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1 / 2)

江春入旧年 老胡十八 7225 字 2019-04-04

“老妹子你莫听这老货大惊小怪,我这身子倒是硬朗,只平素缺乏锻炼,气血阻滞罢了……上回还得感谢你家春娘子哩,要不是她于危难之中救了老身一命,现下我还不定在哪哩!”

王氏却是满头雾水,因江春家来也未与他们说起自己在胡府内的事宜。

胡老夫人见他们样子就晓得了,拉过江春小手,嗔怪道:“你个丫头,怎也不与家人说一声?你那日那般能干,委实是厉害哩……果然是做好事都不往外说哇?”倒是随口就将那日自己被江春所救的事给说出来了。

众人听闻江春居然可以把她的吐血之症治好,真比太医还厉害了,俱是与有荣焉。

江春汗颜,不过是吃前世“老本”罢了。

要说与胡太医比,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她在现代也就学了五年中医而已,工作经验也只四五年,这如何够与从小业医世家出身、临床经验二三十年的胡太医比?提鞋都不定可够格呢……这老夫人也过于夸张了。

这般“捧”自己,也不知有何目的。

好在没多久,胡太医就到了。

在未见到他之前,江家人都以为,太医嘛,专门给官家瞧病的,山珍海味、绫罗绸缎从不断的,定是个威武雄壮的大官了。

哪晓得见了人,却是个穿着棉布衣裳,面容清俊的中年美大叔,他那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气度,只令众人如沐春风……就是江芝亦将眼神定在他身上好久。

直到他行了礼坐下,众人才敢跟着落座。

众人又客套、闲话了一番,江家说起今年收成尚可,园里菜蔬茁壮,胡家则说起今年过年的趣事来……半晌后,老夫人对着后头翠莲使了个眼色,只见外头有丫鬟端进个托盘来,上头放了一摞红包。

老夫人先招手唤过最大的江春,递与她一个,只说“年节下图个喜庆彩头”,江春推辞不过,只得谢过接下。

又唤过文哥儿、江夏与军哥儿三个,同样的每人塞一个,几人也都谢过了。

这才唤过武哥儿三个,每人塞了一个,三人还未读书,不会说礼貌话,只笑眯眯的乖巧谢过。倒是那秋姐儿,起初是害羞不敢上前来,硬被杨氏推着上前,现见这老奶奶也和蔼可亲,就眼眨不眨的盯着她手上镯子、戒指瞧……可能小女娃天生就是对这些亮闪闪的首饰感兴趣。

这片刻功夫,正好将托盘里的红包发完了,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江春愈发拿不准了,能将江家有几个小儿打听清楚,而且能按年龄分出批次来一个不落……看来事先对江家是了解清楚了的,这种了解已经超出“随意来散心”的范围了。

江春满腹心思,江芝亦是望着胡太医满腹心思。她虽自诩是见过世面的了,但如胡叔微这般风采的男子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他那举手投足、一言一语,仿佛都发着光。就是视线偶然与她对上了,他也会笑着点点头再礼貌的转开……她红了脸。

倒是王氏见着外头太阳将要落山了,预备做晚食,少不得要挽留一番,道“老夫人与胡相公若不嫌饭食粗陋,就与我们尝尝这农家风味罢?”

原以为人家是自不会留下的,故也只是随口礼貌问一声,哪晓得胡老夫人却是欣然应下了。

这下,江家几个媳妇子倒是为难起来了。

她们从未招待过这般尊贵的客人,这饭食要怎做?就平日那些家常小菜却是拿不出手来了。

“你也莫杵着了,领着那几个去帮帮众位娘子吧,与她们打打下手。”老夫人将翠莲支走了。

果然,有了胡府下人的加入,高氏几人就不为难了,领了她们去自家菜园子转一圈,有些甚材料,她们自清楚了,不消片刻就拟出个菜单子来,十几个人合拢一处,不消个把时辰就整治出一桌饭菜。

堂屋里,几个小的得了红包,跟着自家亲娘去了院子,只剩下江家二老与江芝江春在陪着胡家母子二人。

“真是佩服妹子教养出这般出息子孙,尤其这春娘子,我跟前那猴儿与她比起来,真如云泥之别……其实老身此次前来,是有个不情之请……”老夫人横竖夸来夸去就那几句,终于说到了正题。

