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9(1 / 1)

咏凯传说 咏凯 5150 字 2019-05-05

惊,直到这块石头又被放了回去。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来历,画面便又回到了千年前,那时,战天刚死,战知作为军师指挥着这些士兵凿石修建铸灵台,铸灵台建好之后,余下了三块石头,战知便命人把这些石头就地埋下,石头便在这场有伤天和的大典中沾染了邪气,一直穿梭了千年,直到被人挖出。

第一百零八章试验

更新时间20111141:25:17字数:3068

思绪不停的飞舞中,画面便不停的变换,那是,那首童谣,“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滕头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小和尚手握着毛笔,在一张白纸上涂涂画画,边念着这首童谣,边在纸上写下。写完之后,他又在这首童谣的下方画了两个小人,然后把其中的一个叉去,我不知道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是静静的等待着,看他会玩出什么花样。他的家就在曹家寨的山下,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上山当的和尚,这首童谣被写好之后,他把这张纸叠成了飞机,并揣在了自己上衣的口袋里,然后出门,手里拿着身边的一本古卷。这本古卷是他从自己的家里找出来的,在一个角落,不知被放了多少个年月,从上面发黄的纸张和灰尘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一本不被人记起的书。

这应该是在早些年,因为上曹家寨山顶的公路都还没有修通,只有一些弯弯曲曲的小路,小和尚一边哼着曲子,一边向山上跑去,他似乎很喜欢这种生活,天天吃斋念佛睡觉,有时候也跟着师傅出去做做法事,佛家说:“有漏皆苦。”那么这个小和尚就完全没有“漏”,看他那走路时快乐的动作和神情就知道。我觉得,过去的曹家寨虽然没有现在建设的那么宏伟壮丽,但自然风景却是美丽的多,不过随着画面的慢慢往上,我见到了正在修建中的那些庙宇,给我爸看腿病的那个和尚还很健康,或者说还很壮实,他的脸上还没有皱纹,并没有我小时候见他时的那种老态龙钟,“师傅”小和尚站在门口喊了一声,老和尚抬起头,目光炯炯有神,盯了小和尚两秒钟,语气有些严厉的说到:“怎么今天这么晚才来一天比一天迟,要是再这样,你还是回家去种地吧,别来做和尚了”小和尚调皮的说:“别,师傅,今天我来这么晚是有原因的,我在家里发现了一本奇怪的书,觉得上面写的一些东西挺好玩的,便去尝试了一下。”说着,小和尚把手中的古卷递给了老和尚,老和尚接过来翻看了一下,瞬间就呆在了那里,“前面的一些东西都没意思,这后面,明显的记录的是大乘佛法啊”小和尚听后一脸的疑惑,告诉老和尚:“师傅,什么大乘佛法啊,我只看到前面说用血可以写符咒,于是便试了试,喏,我用针把手指都扎破了,写出来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老和尚看看小和尚,又把书翻到前面仔细的看了看,然后厉声的问到:“你写的什么”小和尚委屈的掏出纸飞机:“就是这个,一首村子里小孩都经常念的东西”老和尚并没有接过来,只是说:“你找个地方把这张纸烧掉,不然的话将来会祸害人的”声音显得不容置疑,小和尚象征的答应了一声,便出去烧这张纸去了。

“于小龙,过来”在小和尚去厨房的路上,被他的一个师兄给叫住了,“大家现在都这么忙,你还在到处闲跑,走,跟我干活去”小龙犹豫了一下说:“可是师父让我去烧掉东西啊”师兄有些生气了:“烧什么烧,天天烧香烧纸还没有烧够么,你知不知道这些庙宇建好之后可以引来多少的香客,你这耽误一分钟会损失多少香客的香纸钱”于小龙被说的无语,只能跟在师兄身后,往凉亭的位置走去,要在平时的话,随便一个石鼎里,香火旺盛,就可以把纸烧了,但现在处在建设的时候,那些香火都就暂时灭了,只有厨房里才有。大多数的匠人都集中在这半边建设这一群庙宇,只有一两个在那个山包顶上修建凉亭,他们总说人手不够,这不就叫了一个和尚过去帮忙,和尚还带去了他的师弟于小龙,于小龙跟在师兄的屁股后面,一直努着嘴。

