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农家科举记 第10节(1 / 2)

都怪她这两日饿的头晕眼花,没来得及追究,现下倒是想追究一番,但十香楼还等着她。

“你若是不去,就在这等着我,我去去就回。”崔稚试探道。

魏铭正深入思考打开局面的问题,对崔稚的提议甚是同意,“好。”

崔稚挑眉,很想离开再回来瞧瞧他作甚,只是情报不可延误,只得快步跑去了。

十香楼离此地不远,是安丘县最上档次的酒楼,但在这饥荒年月,行吃喝一事的并不多,上下三层的酒楼空荡荡,只有一楼雅间,招待了盛家兄弟一行。

一楼是好地方,崔稚前后瞧了位置,潜出酒楼,趴在外窗户底下听人说话。

窗里飘出的热腾腾的豆制品香气,让她牙齿打颤。

“两位世侄点的这一品豆腐,可是点对了,这是正宗的孔府口味,十香楼的招牌。”

孔府菜一品豆腐啊!

崔稚咽了口馋涎,不用想也知道那豆腐多白嫩,酱汁多浓香!

这一品豆腐确实一绝,尤其在这无粮的地界。

盛家二爷盛齐明年方十八,正是胃口大开的年纪,吃了几天清粥小菜,如今正如恶狼一般,也顾不得礼仪,边吃边道:“可惜没在年景好的时候来,不然定尝尽齐鲁美味!”

陶家大老爷呵呵道是,“世侄过个两三年过来,我做东,请世侄大吃三日。”

陶大老爷对一个小辈这么客气,盛齐明也不买他的账,笑着道,“世伯说得倒好,只怕我兄弟二人这番无功而返,要被家父上家法,两三年都下不来床!”

陶大老爷和众安丘县的老爷们,皆对了个眼神,又都尴尬地笑了,岔开话头说起了其他。

盛齐明一脸不悦摆在脸上,他大哥盛齐贤戳了他一下,让他收敛点,买卖不成仁义在。

盛齐贤替弟弟打圆场,说了一圈,提了离开之事。

“在贵宝地逗留有些时日了,莱州府也有几位家父的旧识等着米粮,我兄弟二人商议后日启程,这些日多有打扰。”

第14章我叫魏铭

安丘县一众富户心里都有数,两年饥荒下来,便是富户手里也没多少银钱了,不能为了情谊、面子,就漫天撒钱吧?

开不了源,只好节流。

大家客气留了留盛家兄弟,也就罢了。

盛齐明撇着嘴可劲地吃菜,没谈成生意,这顿饭就是白请了,他能吃回来多少是多少。

一桌人闷头比筷子功,没人主意窗户底下趴着的小女孩,皱了皱眉头,眼珠转了转。

她打得什么算盘谁也不知道,只说一顿饭风卷残云,各回各下处。

马车上,盛二爷盛齐明道:“哥,这陶家到底是不是骗人呀?”

他大哥盛齐贤让他小点声,“不论如何,人家买了咱们的粮,也叫着当地富户一道买了。”

“可他信里再三说,买下陈米新米五十石不在话下,现在才多少,有三十石吗?不只这样,还压价!还不如咱们随便卖到外边赚钱!”盛齐明恼火。

“胡说!咱们能随便去卖?要能随便去卖,谁还上这地方来?咱们这些小商户,朝廷根本不发卖粮的引子,能挣这些钱便不错了!不是还有莱州没去吗?”

盛齐明对盛齐贤的话不以为然,二郎腿一翘,“我看莱州也吃不下多少!咱们可是带了一百石隔年米二十石新米来的!车马人手耗费,本就挣不到什么钱了,不全卖出去,咱们不赚还得赊!”

盛齐贤看了弟弟一眼,知道他说得在理,叹了口气。

“那有什么办法?咱们家的酒楼遭了这场祸事,伤筋动骨,大伯又不帮衬,爹才想着和旧年的友人走动走动,赚一点是一点。不想山东地界受灾两年,穷困至此,但看陶家老爷穿的衣裳,都是几年前的旧样子了!咱们的米,便是低价卖,也卖不出去!”

这话让盛齐明生气也生不起来了,半晌,不甘道:“要是有人敢买,我就敢卖!”

可是知道他兄弟二人在此卖粮的就没几个,更不用说敢不敢买了。

两人在马车里沉默不言,而坐在马车后沿、扒着车厢偷偷搭顺风车的崔稚,把两人的话全听了进去,乐开了花。

这不是上天给她通财路吗?

盛家卖不出米去,拉回去也是费,她要是能开个合理的交易价,皆大欢喜呀!

崔稚欢天喜地,到了盛家落脚的小院,赶忙趁着停车跳了下去,谁知四下里一看,根本没有魏铭的影子。

“木子?木子!”找了一圈,一点影都没有。

崔稚有点怕了,她怀疑归怀疑,可这孩子要是丢了,她怎么跟田氏交代?!

烈日当空,崔稚冷汗直下,忽听背后有脚步声,猛地转过身去——

“木子!”

——

且说崔稚走后,魏铭思量了一个办法。

没有钱,那就只能去借钱,钱可以不多,只要让村人看到盐能换米是真事,自然都愿意掏出余盐来。

找谁借钱呢?

这县里他认识的人不少,大多都是同窗,他如今才十岁,当年交好的同窗也大不了多少,反倒是桂志育桂教谕对他有知遇之恩,一路举业,教谕喜他勤勉,赞他读书有灵性,没少补贴。

虽然县里教谕,寻常年景月奉不过两石陈米,可总比他两手空空强些。且桂教谕善听人言,若能由教谕出面办事,说不定不只一家两家受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