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是大佬[快穿] 第139节(1 / 2)

看小说视角的不同,会让读者产生不同的偏向。季曼玉在最开始花了大量篇幅去塑造曼如的形象,就是为了让人同情她、欣赏她——就算她不通文墨,就算她是个小脚女人,也不能因此而忽略她身上的闪光点。

这也是季曼玉想要表达的观点。

所以大多数读者都是站在曼如这一边的,看到常梦这种态度,自然被气了个半死。

衡玉看完第二期,就以一种很肯定的口吻询问季曼玉,“大姐,准备好接受赞誉了吗?”

季曼玉微愣,随后肯定点头,“这篇小说是我写给自己,还有无数和我有过一样遭遇的女子的。既然是我写出来的,那无论会迎来赞誉还是批评,都是我该受着的。”

衡玉勾唇轻笑。

大半年前,季曼玉还在自艾自怨,现在她就如同小说最后的曼如一样,早已脱胎换骨。

《光华》连载到第三期时,茶馆有不少说书人都开始拿这篇小说来读。刊印的六千份报纸更是很快就全部售罄。

这个情况反应到《小说日报》报社,他们顿时就意识到是《光华》这篇小说开始发力了。

主编焦弘沉思两秒,拍板道:“明天加印两千份报纸,都给我打起精神给我盯好了销售情况!”

明天刊登的内容是曼如和常梦离婚,她意识到自己在常家的两年就是一场噩梦,于是积极走出来,开始制作酱菜来卖。

——

北平师范大学。

郁洛到办公室时,办公室里已经有其他的同事到了。

同事正在翻看报纸,瞧见他走进来,合上报纸打了声招呼,又问道:“对了,你看了在《小说日报》上连载的那篇《光华》吗?”

郁洛拍了拍自己的衣服。刚刚外面在下雨,他虽然撑了伞,但有些地方还是被雨水飘到了。

听到同事的话,他摇了摇头,“不曾看过,这篇小说最近好像很火。”

“那是,尤其是今天,四海潮生和曲流水两位先生都在报纸上发声,给了这篇小说极高的赞誉。我估计今天之后,整个北平文坛都要知道这篇小说咯。”

听到同事这么一说,郁洛顿时起了兴趣,“那我今天回去倒要好好看看。”

上完早上的课后,下午没什么事郁洛就先离开北平师范大学了,他到家时,妻子齐珂已经在家里了,正埋头在书桌上写小说。

——她和郁洛是在一次聚会上认识的,说起来,齐珂在北平文坛还小有名气,毕竟她有不少小说发表在报纸上,虽然名气不是很大,但作为一个女作者,在北平也受到不小的追捧。

郁洛在书房里找往期的报纸,顺口问道:“你看过那篇《光华》了吗?”

齐珂抬起头来。她的长相偏清秀,五官端正,即使在家里,也涂抹着口脂穿着漂亮的衣服。

“你是说最近报纸上很火的那一篇小说?我看了,没能看下去。一开始用很大的篇幅描写女子缠足,看到那种痛苦我就不忍再看下去了。”

郁洛的眉心微微蹙起。但他没说什么,展开报纸翻看起来。

当看到曼如哭喊着不想缠足时,郁洛蹙着的眉心微跳,他好像都能感受到曼如扑面而来的那种痛苦。

一直看到常梦和曼如离婚,“刷”的一声,郁洛把报纸拍在桌子上。他冷着脸,找到四海潮生和曲流水对《光华》的评价。

四海潮生在报纸中呼吁女性要解放自己,“身是小脚女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也是小脚女人。”

曲流水的文笔更是辛辣,他直言“像是常梦这种从不把曼如放在眼里,一直用一种旧有眼光看待曼如,早早给她定了性的人,才是真正的小脚人。曼如的缠足是有形的,他的缠足是无形的。”

看完这两篇评价后,郁洛感觉自己心底的隐秘角落像是被人戳到了一样,陡然升起一股恼怒来。可恼怒过后,他又升起几分隐隐的愧疚。

这几分隐约的愧疚,使得郁洛再次拿起报纸翻看《光华》。

谁想多翻了两页,小说就到头了。

郁洛合上报纸,浑身像是抽尽了力气一样,靠在椅子上没说话,也没对这篇小说发表任何看法。但他知道,等到了明天,报纸上一定会掀起一场有关这篇小说的骂战。

果然,就如郁洛料想的一样,有不少文人好像是被戳到了痛脚一样,紧抓着小说里的一些问题就是破口大骂,还有人讽刺作者是个小脚女人,不然怎么能这么详细描述出缠足的痛苦。

而另一方面,喜欢《光华》的文人又在发声,两方开始隔空对骂。

越是有争议的文,越是说明它开始火起来了。《小说日报》那边趁着这股东风,再次加印报纸,每天刊印的报纸比起之前翻了整整一倍!

要知道这样的销量,以往只有像是四海潮生这样有名的大文豪才能撑起来的。毫无疑问,《光华》火起来了!

这场骂战持续了很久,一直持续到《光华》完结。

中途时,衡玉旁观了一番,觉得挺有意思,也下场写了一篇极端辛辣的文章,不含一个脏字,通篇客客气气,偏偏把那些攻击作者的人从头到脚讽刺了个遍。

对于报纸上的褒扬和批评,季曼玉全都耐心看下去,有道理的说法她全都接纳了,没道理的那些随便看看就翻了过去。

衡玉和季复礼看她心态平和,没有因为这些说辞而动怒,就任由她继续翻看报纸。

时间如流水,很快就到了季曼玉要去考大学的日子。她比起旁人只学了一年,底子还是太薄,目标便没有放在北平大学上,而是选了一所比较普通的大学。最后是险而又险考了进去。

而季复礼这段时间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成天早出晚归的。

季家经常只有衡玉一个人在,她的行动越发自由起来。

距离她当日寄信,已经过去了足足五个月,如果兵工厂那边效率快,第一批手枪成品应该差不多能出来了。

衡玉手里的信息渠道还是不多,只够她打听一些简单的事情,要打探到兵工厂这么隐秘的消息还是太过困难。她思考两天,写了一封书信,把书信夹在《梦溪笔谈》里,让司机开车把她送去北平大学。

很快,邓谦文上完课回来,又在自己的书架上看到了《梦溪笔谈》。

这一次他没有像之前那么惊讶了。

五个月前,刚收到那张手枪图纸时,邓谦文担心是有人想要借他来挖出红党在北平的潜伏人员,因此那半个多月邓谦文一直没敢联系夫子,直到他发现这半个月里根本没有人跟踪自己后,邓谦文这才和夫子恢复了联系,借着一次机会来到夫子的家,把一切的始末都告知了夫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