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节(1 / 2)

李元宗记得杨昌,听了这话,放下心来,冷笑:“便宜他了!”

杨昌是个文人,没有野心,不善领兵,明明在蜀地经营多年,却一直被草莽出身的东川邓珪压制着,就算他们家娶了长公主,也只能割据一方,不可能对中原造成威胁。

李元宗年纪越大气性也越大,自己和自己生了会儿闷气,想起另一件事,问幕僚:“周嘉行那边怎么说?”

契丹军主力已经狼狈撤回云州,此次联军合兵抵御契丹取得大捷,夺回卢龙及雁门以北诸州,顺便把河北那几个和契丹沆瀣一气的节镇给灭了。河北大片州县现在处于无主的状态,地方官吏根本不知道该听谁指挥。

李元宗不可能一个人独吞中原,他想要河北,那齐州、青州自然就归周嘉行了。

周嘉行已经成为淮南名义上的主人,现在又要拿下宣武镇以东的地盘,如果他哪天把宣武镇也吞并了,届时,南北对立,河东军也难以撼动他……

李元宗发现,这个年轻后生已经不知不觉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因此他迫切需要探明周嘉行的态度,看看这小子能不能沉得住气。

如果是个年轻气盛的,不难对付。这些年兵荒马乱,手里有几千人就能占地为王,各地崛起的后起之秀就如雨后春笋,但大多数很快在其他节镇的打压下沉寂下去。真正能站稳脚跟、稳扎稳打的,数来数去,绝对不超过一只巴掌。

幕僚知道李元宗问的是什么,答道:“周使君态度坚决,仍旧一口拒绝联姻之事。”

李元宗大怒,吹胡子瞪眼睛地道:“我们家的娘子还配不上他么!”

气了一会儿,又问:“我那些个曾孙女、外孙女,他就没一个看上的?”

幕僚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回道:“司空,周使君不愿许婚,必然另有打算。”

李元宗老当益壮,姬妾众多,去年还纳了一位二八年华的娇美小妾,儿孙多得他自己都记不清,最年长的女儿都当祖母了,最小的女儿才刚刚过十岁。

在发现把女儿嫁给周嘉行、自己就比周麟矮一辈后,李元宗脑瓜子一转,决定从曾孙女里挑一个和周嘉行联姻,那自己就成周麟的老子了。

前些天他再次遣人暗示周嘉行自己有许婚之意,正等着对方回话。

这次周嘉行还是拒绝了。

李元宗恼怒归恼怒,心里并不糊涂,突然灵光一闪,眼睛眯起:“他会不会也想娶长公主?”

幕僚愣了一下,面无人色,惊出一声冷汗:“若周嘉行迎娶长公主,如虎生翼,必成司空心腹大患!”

李元宗瞪一眼幕僚:已经成了!

幕僚手脚发麻。

绝不能让周嘉行尚主!

李元宗沉吟半晌,叫来其他幕僚。

众人商议一番,觉得周嘉行拒绝联姻的态度太过坚决,很有可能确实想尚主。

李元宗狞笑:“看来只能便宜杨涧那小儿。”

现在不管谁娶了长公主都将一跃获得争霸资格,他们家娶不了,周嘉行也别想娶!

……

半个时辰后,幕僚从牙帐中退出。

回到自己的营帐,早有一位穿圆领袍衫的文士在里面等候。

幕僚和文士交谈几句,出了营帐,趁没人注意,骑马绕着营地转一圈,走到约好的一座营帐前,下马,掀帘走进去。

里面的人早已经等得不耐烦,听到脚步声,起身迎出。

这人面白无须,相貌堂堂,赫然正是世子李承业。

“先生,父亲有什么打算?”

幕僚躬身道:“世子,司空要为勃格娶妻。”

李承业皱眉道:“难道真如传言所说,父亲要为勃格择一位世家女为妻?”

幕僚眼神闪烁,说了长公主的事。

李承业大惊失色:“我岳父乃宣武镇节度使,必然不能和离再娶,假若勃格娶了长公主,我这世子之位还坐得住吗?”

幕僚忙安抚李承业,“世子无需担忧,司空并不打算让勃格尚主。”

说着,他顿了一下,朝李承业作揖,含笑道:“恭喜世子。”

李承业疑惑道:“何喜之有?”

幕僚一笑,“长公主身份高贵,谁能迎娶她过门,必然势力大涨,可司空宁愿眼睁睁看着杨昌之子占这个便宜也不愿让勃格尚主。”

李承业更糊涂了:“这是为何?”

有句话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娶长公主好处那么多,父亲为什么放弃了?他们家没娶正妻的子弟多着呢。

幕僚压低声音解释:“因为司空不愿勃格坐大!司空属意世子继承河东军,如果其他公子尚主,必然会威胁世子的地位,所以司空宁可忍痛放弃长公主,也不会让勃格尚主。”

当年河东军大乱,诸子争权,李司空九死一生,差点死在亲儿子和旧日部下手里。夺回太原后,他悍然诛杀了一批部将和族中子弟,稳住局势。虽然最终成功保住河东,但元气大伤,差点被周围节镇钻了空子。为了平衡儿子、部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防止再一次出现内斗,李司空从剩下的年纪较小的儿子中挑来挑去,挑中资质平庸的李承业为继承人。

阿史那勃格健硕勇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出类拔萃,屡立战功,还几次以身犯险救下李元宗和诸位公子,可惜终究只是义子,李元宗器重他,但始终没有表露出要他当继承人的意思。

河东军部将和阿史那勃格并肩作战,出生入死,十分同情他,对李元宗的偏心颇有微词。

李承业知道部将们更看好阿史那勃格,也明白自己比不上阿史那勃格,非常忌惮这位义兄弟,担心自己压制不住他。

更担心父亲哪天突然被部将们说动,改而立阿史那勃格为世子。

如今听幕僚这么一分析,父亲宁愿放弃长公主也不给阿史那勃格尚主的机会,不就是说明父亲心里自己这个亲儿子更重要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