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7(1 / 2)

高官 格鱼 6043 字 2019-05-06

态度很严肃地提出了县医院“利益至上”过渡市场化、医护人员作风医德败坏的问题。

在严华看来,彭远征这不仅就是想乱插手,还是当面打自己的脸,毕竟文教卫生是她分管的口。

所以,彭远征的话音一落,严华立即冷笑着反驳道,“远征同志,医院不是慈善机构,医院要维持自身运转,必须要盈利。这是政策允许的。去年9月,政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卫生部也在贯彻文件中提出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建医院需要财政投入,但是医院怎么运转、医护人员的工资,需要医院自己解决。医院不赚钱,怎么办怎么办”

严华的情绪比较激动。

彭远征静静地凝望着这个看上去挺骄傲、挺强势的女人,面色不变。他并非要插手夺权,只是就事论事,想要以县医院过渡市场化、认钱不认人为突破口,展开自己的工作罢了。

他在邻县要站稳脚跟、要开展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切入点。

421章一个鼻孔出气

龚翰林扫了彭远征一眼,默然不语。

他要获得彭远征全部身心的支持和配合,必须要对彭远征进行有力的支持,这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

如果他不支持彭远征的工作,彭远征又怎么可能对他的工作进行配合。

况且,现在他跟彭远征绝对是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彭远征的工作切入就相当于他的工作展开,他虽然并不是很清楚彭远征为什么要从医疗入手,但本着最大的信任,他选择无条件地默契。

彭远征静静地望着神情激动的副县长严华,淡淡从容道,“严华同志,我从来没有否认,医院获得利润的合法正当性。事实上,只要是经营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都有盈利的空间。这是毫无疑问的。”

严华冷笑着,“那你是什么意思”

“严华同志不明白”彭远征微微笑了,脸色却骤然一沉道,“盈利与利益至上是两个概念。医院终归是救死扶伤的地方,见死不救、漠视病人需求、认钱不认人,这种作风是非常可怕的。医德之缺失令人触目惊心”

“病人死去活来,急需手术救治,但医院却还是坚持要先交钱后看病这种规章制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笑话那远征同志说说看,怎么才叫合理交钱看病天经地义,医院不是慈善机构,免费看病,医院就会破产关门,到时候,谁来替医院说话”

“去年,县医院被拖欠和偷逃医药费数十万,这个亏空至今也填补不上,如果医院不坚持制度。谁来保证医院的利益如果医院不能维持基本运转,受到伤害的还是所有病患群体”

“我觉得我跟严华同志讨论的不是一个话题。我谈的是医院的公益属性作为公立医院,县医院必须要确保公益的、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第一位,而不是将利润视为第一目标。”

彭远征从容不迫。也没有生气,而是娓娓道来,“如果利益至上、利润至上,那么,就不叫公立医院了。”

严华嗤笑一声,“总而言之一句话,医院有医院的难处。医院市场化,就必须要建立起规范严格的运作管理制度,我倒是希望医院推进免费医疗,老百姓看病都不花钱,皆大欢喜,但那可能吗”

“免费医疗也不是不可能,国外很多这种情况。当然在我国,暂时来说还不现实。但我们固然做不到免费医疗。可基本的医疗投入却是不能或缺的。所以,我在这里重申一点,医疗市场化并不代表财政投入的缺位。财政每年的预算中必须要有相应的补贴和政策投入。”

彭远征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严华很不耐烦地打断了,“远征同志这是要跟中央的政策唱反调吗中央提倡市场化、完全的市场化,让医院自负盈亏、自行运转,你却在这里嚷嚷要加大政府投入真是可笑”

彭远征抬头望着严华,心头微微火起。

他自觉态度已经放得很低,但这严华却一直咄咄逼人,起码的风度和面子上的团结都不顾了真当老子是好欺负的绵羊吗

彭远征的声音清冷了下来,“严华同志不要给我扣这种大帽子”

“公立医院如何保证公益属性的争议,这两年就没有平息过。持有我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

“针对医院注重效益而忽视公益性的倾向,卫生部内部也展开了一系列争论。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卫生部的周副部长明确表示反对市场化,要求多顾及医疗的大众属性和起码的社会公平”

“这些,在江北日报和北方晚报上都有大篇幅的报道,我记得很清楚。如果严华同志不相信。可以去图书馆找找过去的报纸,看看。”

彭远征的声音里充满着淡淡的嘲讽。

严华被噎了一下,但旋即羞恼反驳道,“不过是争议而已,我们在基层工作,贯彻落实的是上头的政策精神,不是看谁的争议。”

“政策是会修订的,这是迟早的事情。如果过度市场化的倾向不扭转过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会更加剧,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彭远征笑了笑,撇开严华道,“我在这里只是就事论事,不想跟严华同志争论什么。”

“我要谈的是,在政策允许的框架内,政府是不是要保持对医疗的相关投入,以确保医疗机构的公共属性在财政预算中,医疗预算缺位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国内很多地区都在重视和调整这个问题。据我所知,市财政还有相关预算投入,怎么到了县里就完全成了零投入”

“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像我所提到的王军母亲这样的病患,家境贫穷,负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那么,医院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见死不救这种特殊的病人该怎么办”

“不是追究谁的责任,也不是单纯地谴责医院见死不救,而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们是不是考虑建立一种大病特殊救助制度。由财政专项拨款,医疗机构申请,适用于特贫的病患。一旦医院遇到这种病患,可以立即申请启动特殊救助程序,既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又保障了医院的成本费用。”

逆整个国家的大势和医疗市场化的大潮流尽管医改后来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彭远征无能为力,也不想去螳臂当车自取灭亡。他跟严华争论了这么久,说了这么多,无非还是要落脚在这个特殊救助制度上。

前面的话,都是在为这个想法做铺垫。

这个想法他前世就有之,借这个机会,提出来并竭力推进化为现实,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圆梦”的过程。

彭远征说完,严华立即冷笑着,“杯水车薪,根本就是无济于事我们是一个穷县,维持现在的基本项目都很困难,遑论是额外增加支出了。况且,如果有了这种救助通道,肯定会出现浑水摸鱼、暗箱操作,到时候如何审核和监管又会成为大问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