这些工作还真是挺累人的,小和尚干了不久就气喘吁吁,便坐在地上休息,他又拿出了那只纸飞机,自言自语的说:“师傅说这个会祸害人,好像那本书上也是这么说的,不过就一张纸上写几个字真的就能祸害么”他在这里自言自语了半天,又传来师兄的喊声:“于小龙,干一会你又在偷懒了,赶快过来”他生气的吼了一声:“来啦”然后把手中的飞机奋力的扔向了天空,小声的嘀咕:“祸害就祸害吧,关我什么事”

曹家寨的新庙宇刚建好的时候,整个庙宇里的和尚举行了一次开山大典,并把这个消息传到了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耳中,这一年的六月十九,观音菩萨的生日,趁着这个机会举行的开山大典,把这里真的热闹了一番,香客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一群一群像蚂蚁一样爬上山来,这些行人中,自然就有林姿,这一年的此时,正值她初一的下学期,只是作为一个初中生,她依然有些矫情的牵着爸妈的手,看着周围的人来人往,她有些兴奋,又有些忌惮,一副乖乖女见了大场面的形象。香客很多,几乎进去拜每一尊佛都需要挤,她跟着父母艰难的把曹家寨新塑的所有佛都拜了一遍之后,便对父母说:“妈,我想一个人去玩会”她妈说:“那你去玩吧,小心点,要是后面找不到我们的话你就一个人回去啊”林姿乖巧的点点头,然后跑开了,她没有再往人群里去挤,四周看了看,似乎只有凉亭那里人还少一些,而且秃顶的山包上突然多出来了一座白色的建筑,怎么也是一种吸引,她便独自一人上山了。

上来转两圈之后感觉也就那样,除了亭角那里的铃铛有些意思之外,可能就数凉亭周围长满的爬山虎了,此时她感觉很累,便随便找了一处草垛坐下休息,双手支着头发了一会呆,就发现了前面不远处的草丛里有一些白色的东西,她好奇的走上前捡起来,是一只纸飞机,这当然就是小和尚于小龙扔的那一只,因为施过法,风吹雨打都不怕,它还如当初一样完好,好奇心的驱使,她又把纸飞机打开一看,弯弯扭扭的字迹,证明了写字人的书法并不是很好,林姿还在仔细的凝视时,我看见了一团黑气从纸张上飞出,把她包裹了起来,可她对于这种变化,一点反应都没有。

我想知道那只纸飞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力,最后竟然能让林姿溶解,画面便又回到了小和尚写这首童谣之前,古卷上记载:取之精血,融之于墨,书之欲念,幻化成国。小和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真的就用针扎破了自己的手指,滴了几滴血在墨里,他想了很久都想不起他到底有什么欲念,便把那首熟悉的童谣写了上去,完了之后他又想起了村里的阿花,那个让他心砰砰跳的小女孩,于是,他又在后面画了一个小人,第一个小人画好之后,他并不满意,然后又打了个八叉重新画了一个。书的后面还解释了用这种法术的后果,稍不注意就会让被施咒的人受幻化之国的控制,小和尚当然没去在意,在意了他也看不懂,前面这些字他还是找村里的读书的小孩教他的呢,老和尚自然是看懂了,只是佛法以慈悲为怀,这些有可能害人的东西还是不要去研究的好,于是马上让小和尚去烧掉。

时间如果再往前的话,就可以看见这本古卷其实就是枕中记的手抄本,当年这本书在道,儒,佛都集齐之后,被一些有心之人抄了很多,只是所抄的书在流传的时候,又被一些有不同见解的人添加了各种注解,传着传着很多东西就都变了,就如于小龙施的那个法术一样,千年之前,本来是丰冬祖宗身躯化成须弥芥子之时所施法中的一个小步骤,那时的术法是一个整体,而现在则被拆的七七八八,那时是大术,现在则被一些宵小之徒改成了小术,专用来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对于林姿的遭遇我不知道是难过还是该高兴,如果说她的人生是悲剧的话,可她至少在很多人死了之后都还活着,如果说她的人生是喜剧的话,她又却早早的死去,并且承受着死去活来的痛苦,林丽的出现对于她来说应该是一种安慰,当初也亏得小和尚画错了一次,不然的话林姿就是孤单一人,我也不得不感叹那些术法的奇妙,它真的就如所写的字一样,有风,有亭,有铃,还有那些交错的时空,我不知道该不该再去把林姿唤醒,其实唤醒她很简单,只要到她的坟前去念那首童谣,她就会活过来,这也是她告诉过我的,只是活过来不久之后又会死去,一会是灵魂,一会是实体,一会是死人,一会是活人,幻化之国么还真是折腾人。随她吧,我不去触碰,该去的也会去,不该去的也不会去。正在一阵思索中,我看见了我自己的身影。

