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91(1 / 2)

天朝之梦 大罗罗 6823 字 2019-04-27

“大明公民,人人平等”

“打倒不法劣绅”

“所有公民,团结起来”

“恭请皇上批准选举法”

这个时候儿,大明天子也才在皇宫里面醒来。

今天的行程早已经安排好了。既然有两伙人要在皇宫广场前来一场坏人打坏人的友谊赛。朱济世当然要登上洪武门观看了这些人不就是来向皇帝请愿的吗皇帝怎么能看都不看一眼非但皇帝要看,文武百官们也要看,看看谁的力量比较强,是江南士绅,还是新兴的资产阶级。

平等啊,权利啊,自由啊什么的,是从来都不会从恩赐中来的,哪怕由朱皇帝这个穿越客去恩赐也是一样他能够恩赐的东西,只要他不在了,朱国杰就能够收回,说不定一切都会变回原来的样子。虽然他现在很想扶植资产阶级成为大明政坛上一股真正强有力的力量,但是能不能扶起来,也要看扶植的对象是不是传说中的刘阿斗了。

当然,最坏的打算,朱济世已经做好了。万一济世青年党雇来的“群众演员”们真的被江南士子的浩然正气给震慑住,那么少不得就要用刺刀去解决他们近卫军团的四万官兵,现在已经处于最高战备当中了要不然,这帝王的颜面威信可就无存了。

只是那样一来,大明帝国就要从资本主义康庄大道上拐上军国主义的路线上去了过度利用军队搞政争的风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被后世称为“120运动”的政治风波,就是朱皇帝开的一场赌局,赌注就是大明帝国未来的发展几十年的发展路线。如果新兴资产阶级能够撑起市面,显示出足够的力量。那么将来的大明政治就是选票、议会,顶多再上几次街头。

这个时代标准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政治路线就是这样的。指望各个阶级一团和气在皇帝老子的带领下携手奔小康是在做梦现在的社会生产力才到哪儿啊就这么点总盘子要让各个阶层都满意是不可能的。

所以平日里面吵成一团,时不时来几场阶级斗争不断释放压力才是正道儿,不过最高的当权者一定要控制好斗争的规模和方式,当然还有自己的立场说起来还真是不好掌握。一个不好,大明真的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自己在世还能控制,一旦自己不在了,朱国杰那个小子怎么掌控得住局面

朱济世这回真是有点绞尽脑汁了。

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关注着这场风波,心事重重的,不过睡四五个小时就醒来。到了这个时代,竟然从来未曾如此心力交瘁过。哪怕是在香港的时候,没有多少力量,却要筹谋推翻满清这个庞然大物的时候,也没有如此发愁。那个时候虽然困难,但是方向很明确,知道该走什么道路。可是现在,却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未完待续

10271931359422262

第1044章东林诸君随我向前

正在朱济世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听见急促的脚步声音,然后就看见小千叶美人飞奔进了朱皇帝的寝宫。这个时候朱济世正在侍女的词汇下更衣,昨天晚上他也没有翻牌子叫女人来侍寝,在他当了皇帝之后,这样节制的日子可真是不多啊。

朱济世知道进来的是谁,头也不回的就问“佐那子,什么事儿”

千叶佐那子低声道“皇上,东林党和济世青年党都集合了,已经上街游行,往皇城广场来了,朝臣们得到消息正在纷纷赶来,聚集在奉天殿前等候皇上。”

朱济世猛地回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佐那子“两边都有多少人”

佐那子皱皱秀眉“锦衣卫报告,东林党方面已经聚集了三万到四万人了济世青年党一边肯定超过十万他们昨晚就在火车站广场集中了十万人,现在还有更多的人从城外赶来。”

朱济世一伸手从侍女手中接过龙袍,一下套在身上“佐那子,去叫皇后、玛丽亚和太子,让他们去奉天殿,朕要和他们一起去洪武门城楼”

千叶佐那子一脸的不解,但是也没有多话,只是点了点头,就立即转身离开了。

洪武大道上面,已经浩浩荡荡的都是人群。经过这条新建的可以容纳四辆马车并行的大道,可以直通皇城广场,皇城广场北面就是洪武门,进了洪武门就大明皇城,包括紫禁城。大元帅府。内阁府。内阁之下的各部衙门,陆海军衙门,近卫军大营,皇城公学都集中于此。而那座据说可以直达天听的请愿钟楼,就修建在洪武门边上,那里就是这些热血士子们的目标。

来自吴县的于成章就是这些热血士子们中的一员,他今年刚好是30岁,在前清的时候就是秀才。可是在本朝的两场科举中却都名落孙山,现在更是过了参加科举的年龄,今生注定要和官场无缘了而且他家中也不富裕,只有薄田十五亩出租,换取区区二十余元田租,还需要赡养老母,抚养妻儿,生活压力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在第二次名落孙山之后,他又大病一场,可惜没有梦见上帝。更没有胆子谋反,只好老老实实去当了个私塾先生。教同村的几十个孩子启蒙,赚上几个小钱补贴家用。

可谁想到朝廷居然吃错药要搞什么义务教育,所有年满6岁未满10岁的孩童都要去上小学,虽然这小学可以由私塾改建,但他也知道这等好事铁定轮不到自己,自有镇上的几家大姓包办这些大姓都有子弟在做官的,当然也有做不了官的子弟要安排。

“这个朝廷太坏了,这世道也太不公平了”于成章每每想到自己这几年来的经历,就是满腔的悲愤。“若是大清还在,凭着自己的文章虽然不一定能中进士,但是举人还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举人,也足以让家道兴盛起来了。”

“要是有人闹一闹就好了”有的时候,于成章也会这么想,闹一闹,不管闹到多大,总归是个希望,或许皇上看到了,就会改弦易辙了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在这次江南士林风波起来以后,他才会满怀希望,典了家里的十亩田的田皮使用权,自带上路费和干粮,跑到南京城里来和大家一起闹。闹到现在,家里带来的干粮早就吃完了,典田的银子也花光了。

他家里的婆娘刚刚写了信来,说少了十亩田的租子典了田皮就没得收租了,只拿到七块半的租子,交了田赋,只余下不到7块了,家里真的维持不下去了那婆娘居然还在信的末尾说,很想把家里的田和房子都卖了,然后报名去东北参加集体农庄种地,到了东北他们一家五口可以得田100亩,他于成章还可以去某个农庄小学老师的差事,到时候日子就好过了真是太没有志气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