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节(1 / 2)

房言和房大妮儿两个人对视了一眼,都开心的笑了起来。没有女孩子不喜欢鲜亮的新衣服的,尤其这个布料看起来质量还挺好的。

看完库房的东西,又把一些没放好的归归类,把现在能用得到的让下人们收拾出来。

此时,房大郎和房二郎在书房里。

房大郎道:“二郎,你是怎么打算的?关于科举考试方面,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有什么想法的话可以跟大哥说一说。如果不想读书了,或者想去做其他的事情,也跟大哥说一说。”

房二郎能感觉到自家大哥是想听听他的心里话,他想了想之后,道:“大哥,说实话,我一开始是真的不喜欢读书的。小时候见爹爹做一些东西,我就特别的好奇,也想动手去做一做。觉得以后当一个木匠也是挺好的。”

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房二郎的嘴角带着笑容。

“再后来啊,小妹的病好了之后,爹娘开始去镇上、去县城开店铺了。那时候啊,我就想着,反正大哥你读书读的好你肯定是要走仕途的。而我读书读的不好,不好我继承咱们家的家业。我赚钱,你做官。两个人相辅相成,多好啊。直到后来,我发现,其实我并没有经商的天赋。别说爹爹了,我连小妹都不如。”

说到这里,房二郎叹了叹气。

“然后我就开始发奋读书了。我不想自己经商不成,读书也不成。那样的话,我岂不是没什么本事了,是一个无用之人。没想到努力了一段时间,竟然真的考上秀才了。那时候我是真的很开心啊。慢慢的,我就体会到作为一个秀才的好处了。免了赋税不说,见了官还不用下跪。走到哪里都是人人尊敬的样子。说实话,一开始我真的有些把持不住的。虽然嘴上说要好好读书,也在读书,但却是没有走心的。我还是难免得意起来了。”

房大郎静静的听着房二郎讲话,既没有批评他,也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

房二郎看了他大哥一眼,接着说道:“等我开始投入到书本之中的时候,我发现考个举人真的很难很难。为了考上举人,我每天没日没夜的读书。可是,很多问题我依然不是很明白。我这才发现自己之前错的太离谱了。越是不明白就越是焦躁。就这样读了一段时间之后,经过小妹的提醒,我才发觉自己把自己困在了一个牢笼里面。后来慢慢的跟吴秀才聊聊天,去族学里面上上课,才把这种紧绷的情绪缓和了一些。”

讲完这些心情,房二郎认真的看着房大郎,说道:“所以,大哥,我以后还是想要继续读书的。我想像你一样考上举人。我虽然知道这样事情可能会很难很难,但是我依然想要去尝试一下。”

房大郎一时之间没有讲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半晌之后,房大郎开口了:“二郎,不管你读书是为了什么,但是你一定记得要专心。如今咱们家好过了,也有了很多的余钱,不用我们在为生计操劳了。越是这样,你越要保持住自己读书的本心。如今你也不小了,确定了目标之后就不要去改变了。大哥也是支持你继续读书的,在世上活着,只要掌握了权力才能不被人欺负。”

房二郎听到房大郎支持他,他也非常的开心,他如今已经没有那么怕他大哥了,也敢跟他说一说自己心里的想法了。但是,在他心中大哥依然是那个最值得信赖的人。既然大哥赞同了他的想法,那么就说明他的想法很好。

“嗯,大哥,我记住了,以后一定会专心的读书的。”

房大郎道:“你先在县学里面读一年。等明年的时候,大哥去京城给你找一家族学去读一读。京城私塾的水平还是要比咱们这个小地方强上许多的。”

房大郎之所以会提出来这样的想法,也是因为之前孙博的事情。孙博的水平他是知道的,虽然比他家二弟强上一些,但是也没有特别好的。没想到在京城读了一年书之后,竟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不管是什么原因,他觉得他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京城的私塾情况,然后让自家二弟去那里读一读书。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弟弟在自己身边。这样做对他们兄弟二人都有利。家里出来读书的只有他们二人,如今族学里面还没有考上秀才的。大伯家的堂哥他就不做考虑了。他们兄弟二人可以相互照应一下,而且,放在身边的话,他也能时不时的指点一下自己的弟弟。

家里的生意有爹和小妹看着,他尽可以放心的。他和二郎对于经商方面都有多少天赋的,还不如交给擅长的人。

房二郎听到房大郎提到京城,惊讶的问道:“去京城读书?”他连府城的私塾都没去过,就直接去京城了?府城对他就已经很遥远了,京城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权力的中心。

