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5(1 / 1)

铁血大民国 大罗罗 5113 字 2019-05-01

差不多那里离英帕尔要塞还要近一些。所以无奈之下,布柳赫尔别尔津只能把突破的希望全部寄托到了樟木。

对樟木要塞的攻击从7月6日凌晨一直打到现在,印度红军的重火力也终于克服重重困难运了上来。炮火打得樟木要塞周围的山头一片的烟尘飞舞,暴露出来的要塞地表建筑也大部分被摧毁由于西藏的交通条件实在恶劣,樟木要塞的地表建筑并不是钢筋混凝土的,而是土木砖石垒成的,禁不住大口径榴弹炮的猛轰。不过这一带都是山势相当险峻但是在喜马拉雅山区来说算是平缓的的山区樟木要塞就是依山而建,大半个要塞就建在挖空的山体里面,所以地表建筑被炮火摧毁并不影响要塞的防御和作战能力。在要塞正面对着尼泊尔的方向还有一条宽度不大,但水流很急的河流叫樟木河这是国防军地图上的名称,在尼泊尔被印g解放前又一条不知道存在多少年的铁索桥架在樟木河上,是往来尼泊尔和西藏的咽喉要道。不过现在铁索桥已经被毁去,这条樟木河也就成了阻挡印军的天堑了。

在炮火的掩护下,印度红军的步兵又一次发起进攻漫山遍野的拖着木筏、羊皮筏子或橡皮艇从樟木河对岸的山坡上面涌向樟木河。同样规模的进攻他们已经不知道发动过多少回了,但毫无例外的都被打了下去。现在布柳赫尔和乍里亚就在后方不远处的山头上面督战,急于表现一番的印度红军基础军官们似乎已经不顾及部下的伤亡了只是不停驱使部下强攻。在樟木河两岸,在华军第8山地师坚固的防御工事前面,蓝灰色一片的尸体铺了一层又一层,还有数不清的死尸顺子樟木河湍急的水流不知道漂到什么地方去了。还是有一些印度红军战士冲过了火网,仰攻上了山坡,一直冲到了华军的壕沟前面,却被守军的31式自动步枪打出的雨点般的子弹一排排扫倒,壕沟前面全是阵亡的印军,尸体横七竖八,血水已经将大半个山坡染红。

这种不计伤亡的高强度攻势持续到第六天的时候印度红军总算有了一些收获,一个长约米,宽度不过1ooo多米的滩头阵地已经在樟木河北岸的山坡上建立起来了。华军设在樟木河北岸的第一道防线也在印军强大的攻势压迫下弃守了。守军已经退守到了半山腰的要塞主体工事里面去了。要塞主体工事其实分为两部分,就在两个面对面的山峰的山腰处,不过峰顶却没有布防,那里是专业登山队员才能上去的地方根本不可能供大队人马迂回。通往日喀则的公路就从两座山峰中间通过,约有两个团的守军凭险据守,他们的机枪火力可以互相支援,完全封锁了山坡下面的公路。

华军还在半山腰的要塞工事里面部署了无后座力炮和重迫击炮,可以直接轰击印军的滩头阵地,第8山地师的炮兵团则部署在距离樟木要塞不到3公里的樟木镇内,可以直接为守军提供火力支援,给强攻的印军造成极大的杀伤。印军则几次组织部队试图迂回攻击樟木镇,不过都无功而反,不是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茫茫大山里面迷失了方向,就是被华军第地师派出的小股部队附近,损失惨重。

最后,印军还破天荒的出动了飞机企图空袭樟木镇上的华军第8山地师师部和炮兵阵地。不过结果却是非常凄惨的,先后有三架伊-16战斗机撞了山,还有两架伊16因为不明原因坠毁,而樟木镇上只落下了几枚小炸弹还都没有命中目标。毕竟在平均海拔六、七千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扔炸弹可不是随便什么飞机和飞行员都能做到的。

第七百五十四章邪恶的粮食战

“10356人,我永远记得这个数字,这是喜马拉雅集团军群在1935年7月10日这一天里损失的人命总数仅仅一天时间就有10356名印度和印度支那的革命战士长眠在了雪域高原之上。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离开了他们的家乡,离开了他们的双亲,离开了爱人和孩子,他们响应党和国际的号召加入红军,克服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来到了海拔5、6000米的高原战场。这里的空气稀薄到了普通人根本无法呼吸的地步,这里夜间的气温竟然会低到零下,而我们的士兵却只有单薄的夏装每一天,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病倒,可是却没有人提出要求治疗,或许想要离开战场回家他们都咬着牙在坚持,咬着牙在战斗,冒着敌人强大的炮火、机枪火力和飞机投掷下来的炸弹同武装到牙齿的中国侵略军进行殊死搏斗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印度的强大而不惜牺牲一切这样的同志,应该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缅怀,每一个印度人、每一个劳动者都不应该忘记这些最可爱的印度gc主义战士,因为忘记他们就等于背叛”以上摘自乍里亚同志的回忆录写在在第二次世界革命之前又名世界革命失败的开始。