江春不禁正襟危坐,拭目以待。

“我这儿子,你也见着了,科举文章不行,却是个醉心医术的,排行老二;家里还有个老大,也不问世事,一心只作田家翁;只老三在京里做了个尚书,那官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而这三个儿里,我最疼的就是老二。奈何他一把年纪了才成婚,却又与前头娘子子嗣缘浅,一生人亦只得了沁雪一个丫头。但沁雪那性子,老妹子也是见过的,咋咋呼呼不知何时才懂事。可怜我胡家传承了百余年的医术,却是后继无人……”说着难免抹起泪来。

似是想起这正月里不兴在旁人家中落泪,老夫人用力吸了口气,将泪意忍住了,笑了句“令老妹子见笑了”。

“我胡家三个儿子只有老二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下头子孙却是无心医术,一个个宁愿作科举文章,也不愿摸下|药杵,眼见着百余年的医术就要败光了……我只愁着今后上了黄泉路,可怎见他爹老倌的面?”

这是真哭了,百年大族讲究的是传承,胡家能从区区贩夫走卒,发展到盘根错节的百年世家,尤其是胡老爷子那一辈作上太医局左院判,仅次于院使,也算诺大个太医院二把手了……这一切全靠祖父辈医学成就的继承与发扬。

胡老夫人清楚胡家倚靠的只是一门医术,故她在子女的教养上尤其重视这一祖传之技的继承,从三个儿子出生,就教他们岐黄之术,从《药性赋》《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基本知识,到《伤寒杂病论》等临证经典,再到历代临床大家的临证经验总结,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胡氏一门的学术流派特色……能教的胡老爷子都教了,就连小女儿亦是从小带在身旁言传身教的。

但有时候环境熏陶在天性面前仍然是无计可施的。似那胡老大,生性淡泊,或者说蠢笨,以其逼|迫他学医,不如令他好好做个承嗣的长子。譬如胡叔温,学医仿似要他命,做起锦绣文章来却是别有天资,倒也让他走出一条经济仕途来。

但下头这一代却是差远了,沁雪是个姑娘,学医只是不经之举;胡英豪自有主张,家里人拿他无法;姑奶奶家徐绍起初瞧着倒是个有天赋的,但这两年渐渐大了悟性反倒不如从前。

医术既是技又是艺,无论是技或是艺,都是需要悟性的,悟性限制了成就的高度……似沁雪与徐绍,今后或许也就是平庸之辈了,胡氏一门光靠他俩,显然是不够的。

此时,江春的出现,尤其是上次江春展现出来的医学天赋,恰好是胡家急缺的。

其实,京中想要拜于胡氏门下者,虽不说如过江之鲫吧,少说也是应者如云了,但他们要么自家已有家学渊源,要么是年过不惑的医者,不说天赋如何,都是事先已有了些微成就的……能如一张白纸者,却是少之又少。

而江春的不同之处,就是她出自农门,出身太低,无人可依,此时若能得了她这棵好苗子,不怕她今后不对胡家死心塌地。胡家于她微末之时有提携之恩,今后她就只能与胡家站在同一阵营。胡家提供“大树”与她乘凉,待她枝繁叶茂之时,少不得亦要回报这株老树。

于私,江春与胡沁雪感情深厚,若她真是个重情义的,今后也能与胡家同进退。

她与胡家同进退,她身后的窦十三,乃至整个窦家……若真如此,胡老夫人不敢想这效果,只怕自己会控制不住心内的激荡。

目前将其招致麾下,其实就是人才的投资问题……现在投资,都是为了日后的收益。

活了一辈子,胡老夫人看得比谁都清楚。

“老身委实喜爱这春娘子,她于医学一途上又有天赋……这般人才埋没了委实可惜。老二与我商量了一番,反正她与沁雪本就亲如姐妹的,不如就去跟了沁雪作姐妹罢。老二膝下光她个姑娘也委实寂寞,若得了这伶俐小娘子,定当如亲女般栽培与疼爱……”这才是最终目的。

江春|心内震动。

王氏被她绕得云里雾里,倒是江芝,对二人谈话可谓是“全神贯注”了,一瞬就明白过来——这是要认亲哩!

而且是从胡二爷这边认,她眼内仿佛有两簇小火苗在燃烧,恨不得代替那兀自转不过弯来的亲娘给答应下来。

胡老夫人见江家这副反应,愈发满意了,越是这般不成的人家,越是需要倚靠胡家,也只能倚靠胡家,这般于他们才越是有利可图。

“我就想着,自己再喜欢小娘子,也不能抢了老妹子的心头宝啊,寻思着还是得求上妹子一回,求妹子就允了老姐姐吧……也不消改姓,咱们也不入谱,往后呢咱们两家人就当干亲走动,你瞧如何?可舍得?”

江春松了口气,这就相当于认了个干亲,干爹之类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