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节(1 / 2)

第二天早上,还是狗剩和房乙出去发了发竹签。发了一会儿之后,他们俩就回来店里帮忙了。然后等晌午人不是很多的时候,狗剩独自出去了。他要去完成房言交给他的任务。

到了大街上,狗剩找到之前他见过的几个非常调皮捣蛋的小孩子,招了招手,让他们过来。

这几个小孩子也见过狗剩的,之前狗剩来发放竹签的时候这几个小孩子没少来抢狗剩手中的竹签。这会儿见狗剩招呼他们,他们还以为狗剩是要来打他们的。但是他们看了看自己这边人比较多,领头的小孩子就壮着胆子领着大家过来了。

“你……你找我们干啥?是你们自己说的,拿了竹签可以领苹果的,我们也没有多领苹果的,顶多一顿饭去领了一个。”

另外一个小孩子说道:“你可别想跟我们要那些苹果,我告诉你,那些苹果早就被我吃掉了,你想找也找不回来了。”

狗剩听了他们的话,笑着说道:“大家误会了,误会了,我不是来找大家要苹果的,也不是想要欺负你们。我来找你们是有一桩好的买卖想跟你们谈一谈。”

一听这话,领头的小孩子似信非信的说道:“什么买卖?竟然找我们这些小孩子。莫不是骗我们的吧。”

狗剩道:“先不说买卖,我问你们,你们对府城熟悉吗,府城的每一条街道都去过吗?”

一个小孩子道:“那还用说,府城就没有我们没去过的地方。”

狗剩点了点头,说道:“是这样的,我这里有一千根竹签,如果你们能去我说的那十个地方一个地方发一百个的话,我就给你们五十文钱!”

小孩子们眼前一亮,领头的问道:“你肯定还有其他要求吧,不可能这样简单的。”

狗剩赞赏的说道:“聪明,是的,你们发的时候还要按照我说的话跟那些人说一遍,只要能做到,这些钱就是你们的。但是,你们别想着偷懒,只去近的地方。反正等到客人过去的时候,我肯定要问上一问的,如果你们偷懒的话,肯定会被我发现的。”

领头的小孩子说道:“你也太小瞧我们了!我们不是那样的人。对了,我们怎么能相信你说的话?”

狗剩道:“这里有十文钱的押金。如果你们发完了,就去前面的野味馆找我。我们家店铺就在那里,肯定不会赖账的,你没看到我们说发苹果就发苹果了吗。”

领头的小孩子想了想,点点头答应下来了。他把狗剩手中的竹签和铜板接了过来。转头分给了其他小孩子们,小孩子们拿着竹签和铜板,飞快的跑走了。狗剩看着这些小孩子们的背影,优哉游哉的回到了店铺里。跑到房言那边去表功了。

到了中午的时候,排队来领苹果的人明显的增多了。狗剩随口问了问,发现他们的确是在刚刚那些小孩子那里得到的消息。

对面店铺的刘掌柜又来店里吃饭了,这次伙计长了眼色,没跟刘掌柜的要钱。既然房老板是他们家少爷的朋友,他又哪里敢托大呢,没看到昨天他们少爷来吃饭的时候也给钱了吗,不仅给足了钱,还给了一些赏钱呢。

万般无奈之后,房二河还是收下了刘掌柜的钱。

等到关门的时候,算了算收入,发现这一天的收入比昨天还要高了些,除了小孩子们的宣传作用之外,更多的是回头客。

府城的人明显比县城的人还要不差钱的,又比较会享受。包子虽然比馒头要贵一些,但是味道也更好吃啊。何况,三两个包子也花不少多少钱的,这可比下馆子便宜多了。

到了第三天早上,狗剩又去找那几个小孩子了,吩咐了和前一天同样的事情。之前说好了只送三天的苹果,房二河觉得效果不错,所以第四天他们还是送了。

三天下来,房言家的店铺赚了七八十两银子。

房二河这几天都兴奋的有些睡不着觉,想到之前一天才赚十几文钱,一个月还不到一两银子的时候,再想想如今,简直就跟做梦一般。他从没想过自己也能赚这么多钱的,他们家好像在朝着富户前进了。他晚上跟王氏忆苦思甜絮絮叨叨了很久才睡着,第二天早上破天荒的起晚了。