“我不要伤亡数字,也不想知道有多少人在生病,我只要樟木”说话的是乍里亚同志。1935年7月11日清晨的乍里亚同志,那份记录着10356名印度和印度支那最可爱人的死亡的报告被他捏成一团丢进了废纸篓。虽然他和鲁易在世界革命失败以后的许多年里,都一再称这些印度和印度支那革命战士为最可爱的人。不过在当时。他们父子却没有做过什么能挽救这些最可爱人生命的事情。

比如早一点同大中华联邦停战,比如放弃这场每天都要断送一万多最可爱生命的喜马拉雅战役。实际上他们是有这种机会的,根据后来解密的大中华联邦政府的档案显示,时任联邦总统和中g主席的毛泽东就曾经不止一次透过中国驻东京大使,同样是gcd籍的张w天向印度方面提出和平建议,条件还颇为优厚可惜在当时鲁易和乍里亚父子看来这些优厚的和平条件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帝国主义已经穷途末路了

“同志们我们是困难,我们的伤亡是不小。但是敌人又能好过多少鲁易同志刚刚给我发来电报,中国总统毛泽东又一次给我们驻东京的大使馆寄去了求和的书信表示愿意同我们和平共处,还准备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解决边境划定问题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中帝国主义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了。他们干涉印度革命的政策早就破了产,他们在中东又遭到了惨重损失,他们对伟大苏联的进攻也陷入了泥潭,他们现在已经处于苏联和印度的夹攻之下。所以急于同我们达成和平。好抽身去对付伟大的苏联同志们,你们说说,我们能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这是纵虎归山啊,虽然他们肯定打不过苏联,但是中帝国主义却能因此再苟延残喘一阵,再继续压迫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同志们,你们忍心看到中国劳动人民继续生活在帝国主义的地狱当中吗”

设在一所废弃的寺庙里面的印军前进指挥部里面的稀薄的空气一下沉寂下来了。现在坐在这里的都是印度红军中的印度籍军官,大多是第34集团军、第35集团军的师长、团长。他们指挥的部队在这段时间里都蒙受了惨重损失。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病号,主要是不适应高原的稀薄空气和寒冷气候而患病的。有些部队里面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发烧,可是只有干部才能得到治疗,普通士兵只能带病坚持作战,但是高原作战对官兵的体力消耗非常大,这些病号根本无法负担,甚至有不少人在进攻途中猝死

另外,部队的后勤补给也开始供应不上,现在云集在樟木一线的印军和印度支那解放军的部队有三个集团军军,十五个师,超过二十万人。此外还有从尼泊尔征集来的二十多万支前民工,每天的消耗都是个天文数字而且战前印度东北方面军司令部对喜马拉雅山区作战的困难程度和华军的抵抗都估计不足,根本没有想到区区一个师的华军可以阻挡二十万印军那么多时间。所以囤积在加德满都的后勤补给物资数量不足,现在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从印度腹地紧急调集来的物资又没有那么快运上来,事实上现在印度国内的工农业生产因为大量的劳动力参加红军和中国人的轰炸,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印度红军总后勤部手里的存货也不多,甚至连供应六十万大军使用的棉衣都迟迟筹集不到。

“政委同志,部队、部队太困难了,同志们是一边忍饥挨冻一边作战啊而且、而且很多同志都生了病,病得很重,没有医药还要坚持战斗,结果许多人就这样倒在进攻的道路上了真是太惨了”

终于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印度红军师长开口诉苦了,这种年纪又做到师长的印度红军军官一定是参加了十几年革命战争的老同志了。虽然早就看淡了生死,习惯了部下成百上千的伤亡,但是像这次这么多人因为忍饥挨冻又缺少医药而不明不白死去的情况,还是第一次看见,所也忍不住流了几滴眼泪,看来还是红心不坚啊

“谢卡尔。苏曼同志”乍里亚语声如铁,脸色阴沉。“我再说一遍,我不需要听这些话,我要的是你们夺取樟木的保证现在我们的几十万大军被堵在喜马拉雅山的几个山口前面。敌人的数量只有我们的十分之一,而且也没有多少大炮、没有一辆坦克,在樟木这里连一架飞机都没有