“对!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尚早。你现在县学里面好好读书,大哥平时不在家,这半年还要忙着春闱,可能没什么时间。你得空的时候跟吴秀才多探讨探讨制艺。吴秀才在策论制艺方面的水平还是略高于你的。”

吴秀才制艺比他好他自己也是清楚了,听了自家大哥的话,说道:“嗯,大哥,我记住了。”

在家里待了没几天,房大郎又去府城读书去了。

房二河在家里也忙起来了。

首先玉米按照从前的办法,一批一批的人轮流把麻袋扛过去称重,然后最后再统计出来总的重量。今年,这些事情是房二河、房言以及房二郎三个人干的。他们家今年的收成比较好,他们那五十亩地玉米的亩产已经达到六百斤了。不过,其他的地收成就很一般了。跟去年的也差不多。

如今不用交税了,他们每年收到手的粮食更加多了。

这些粮食他们也没卖。拿着这些粮食去打面了,打面剩下的那些东西全部都去为猪和喂鸡了。

房言心想,其实玉米要是能榨出来油就更好了。只可惜她不会这项技术,要不然玉米、大豆都能榨出来油,那才是真的发达了。

秋收过后就是要翻地了,今年他们打算把那圈起来的一百亩地全部都翻一遍。把中间那五十亩地的土和周围的那些土融合一下。反正已经圈起来了,也不怕被人发现了。这样一综合的话,中间的那五十亩地肯定收成不如之前好了,但是总的收成的话却是要比之前好的。

房言也不敢往里面再偷偷的滴一些灵泉了。

交代好房大之后,房二河就没在家里待着了,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去府城买地!

第175章京城地价。

虽然之前房大郎说过让房二河去京城也买上一些地,但是房二河在想了很久之后,还是没有去京城买。原因有三,一是京城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地方,而且那里的权贵比较多,他们人生地不熟的,就算被人骗了也不知道的。二是,目前他们的店铺还没有开到京城去,所以暂时可以不用去那里买地的,等他们把府城的生意稳下来之后,去京城开店铺的时候就可以买地了。三是,京城的地价格也贵一些。

现在的话,还是赶紧去府城买地要紧。

虽然府城比他们还要更加靠北一些,粮食成熟的可能晚上那么一两天,但是如今也差不多都开始在收拾地了。他要赶紧去才是。

到了府城之后,房二河和胡平顺去中人那里逛了逛。那个中人对于房二河也算是熟悉的,房家在府城的野味馆就是在他这里租过去。

他也知道房家的情况,知道房家跟童家交好,知道房家的大公子是今年府城的头名解元。不管是冲着哪一条,他对房二河都更加的恭敬起来。

听到房二河说要买地,赶紧把自己这里合适的地都拿了出来。

房二河看着地的价格愣了一下,似乎也不算太贵的,府城的地也才十四两银子一亩。房二河问是什么缘故。

中人道:“如今是战乱时期,这不是北边打了几年的仗没打完吗,还有领土被占了。再说了,这几年收成也不太好,赋税也高了一些。有些从前来北方做生意的人就又想回到南方去了。还有一些人觉得南方太平一些,也想过去了。”

房二河听了之后却是皱了皱眉,说道:“如今仗打得不是挺好的,听说前几日还赢了一场。”

中人道:“这后面的事情啊,谁也说不好,所以,很多人也在观望。如今卖地的多,这地的价格嘛,自然也就降下来了。这要放在前几年,没有十五六两银子可拿不下来的。有人甚至卖十七八两的。”

房二河听了中人的话若有所思。他记得几年前他们家在村里买一块良田还要十二两银子的,他在县城买的那块地也不便宜十三四两的。没想到府城的地反而比较没有想象中的贵了。

还有,他家大郎想要让他去京城买地是不是也想到这一点了呢。不行,他得去问一问。

想到这里,房二河道:“原来如此啊。那把你这里比较大一点的地挑出来我看一看。”

看了一会儿之后,房二河今日没跟着中人去看地,而是转道回了家,带了一些吃食去找房大郎了。

到了府学之后,等房大郎放学的时候,房二河终于见到了他。

房二河询问了房大郎之后,房大郎道:“其实之前也不是很确定的。只是觉得咱们家早晚要去京城,所以建议爹爹多买一些地。当然了,也是有这个原因的。不过,京城具体的情况如何,儿子没去过也不好下定论。后来听爹爹说的也有道理,就没再提过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