起来之后,他发现胡平顺早已经开门迎客了,而且后厨的厨娘们也已经开始包包子和馒头了。王氏快速的洗漱完之后,走到了厨房开始指挥大家。

对面的刘掌柜一早就过来吃东西了,因为他发现这种菜真的是有些奇效的,吃了之后感觉浑身都舒坦,早上吃了效果更好。

虽然从第四天开始价格涨上来了,可是客流量却没有减少。

因为房言又让狗剩去找那几个小孩子了,虽然如今已经不发放苹果了,但是一些广告宣传还是必要的。每天付给他们五十文钱,让他们沿街串巷的去喊上一个月的时间。

“春明街新开了一家面食店,名叫野味馆,素包子四文钱,肉包子五文钱,又香又甜,可好吃了。而且吃了之后神清气爽的。快去瞧一瞧,快去看一看啦……”

等到房大郎回来的时候,包子店已经开张了近半个月了。

王氏例行关心了房大郎的衣食起居。

其实每天他们店里的伙计都会给房大郎去送些吃食的,王氏有时候不放心也会跟着去的。房言和房大郎都比较坚持每天送些吃食,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家吃食的秘密。虽然说房大郎体内已经喝了不少灵泉了,吃些灵泉滋养的东西也不再有那么神奇的效果了,但是房大郎已经习惯了每天都吃上一些。

房大郎见店铺的生意果然跟房二河说的一样好,也就放心了。他们初来乍到,虽说对面有童家米粮店,但是依然不太放心。

这会儿亲眼看见了之后,就能安心了。

又在府城待了半个月之后,房二河把这里的生意交给胡平顺之后,一家人就回村里去了。

第159章房家族学。

房言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房大赶紧找人去给她买葡萄,找几个生面孔去买,她现在不打算让人知道葡萄酒是她酿造的,如今他们家还不能保证能不能保得住秘方。

所以,她要说葡萄酒是从西域那边弄来的。

这时候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房大一天就给房言弄了一百多斤的葡萄。

房言又让家里的下人们帮忙做前期的事情。后面的关键步骤,全都是她、房大妮儿、王氏和房二河完成的。

此时,村里的学堂已经快要建好了,门口竖了一块大石碑,石碑分为三列,分别是:秀才榜、举人榜和进士榜。秀才榜上的第一个人的名字就是房大郎,第二个是房二郎,除此二人之外就没有其他人了。而其余的两块榜单,目前还是空的。

学堂分为前后两个院子,前面是读书的地方,后面是先生们住的地方。读书的地方又分为两个小院子,大一些的院子里面有四间教室,是供男孩子读书用的。旁边小一些的院子有两间教室,是供女孩子读书用的。

十天之后,整个学堂都盖好了。

没过几天,房大郎和房二郎都要休息了。房大郎把他之前已经商议好的一位秀才和一位童生请了过来。秀才的束修虽然贵一些,但是从长远来看的话,还是请秀才们来上课更好一些。秀才负责教授准备考科举的孩童,童生教授识字的人。

那位秀才的话是在县城颇有名的一位秀才,不仅童生,他还带出来过一两个秀才。这也是房大郎会去请他的原因。

这位秀才姓吴,三十多岁,家里有一位夫人和一双儿女。他其实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就考上了秀才,之后又继续考举人,考了几次之后,就没有再去考试了。他深刻的认清楚了自己读书的水平,而且家里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妻子供他读书十几年,眼睛都要熬坏了,儿子和女儿也瘦弱的不成样子。

流芳百世的途径除了自己去考试之外,还可以指望自己的学生。因此,他就开始收费授徒,苦心钻研如何教好自己的学生。一开始来上课的学生不是特别多,渐渐的,名声打出去了,学生也渐渐的多了起来。不过,他坚持每年就收十几个学生,绝对不超过十五个。

他每年带十几个学生,一年收入三十多两银子。房大郎提出来一年给五十两银子,四时衣裳,一家人的吃喝住。

这样丰厚的条件也终于说动了这位吴秀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