:“你们可知是何因缘?”

也不待众人回答,他又藏不住话,自顾自愈发小声的说起来:“听说是查出二皇子与三皇子之死和他们家有关哩!听闻当日引得二皇子溺水的宫娥还是三皇子身边人怂恿着买通的,那怂恿者又是何人?正是以前在中宫做过几日扫撒的小内监……啧啧啧,这棋子用得好,一石二鸟!”

江春不由自主反驳道:“这可不好说罢,若只做过几日扫撒太监,哪里就能与窦家扯上干系了?”

胡沁雪是个粗心的,觉得江春怀疑的也有理,跟着点点头。

那少年好容易告了他们这大个消息,居然还被质疑,有些不乐意道:“嗨,哪个晓得?外头都这般传,又不是我空口白牙乱说的……你们不信就罢,等着瞧他们下场就是!”

三人沉默,“下场”两字听得不太舒服。

那少年却又感慨起来:“唉,罪妃杨氏被打入冷宫,承恩公府说没就没了,如今窦家……也不知窦皇后会如何,若不是大皇子没了,说不定都作上太子了……可怜,可惜!”

众人都有同感:一切的荒唐变故皆是从大皇子薨逝开始的。

其实江春也明白,大皇子薨逝只是个□□而已,罪魁祸首还是那皇帝。窦家与他的对立,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这场悄无声息的战争早在他迟迟不立太子、骑驴找马之时就开始了。本来,七个儿子成年了四个,他也年近不惑了,若能早立太子,定下储君,将他日日带身旁,朝着帝王方向教养,其他儿子该封王的封王,该就藩的就藩……日日挂一块肥肉在天生的食肉动物眼前,吃饱了它虽不饿,但日日被肥肉晃得眼花,就是只病猫也会变老虎的,哪有不觊觎的道理?

在家事上,若他早日将这块肥肉收了,觊觎少了,争斗就少,大皇子能好端端活着,窦淮娘能与他一条心,笼络住窦家,其他皇子也各自安好。

国事上,他对新旧两党争斗睁只眼闭只眼就是在无声的纵容,果然越是纵容胃口越大……三个儿子的死亡,其实也就是两党博弈的后果。

不知他午夜梦回之时,可会后悔自己一手将三个儿子送上了黄泉路?

“连窦叔父家都被夺了爵,果真世事难料呐!当年风光无两的安国公家……谁能料到能有今日?也不知窦家众人会落得何等下场,杨家都被发配西北了。”胡沁雪感慨了一句。

当年窦元芳在胡家,江春虽未亲眼得见,但听闻沁雪转述的,人人将他奉为上宾,张氏与“班花”林淑茵一口一个“元芳贤侄”“元芳哥哥”的奉承,胡叔温为着能与他称兄道弟使了几多手段,就是胡老夫人也将他作胡家的参天大树。

现在……胡家早早就敏锐地与他撇干净了关系。

江春明白,这是政客的惯常风格,她也没立场讽刺人家,只压住砰砰直跳的心口,随意“嗯”了一声。夺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窦皇后会被如何处置,窦家众人会如何,这才是她忧心的。

她只觉心内既不安,又烦闷,艰难的熬过午学,不知元芳与窦老夫人如何了,思来想去,还是打算到藏了淳哥儿的院子去问问窦二,他比窦三窦四本事,定能告诉她的。

但刚出了学门,将将踏上朱雀大街,又觉出不妥来:自己这般懵懵懂懂寻过去,若被人觉出异常了怎办?现在淳哥儿最重要,她不可暴露了他!

只得就在街上慢慢走着,寻思着这东京城人多口杂,此等大事定已传开来了,她去人流密集处说不定也能探听来。

事不宜迟,心里想着,脚就往东市去。

东市酒楼茶馆林立,她不好去迎客楼,既窦老夫人已想到了叶掌柜会有暴露的可能性,她就要想方设法与他撇清干系……总之得保住淳哥儿。

她进了家门面装潢不差的茶楼,放眼一望,大厅里与她一般的年轻娘子不少,妇人也有几个,也倒是不算突兀。江春也就未去雅间,只点了壶顶便宜的茉莉花茶,在大厅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慢慢喝着茶水。

果然,城里生了这般大的事,众人哪有不议论的。且现还未到晚食时辰,那些闲汉也不忙着去吃饭,倒是听了好几耳朵。

“早朝时候,还有司礼太监传话,道官家龙体抱恙哩,众大官人都一一散了。似那礼部的胡大人,都还未到家哩,官家夺爵的圣旨就先他们一步到了安国公府……啊呸呸呸,是窦家。”

“你小子倒是激灵,甭管人家是窦家还是安国公府,能与你有半文钱关系?轮得到你来撇清?”

众人大笑。

“别啊,应二哥,我小|姨子她大姑姐可是在那府里做事哩,他们要还是国公府,那我王六走出去也是有国公府罩着的人物,他家现成了平头百姓……啧啧啧,我王六,可就是个再无处依靠的泼皮了!”

众人又大笑,指着他笑骂了几句,吃了几口茶水瓜子儿,小二乐悠悠的上来加水,还不时问“有哪个要猪耳朵的”“哪个要猪头肉的”招呼起来……吃瓜群众倒是不嫌事儿大。

“嗨,可莫说甚罩不罩的了,刚都抄家查办了!”门口急急进来个汉子接口道。

江春大惊——抄家查办?!

众吃瓜群众却是来了兴致,纷纷围拢那汉子问:“刘大郎,这是怎说?怎还抄家了?你从哪儿听来的消息?莫非还亲眼所见了?”

那汉子大摇大摆推开众人,想要寻个坐处,大厅里却是男男女女的坐了不少,每桌不下三个人。眼睛扫了一圈,只江春那桌她独自个坐,忙两步过去,大咧咧就坐她对面。

江春垂了眸,慢慢喝了口茶水。

“我刘大虽未亲眼得见,但也不远了。我小舅子识得人在皇城兵马司哩,道夺爵圣旨才下了,宫里内侍刚将那世袭的丹书铁券、国公爷的印鉴收走,兵马司的人就杀到了!”

众人“嚯”一声呼出口来。

官家这速度,倒是出乎意料,似那杨家可都是头一日夺爵,后头又连着审讯了几日,人证物证落实了,才开始抄家查办的!这窦家倒是好,前脚刚夺了爵,后脚就来抄家……怕还有抓人罢?

果然,那“刘大郎”也不卖关子,张口就道:“嗨,你们可莫不信,还真是就去抓人了!”

江春|心内一紧。

那窦家全都被一锅端了?一旦进了大牢,能不能活着出来还得另说,只要进去了,人证物证全凭旁人一句话,还如何翻身?

“怎就去抓人了?这般着急?”

“嗨,哪个晓得,怕是防着有甚漏网之鱼罢!”有个吊儿郎当的闲汉开了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