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5(1 / 2)

天朝之梦 大罗罗 6043 字 2019-04-27

王国虽然一直视大明为仇寇,但是一国商业却是牢牢被华商把持。这些华商无论是外来的,还是安南本土的明乡人,无不挂着大明公民的牌子,而法国殖民当局又把他们当成上等人看待,一直小心保护着。到了法国要撤退的时候,居然安排了不少军舰商船,帮助这些华商撤退到婆罗洲去了。搞得嘉定府的商业一片萧条,商税更是一减再减。别说是每月再多收二三十万,就是原先的定额都收不上一成了。而且华商离开以后,安南的进出口一下子就停顿下来,连带着关税和烟税也快跌到了零。整个安南朝廷的财政几乎在一夜间崩溃,连朝臣们的俸禄都发不出来,还打什么仗啊

阮福英算是明白了,安南王国绝没有办法靠自己的力量抵抗大明,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新加坡成立流亡政府,抱上大英帝国的粗腿,将来或许还有翻本的一日。当然了,他不能亲自留下领导抗战,也不等于就要放弃抵抗。银子他是没有的,就是还剩下些,也得带去新加坡。不过官照倒是要多少有多少,这些日子安南王国的官大概是全世界最容易得到的了,只要能拉起百十来人的义军,都能从官府那里领到一张空白官照,填上姓名就是安南王国的官员了。安南朝廷历年储存的枪支弹药也尽可能发下去给形形色色的义军或是安南军队了。这安南的抗战,就这么着吧,打到哪儿算哪儿了。

他正在心里面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听见望楼下面楼板通通直响。挤成一团的那些大臣们连忙让开一条通道。就看见一个穿着洋服的安南通事满头大汗的直奔上来,跪在地上,大声的报告。

“皇上安南国王在国内的正是称呼是大越皇帝,大英帝国的丘吉尔总督已经乘坐英国兵舰到了,现在请陛下尽快上舰,一起离开安南。”

阮福英猛地转头“丘吉尔大人催得那么急,可是因为明寇的海军到了外海”

那通事重重点了下头儿,他是和丘胖子一同从新加坡坐船过来的。在进入同奈河嘉定港是内河港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天边上黑色烟柱,那应该就是大明海军的蒸汽铁甲舰啊

阮福英的脸上滑过一丝恐惧,也不多话,转过身就下了望楼,钻进了早就准备好的轿子,在一队新军的护卫下,飞也似的往港口方向跑去。

而与此同时,大英帝国的印度总督罗伯特丘吉尔伯爵,却是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正和一个穿着西式军服,身材矮胖,皮肤黝黑的东方人在用英语交谈。

“亲王殿下,你很快就能见到安南国王阮福英了,他会和我一起离开安南真是让人遗憾啊我的那位老朋友虽然是个黄种人,但是他绝不是黄种民族的保护神,我想下一个倒霉的就该是缅甸王国了。他绝不会忘记你们缅甸人是怎么出卖和羞辱他的祖先,大明永历皇帝的据我所知,他可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君王。”

原来和丘胖子说话的是一位缅甸亲王,还是缅甸王位的继承人加囊亲王。说起缅甸王国,基本上和越南差不多倒霉。因为当年缅甸的东吁王朝出卖了永历皇帝,朱济世上台以后,一直没有给缅甸人一点好脸色。无论现在贡榜王朝的使臣怎么和东吁王朝划清界限,大明皇帝都拒绝他们称臣这意味着,大明天兵随时会来问罪。无奈之下,贡榜王朝的东敏王只能一味向大英帝国靠拢,想借着英国的力量抵抗大明未来的进攻。未完待续。。

12619363510513187

第1211章这是盛唐气象

现在的大明国内,对于动员、出兵和打仗这种事情已经越来越习以为常了。十几年前朱济世第一次进攻越南的时候,还惹出不少反对意见。而现在,国人对出兵灭亡安南王国非但没有什么反对意见,而且还流露出相当的支持毕竟十几年的仗打下来,大明帝国的版图越来越大,整个民族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广,不仅可以去东北、兰芳、哈萨克和西伯利亚,现在还多了个据说是遍地黄金的加利福尼亚王国。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还有谁会反对征服安南倒是有不少报纸开始提前介绍起九龙江平原的富庶肥沃,似乎那已经是大明人民的生存空间了。

除了吸引眼球的土地和财富,大明的国民教育也让新一代的国民和他们的父亲、祖父的想法不一样了。凡是在新式小学、中学读书的孩子,谁不是在由一干真刀真枪打过仗的退伍军官担当的体育老师手把手的教育下,学会了正经的军操甚至学会了使用步枪和刺刀的谁不是听着关于大明将士赫赫武功的故事长大的这些青年可不是满脑子四书五经的书生,也没有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思想。

现在的大明,可是军装闪闪发亮的时代大明皇家陆军军官学校和大明皇家海军军官学校,现在和大明济世大学一起,已经是大明高等中学毕业生最向往的去处了。至于升官慢得要死,俸禄又少的秀才官儿,则要排在军校和大学之后其实中国人尚武尚文。都是君王引导的结果。最典型的就是宋朝。赳赳武夫都被当成贼来防备。稍不留神就扣个跋扈的罪名。相反文官哪怕错误再大,也很少有问罪的,就算要处罚,往往也不失体面的按排一些没有实职的官位。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一名文官当然会成为所有民族精英的最优选项了。

反观如今的大明朝,文官有好几十万,多的都不值钱了,升官更是难如登天。品的秀才官如果没有机遇。一辈子也升不上去。倒是军官们连年征战,不仅官儿升得飞快当然,这也和军官数量少有关系,现在大明的军官需要接受大量的教育的训练,相比之下倒是文官们念的书比较少,还常常能捞到个爵位,摇身一变成了贵族。大多数情况下,同一年入仕的军官都要比文官高上好几个级别,而且在经济上也富裕许多。

所以如今大明的民风,已经变得比较尚武。每有将士出征,都是举国欢呼相送额。什么时候搞过头大概就是军国主义了吧

大队大队的明军官兵这时正云集在南京下关的码头上面,这些都是近卫军的官兵,作为大明天子的亲军,他们都是从整个陆军挑选出来的精锐,当然不是放着给人观赏的花瓶。每次出征,都会从近卫军中抽调部队上到一线。这一回更是整体出动去找安南人的麻烦。留在南京军营里的,只有少量的留守人员。至于南京城的警备,倒是根本用不着操心的。这里可是大明帝国的腹地,长江口那边可是炮台林立,还有一支相当强大的内河铁甲舰队。根本没有什么外敌可能入侵,况且南京城这里还有一万五千人的皇家陆军军校教导师和三千人的御前侍卫队已经好几万预备役军官士兵。当真是固若金汤到了极点呃,如果南京和上海的一百多万工人阶级不起来造反的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