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1(1 / 2)

铁血大民国 大罗罗 5171 字 2019-05-01

们的步兵使用的不是普通步枪,而是31式自动步枪,火力非常强劲”

黎笋静静听着,还掏出个笔记本不断记录,看上去好像非常认真的样子不过知道这位底细的乍里亚晓得他是在装模作样,其实根本不懂什么军事。倒是乍里亚自己已经听出一些门道了,第34集团军已经发动过至少一次猛攻了什么零星交火探明虚实的都是托词,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被数量远远少于他们的对手打得落花流水而中国人的那个第3山地军看来相当精锐,装备也很好,特别是31式自动步枪成了步兵的标准装备,在中国国防军中这通常是装甲掷弹兵才能拥有的装备。还好他们的兵力不多,而且又分散在漫长的防线上面,喜马拉雅集团军群应该能把他们打败。

等别尔津介绍完毕后,黎笋合上笔记本就开始请战:“别尔津同志,我们印度支那解放军的同志都求战心切,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个上阵杀敌的机会”

有人急着要求送死,别尔津同志当然求之不得,他拍拍手道:“黎笋同志,那就请你们印度支那解放军辛苦一些,一个星期内必须全部抵达樟木前线,向佐尔格同志报到,他会为你们安排作战任务的。”说着他又看看乍里亚。鲁易的大公子不慌不忙从口袋里面掏出鲁易的手令递了过去:“父亲让我到喜马拉雅山前线看看,别尔津同志,您看什么时候可以安排我去前线”

果然是监军别尔津接过鲁易的手令看了一眼,上面的内容可不像别尔津说得那么客气。鲁易直接让自己的儿子代理喜马拉雅集团军群政治委员这个职位原来可是别尔津本人兼任的,而且政治委员可是红军里面的一把手鲁易这么做看来不仅仅是为了提拔自己的儿子看来第二次中东会战后,这位印度伟大领袖已经觉得自己的翅膀够硬,准备一步步收回兵权了

第七百五十章高山上的血战

“对于第一次世界革命由胜转衰的转折点到底在哪里的问题,十几年来始终争议不断。德国人认为是波兰会战,中国人认为是第二次中亚会战,而美国人认为是他们的太平洋舰队主力成功进驻莫尔兹比港拉开了国际帝国主义反攻的序幕。不过实事求是的讲,以上这些都不是上一次世界革命真正的转折点,也不是国际gc主义阵营失败的开因为在波兰战役和第二次中亚会战后,国际gc主义阵营的战略进攻仍然没有结束,先是印度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接着我们又在中东打败了美英中阿四国联军,将红旗第一次插上非洲大陆更重要的是,印度这个曾经是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二多的国家在革命胜利后成为了国际gc主义阵营的生力军,就如我父亲说的那样,我们印度人民已经做好了准备,将为世界革命的胜利付出一亿生命在那时,我们都相信,这样的牺牲足够为世界革命赢得最后胜利了。

但是,在1935年夏季的西藏英帕尔会战过后,我们知道自己彻底错了,我们过于相信数量的优势,而忽视了质量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在这方面,苏联人自己做得也不是太好,他们在第一次世界革命中,平均每个月都要损失60万人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更差,太多太多的印度青年在没有得到必要的训练和装备的情况下就被投入战场成了炮灰。这样的情况在喜马拉雅战场上显得尤为严重,那是一个高原战场,我们这些终年生活在平原上的人们到了那里连呼吸都很困难,而且那里的气候非常寒冷,食品和水都煮不熟。那时印度官兵的健康状况非常糟糕,很多人连步枪都拿不动,走路都走不稳,可是为了世界革命的胜利,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冲向敌人几个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喜马拉雅雪山,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失败了,太多太多的印度青壮年在西藏英帕尔还有稍后开始的印度西北会战、第三次中东会战中牺牲哪怕是印度这样一个拥有35亿人口的国家,都承受不了那样的伤亡。所以我认为1935年的西藏英帕尔会战、印度西北会战和第三次中东会战才是第一次世界革命失败的开始。”以上摘自印度人民共和国第二代伟大领袖阿塔尔库马尔乍里亚的回忆录写在第二次世界革命之前又名世界革命失败的开始。

现在让我们回到1935年夏季的西藏英帕尔战场上吧,虽然这里不一定是世界革命开始走向失败的地方,但绝对是印度革命失败开始的地方。而揭开印度革命失败序幕的,则是一群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中人。

“敌袭敌袭”第3山地军第8山地师第22山地步兵团9连连长卓木德仁中尉穿着绿色迷彩服,裹着厚厚的羊毛毯子,抱着心爱的31型自动步枪,在掩体里面刚合上眼睛耳边就传来了哨兵的叫喊声。

“大晚上的还来这些印度阿三不用睡觉啊”卓木德仁嘀咕着揉了揉眼睛,又打开水壶喝了几口凉水,顿时清醒了不少,问道:“印度阿三上到哪儿了有多少”

“快到半山腰了,大半夜的也看不清有多少人,不过总有好几千吧。”刚刚从掩体外面钻进来的哨兵洛桑大声报告道。卓木德仁倒吸口凉气,又是好几千人印度阿三的人还真是多啊,为了自己防守的这个前线哨所就好几千、好几千的部队砸过来今天白天已经发动了七次猛攻到了晚上还不消停

“都别睡了,快起来,准备战斗”

卓木德仁吼了一声拎起自己的31型自动步枪,又在腰里面插了几个弹夹和手榴弹,才大手一挥,招呼自己的部下离开这个土木结构的避弹掩体,沿着交通壕往前面阵地走去。等到他们猫着腰进入堑壕时,印军的炮击已经开始了。

轰轰轰

印军的炮弹有一发没一发的打过来,既不密集,也没有什么准头,大部分都落在华军阵地外面,难得有几发命中的也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

对于印度人的炮击,卓木德仁和他的部下早就不当回事儿了,虽然他们都是初上战场,但却不是什么新手,全连官兵都去青海参加过军事演习,见识过真正的大炮兵主义。坐在战壕里面听着外面轰隆隆的炮声,卓木德仁嘴里骂骂咧咧地道:“这帮印度阿三的炮灰当得可真不值,苏联干爹连炮弹都不肯多给几枚,看来这些印度性命还没有炮弹值钱呢。”

一旁的副连长,从中国远征军调来的前韩国国防军军官李振泰少尉常瑞青吞并朝鲜半岛的最新手段就是给所有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朝鲜人发中国护照,还允许他们加入中国国防军哈哈笑了笑道:“老毛子就算给大炮给炮弹,他们也拉不到喜马拉雅山上来啊,德仁大哥你不知道,老毛子的大炮都是傻大笨粗型的,他们的76野战炮比咱们的105nnr榴弹炮在平原都需要8匹马拉”

“哈哈,原来是这样”

卓木德仁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信服的表情,虽然他的军衔比李振泰高,但论起军事素养和经验,还真不如对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