第一百零九章雷劫

更新时间201111412:55:56字数:3265

求推荐票,求收藏,求点击,求留言,各种求。希望看书的给位大大给些力吧,谁给力了在书评区留言,然后我让你在书中跑腿,不止这本跑,以后写的书里也让你跑,这么诱惑的条件,你还有理由不收藏么,不点击么,不留言么,不投推荐么

-----------------------------------------------------------------------------------------------

当年那次离魂事件的遭遇我已经记不起,不过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象,似乎曾经有一个红衣的女孩要我跟她走,我便去了,但不知怎么,我又回来了,是学银把我带回来的,最后我还做了一个梦,梦见红衣女孩在向我告别,周围喜庆的气氛把这次告别装点的一点也不悲伤,我还记得梦里的那首童谣:“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手牵手,什么手守,长相守;我若走,月也走,月亮和我喝杯酒,什么酒久,交杯辈酒久。”声音来自于一个孩童,那稚气的音调,我如今记忆犹新,每当十五看见满月的时候,我总会一阵的回忆,这首童谣表达了什么

画面中是学银刚施完法落地的场面,我像一只受惊的兔子一样抓着他的衣角一阵发抖,过了好半天,我才恢复了正常,呆呆的看着周围的场景。学银领着我往村里走去,我在龟子山看到了已死多年的刘标,我们聊了好久,那种生死离别,现在成了死死离别,多年的话语浓缩成了简短几句的问候,又跟着学银走了,一路上天都是灰蒙蒙的,就像阴天,可周围的景色却是很清晰,这种环境很奇怪,有点像那种月亮很亮的夜晚,人看着有些惬意,但灵魂里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到了川井附近的时候,我看见川井的上方有一圈七彩的霞光,便问学银:“那里怎么会有那么漂亮的光啊”学银看看,便说:“我也不太清楚,应该是我们这里的守护神吧”好奇心驱使着我继续发问,终于知道了井下有一条不知是黄鳝还是蛇的动物,它秃尾巴,每当大旱,水少到露出了它的身子,天上便会雷鸣电闪,倾盆大雨而下,然后干旱消失,这种情况发生过很多次,于是,老巷子里的人们便知道,川井里有一个这方的守护神,守护着人们不遭干旱的影响。

当年战知死的时候,他所豢养的那些灵兽开始商讨去留,黄鳝赫然就是战知最先收养的灵兽,战知死后,它也最有发言权,于是,它对着众兽发话了:“主人已死,我等如今便成了孤儿,大家有何打算都说来听听”蛤蟆说:“我跟着大哥,大哥去哪我去哪,我也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只要好好研究一下主人教会我们的那些法术就行。”金鱼说:“主人不是经常说从哪里来就往哪里去么,我俩是主人从那汪清水里救出来的,现在有了灵识,便决定还是回去”蛇说:“主人待我如再生父母,他的遗志并没有完成,我还要在这里守护”一番商讨之后,蛇和蛤蟆去了山下的一处地方,这对金鱼飞到了当初的那汪清水,而蛇则吞下了战知的身体和他这一生的秘密。

跟着战知多年的修行,黄鳝已经学会了很多东西,它最擅长的便是望气,九龙环抱的风水它已经看了个明明白白,另外八龙并不是自己所熟悉的地方,还是不要轻易过去的好,而自己处在合龙抱,整条龙的灵眼就在川井那个位置,于是,它二话不说,带着蛤蟆就过去了,它的心里一直想着早日化成人形,得道升仙,而川井里的灵气毕竟有限,并不能承受起它们俩的吸纳,黄鳝想跟蛤蟆商量一下,但蛤蟆似乎早就看懂了大哥的意思,便说:“大哥,你尽管在这里修行吧,我在你的旁边就行,反正我的目的就是研究一些法术,并没有大哥那种化形的志向,这期间的辛苦我承受不了,我就守在大哥附近,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说下就是。”黄鳝自然是相当高兴,一头扎进川井中,蛰伏修行便是千年,而蛤蟆在山包垒下也找了一处地方,开始细心的去钻研战知的那些法术。

千年之后,黄鳝的修行已经小有所成,如果再这么坚持个一二百年,就完全可以化形成人,只是突然之间,它感觉这个灵眼里的灵气越来越少,根本就不够它的吸纳,再这么下去的话,迟早会功亏一篑,于是,它的脑海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提前渡自己的化形之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