而且他们也在呼吸同样的空气。在同样寒冷的环境中战斗既然敌人能忍受喜马拉雅山的严酷自然条件坚持战斗,我们的gc主义战士为什么不能难道他们还不如中帝国主义的反动军队吗”

谢卡尔。苏曼羞愧的低下了脑袋,不敢再说话了。是啊,敌人都能坚持战斗,身为特殊材料制造出来的gc主义战士,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吗难道他们还不如帝国主义的走狗再说了,特殊材料的gc主义战士有的是。前面打光多少,后面就有多少补充进来,就算拿人命耗也能把敌人给消耗光了

彭德怀背着手站在巨幅的中印边境东段地区的地图前面。沉默许久一直不说话。在他的周围,是接连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下达命令或是询问情况的声音。但是这位彭大将军似乎一点也不受干扰。只是静静的在思考着什么。他之前的部署好像又一次落空了,布柳赫尔不愧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一眼就看出了在英帕尔地区决战对印度红军极为不利。所以印度红军的攻击重点始终摆在喜马拉雅山区。哪怕每天都有上万人战死病死,都没有任何动摇。这种不惜人命的消耗战代价虽然高昂,但是效果还是有一些的。

从7月初到现在,喜马拉雅战役已经打了半个多月,第3山地军虽然凭借有利地形给对手以巨大杀伤,但是自身的损失和消耗也越来越大虽然中国国防军同样有着充足的兵员,但是习惯在喜马拉雅山这种高海拔环境中作战的后备兵员却非常有限。毕竟现在整个西藏省的人口还不到100万,青海省稍多一些。也只有两百多万。支撑第3山地军和第36山地军已经有些困难了,再要让青藏两省源源不断的提供后备兵也不大现实。而从平原地区征招来的新兵。如果不经过长时期的训练和环境适应性训练就送上战场的话,恐怕会出现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当然,非战斗减员对彭德怀这种见惯了残酷战争场面的大军统帅来说也不算个事儿。但是南京国防部要求缅甸方面军尽快向印度发起进攻的电报,彭大将军却不能无视。他知道常瑞青是很少直接干涉前线指挥的,现在发电催促缅甸方面军进兵显然是有些什么特殊原因的,作为方面军统帅的彭德怀现在只得改变原有的作战计划,提前拉开侵略印度的序幕了。

不过,这场侵略战争显然很不好打

在地图上面,印度红军最新的兵力部署情况已经详细标注出来了,这是空军和情报部门侦察得出的结果,并不是十分正确。印度东北方面军的十五个集团军,印度喜马拉雅集团军群的八个集团军包括一个印度支那军的番号密布在印度东北的那加地区、东孟加拉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摆在那加地区的是印度东北方面军的部队,全都是呈防守态势,摆在从英帕尔通往达卡和加尔各答的几条关键道路上面。加尔各答以西的情况不明,不过彭德怀可不认为布柳赫尔没有在那里部署重兵。在他看来,印军在喜马拉雅山一线的进攻虽然凶猛,但是投入的部队都不是精锐。说的难听一些就是炮灰部队,所以印军喜马拉雅集团军群的进攻应该是佯攻而摆在英帕尔通往达卡、加尔各答道路上的部队应该也不是精锐。用炮灰部队消耗对手的兵力,把精锐放到最后用来反击本来就是大纵深防御作战的精髓。布柳赫尔在中东不就是这么玩的

估计真正的精锐部队应该摆在胡格利河以西,肯定都是久经考验的印度gc主义战士,就不知道有没有苏联装甲部队了第二次中东会战中的苏联装甲部队在胡赖斯战役中可是大放光彩来着不知道会不会被布柳赫尔带来印度

在敌情还没有完全摸清楚的情况下,彭德怀可不敢随便下定挥军进攻的决心。虽然总参谋部下达了采取敌后登陆作战的建议,争取在印度西海岸的平原地区以海陆空配合的大规模会战歼灭印度红军主力。但是美英不是在波斯湾打过一次大规模的海陆空配合作战吗结果还不是让印度和苏联空军打得土头灰脸。两艘美国航空母舰现在还在仰光港大修呢现在还是要谨慎,对付布柳赫尔这样的大军事家,宁愿稳扎稳打的“结硬寨、打呆仗”。也不要想什么出奇制胜。不过这个呆仗真不是那么好打的,打败孟加拉地区的一百多万印度红军或许没有多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