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7(1 / 2)

天唐 格鱼 4719 字 2019-05-05

以及杨国忠和杨锜等杨家人被撵出朝廷,罢官为民的一连串消息,暗道侥幸,冷汗连连。

皇帝没有追究张同的责任,甚至还有封赏勉励,赐了他不少田产金银。

而李倓、程千里等56人以谋反罪被斩首示众,张良娣和十余张家族人,被流放渤海苦寒之地,永不返京。

自此,天下安定,朝野安定。

永宁四年五月十五日,张巡携大食使臣返京,奏报与大食谈判并立下互不侵犯条约等诸事。

永宁四年六月,大朝会之上,皇帝颁布诏书,将天下改为30个行政省,设立十一个军事都督府将全国兵马重新打乱调配,兵力往西北和西南、渤海、漠北等边防线上布控。至于内地各道,则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地方军区,驻军数量由兵部裁定,报皇帝批准。

这样一来,原本的地方藩镇等于是变相取消了。边防线以内,国境之中,只有服从中央领导的行政区域各级衙署,没有军事小集团了。

永宁四年七月,皇帝再次下诏,改革朝政,推行中央朝廷衙署全天候办公制度,而皇帝本身,保持既定的早朝,加设午朝。

永宁四年八月,皇帝下达奖励生育诏和推商兴农诏。在全国范围内,鼓励生育,鼓励吞天开垦和商业贸易,大大提高商贾的社会地位。

永宁四年九月,朝廷设立恩科,开科取士,选拔出近千名官员奔赴天下各省、州府县。

永宁四年末,皇帝颁布“设立官办学堂令”,在京城、各省设立100所官办文学堂和武学院,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其中学习培养。这种教育制度,成为科举制度的有益补充。

永宁五年初,郭子仪奉诏率军二十万南征南诏。五年九月,南诏平。

永宁五年十一月,朝廷将南诏并入剑南道,更名为西南省,由安思顺出任最高军政主官。

张瑄的施政没有脱离社会实际,他在一点点地以个人之力改变着这个国家。

天下进入了休养生息、富国强民高速发展的大时代,迈入了中华帝国的新纪元。

转眼间,就是五年。

永宁九年七月十一日,御书房。

张瑄放下手里的书籍,慢慢抬头来望着站在自己书案前的一脸稚嫩的嫡长子张乾,十岁的张乾身材修长,眉清目秀,颇有几分张瑄少年时候的风采了。

“乾儿,朕让你读的书,你读了吗有什么感受,说来给朕听听。”

张乾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上捏着的一本书册,这是他的父皇花费一年的时间,自行写就的一本书,名为人家国。虽名为书,其实就是张瑄这个穿越者以现代思想融汇这个时代的现实对诸多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问题的独到阐述,相当于一个论文集。

“启禀父皇,儿臣愚钝,只看了三篇,还有些一知半解。”张乾的声音清脆,却很有调理,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成熟许多。这数年来,张瑄不仅让张乾拜张巡为师学习这个时代的经史子集、文学礼仪,还专门抽出时间来亲自教导。

“说来听听。”张瑄微微一笑道。

“圣人云,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古语也说,为君者当勤政爱民,由此可见明君是天下兴盛的根本。但父皇在书中却说,法纪至上,有法则有国,无论有无明君。儿臣对此甚是迷惑,请父皇赐教。”张乾虽然才十岁,但神态从容,举止有度。

张瑄微微一笑,“乾儿,你说得很好。你能想到这个问题,父皇甚是欣慰。你年纪还小,有些道理父皇日后慢慢教导你知晓。但是父皇要你从小就要树立这样的观念:一个国家越强大,就越需要坚持法治,依法治国。律法制度,是立国的根本。这个道理你日后自会明白。一个皇帝再有本事,也只有个人之力,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需要一整套完善先进的制度,需要一个运转高效廉洁勤政的朝廷机构,而不是靠哪一个人的本事。”

“父皇本事再大,也管不好这个国家。你的老师张巡能力再强,也不能一人维持朝廷运转你明白朕的话吗”

“儿臣明白了”张乾一知半解地点了点头,眼眸中却是闪烁着一丝迷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