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是大佬[快穿] 第305节(1 / 2)

衡玉正坐在龙榻边,握着元宁帝枯瘦如柴的手,“皇帝舅舅放心,我会好好辅佐太子殿下,让盛世到来。”

太子穆嘉也在一旁,两眼垂泪看着他的父皇。

元宁帝勉强压住喉间的痒意,对衡玉说:“三年前陆卿故去,当时户部右侍郎一职空缺下来,朕问你可要出仕,你推辞说身为弟子当为陆卿守孝,朕便一等再等等了三年。现在改革派势力已成,你可以顺势走到台前了。”

“刑部左侍郎一职空缺下来,朕最属意的人选是你……”

说着说着,元宁帝的精神就有些困倦下来。

他轻轻侧着头,很快就闭着眼睛睡着了。

当晚,国丧钟响,山河同悲。

太子穆嘉在满朝文武的请谏下登基为帝。他登基后,很快下了一道圣旨,点衡玉入刑部,接任空缺的刑部左侍郎一职。

在她之前,朝堂上从未有一名女性官员,更不必说是这等高官要职。

但在圣旨颁布时,满朝几乎无一人可以反对。

她这个官职,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生生夺来的。谁反对呢?谁的反对又有意义呢?

在衡玉入仕后,镇国公傅岑致仕,回府颐养天年。所以衡玉除了刑部左侍郎一职外,身上还挂了镇国公这一爵位。

又是两年,白云书院不局限于性别之见,招收下一名姓孙的女督学。随后,白云书院开始招收一切有志于学习圣贤之道的女学子,只要她们能够通过白云书院的入学考核即可顺利入学。

熹平七年,边境掀起动乱。改革派中流砥柱之一的神威侯赵侃于边境力克众敌,接连拿下几场战役的胜利,不堕其父威名。

本着“趁他病要他命”的想法,以衡玉为首的主战派在朝廷上据理力争,最后朝廷增兵十万赶赴边境。

熹平九年春,狄戎政权被彻底打散,五十年内都别想休养生息恢复元气。赵侃携此功劳回京,被册封为兵部左侍郎。

趁着休沐日,他约着甘语一道上白云书院。

果然,休沐日里衡玉一般都在书院里。赵侃把她和山文华拉去碧湖,四个人泛舟饮酒,顺便聊着趣事。

赵侃朝衡玉笑道:“我们两现在的官职可是平起平坐了,小夫子你的进展太慢啊。”

衡玉斜睨他一眼,唇角勾起,“前段时间左督御史空缺下来,陛下问我可欲接任此职,被我温声婉拒。”

左督御史乃正二品官职,和六部尚书平起平坐。

赵侃:“……”

甘语和山文华纷纷出声嘲笑,“你说说这是何苦呢,非要拿小夫子和你比。”

“就是,有些人啊就是过于不自量力。”

衡玉直接拎起酒坛喝了几口,随意擦了擦嘴角,“灭掉狄戎还有羌人,待你灭掉羌人应该就够资格升任兵部尚书,记得在那个时候再来我面前张狂。”

甘语和山文华又是一阵大笑。就连赵侃自己,也只得苦笑摇头,装作没听到她这一句话。

熹平十五年羌人政权被打散,新政改革顺利完成,上至朝堂下至普通民生皆是焕然一新之态,盛世已至。

凭此功劳衡玉被点入内阁,封无可封赏无可赏,权力之盛令人震惊。

更令人震惊的是她的低调,以及熹平帝对她极致的信赖。

白云书院创办三十年时,衡玉亲自督造一所院史馆。

如同史书一样,这个院史馆里陈列的一切,就是白云书院自己的史书。

在院史馆督造完成后,熹平帝亲笔赐下“院史馆”三字,并宣称自己是“白云书院不记名学子”。

在这一刻,白云书院真真正正有了魂魄,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圣贤文化的代号。

它彻彻底底达到了当年杜卢的评价——

“这样一所书院,就是古之先贤前来,怕也是要动心的。”

“讲究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白云书院达到了先贤所要求的极致。”

白云书院创办五十年时,很多故人都化为一捧黄土,化为史书中的一个符号。白云书院依旧静静矗立在帝都郊外,历经岁月而不朽。

在这个极为隆重的日子,书院第二任院长山文华身着鸦青色长衫,领着白云书院所有在读学子、所有从天南海北赶过来的历届学子,在山门外俯身叩谢白云书院所有先贤。

是他们,成就了白云书院之偌大美名。

礼毕,山文华缓缓转身。

他早已不复少年时俊秀锐利,时光也已经将他打磨成这般温雅通透的模样。

他看向一旁的石碑,看向石碑上的训言。

历经五十年时光,时至今日,书院已经成功践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训言。

白云书院百年历史时,朝廷颁下旨意,将白云书院的创办日子定为朝廷的谢师日,在这一日天下间所有书院放假三日。

而白云书院自己更是放假七日,将山门大开,让天下人尽览白云之盛景。

时至多年后,燕朝逐渐走向末路。燕朝最后一任帝王荒淫奢靡无度,举朝上下怨声载道。

蒙古政权在边境虎视眈眈时,末帝生辰将至。彼时国库空虚,末帝打算挪用仗时银两为自己庆寿。

从白云书院中走出来的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力谏无果,悲愤过度,兵部尚书当场死谏,血洒御书房。

蒙古兵临城下,攻克帝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