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02(1 / 2)

天朝之梦 大罗罗 6619 字 2019-04-27

并没有反应紫禁城,而是住在紫金山御所内。其实他的整个儿后宫是陆续南下的,一开始跟着他回到南京的,不过是淑子女王、苏玉娘、王云娇、千叶佐那子和三井薰等五个女人这些日子,朱皇帝已经将“天皇失踪事件”的来龙去脉都和苏玉娘还有王云娇说了,这两个女人的江湖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前者当过强盗,绑过肉票劫持过人质,后者当过几年特务头子,让她们去调查“天皇失踪事件”的真相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她们调查的结果,却是还了淑子女王一个清白,两人都认为,淑子女王没有作案的能力。因为眼下德川幕府对宫廷和京都的控制非常严厉,不仅有直属于将军的京都所司代,还有神秘的幕府忍军。淑子女王要是能在这两个机构的眼皮底下把天皇弄走而不被发现是根本不可能的。

大概是因为内疚或是别的什么不可告人的原因,朱皇帝这段时间对淑子女王的关爱就多了起来,回了南京之后干脆住进了她的紫金山御所,连着几个晚上宠幸,很有一点努力造人的意思

马车疾驰在前往紫金山御所的路上,左宗棠和罗泽南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风景,在离开紫金山火车站后,车队就进入了一个日本人聚居区,这是“淑宫家臣”和“横藩家臣”在南京集中居住区。到处都是低矮的日式房屋,街道上往来的都是穿着和服的行人,看到打着团龙旗帜的马车通过,全都都弯腰行礼。

朱皇帝突然道“左相、军师,准备安排谁去日本参加同治女天皇的登基大典”

“同治女天皇哦,是和宫女王吧”左宗棠想了想,又问,“年号已经定好了”

“明子和岩仓俱视商量了几个,写信来征求朕的意见,有大正、昭和、平成什么的,不过朕觉得还是同治比较合适公武合体不就是德川家和天皇家同心协力治理天下吗”

同治这个年号,在中国是不大可能出现了,所以朱皇帝就很慷慨的将它让给了日本。

“女皇”罗泽南忽然想到了什么,压低声音道,“皇上,万一这个同治女皇再驾崩了,而又没有留下子嗣,日本的天皇会给谁做”

朱济世耸了耸肩,这个问题不好说,他也不知道。“管他呢,罗山,要不你去一趟日本吧。”左宗棠接过话题,他的内阁府事情一大堆,可是离不开啊。

“不,左相,还是你去吧。”朱济世却忽然打断道,“大明很快就是世界性的帝国了,你身为内阁首辅,应该去国外走走”

“是,臣遵旨。”左宗棠心道自己去过日本啊。

“去完日本回来,再和朕去欧洲。”

“去去欧洲”左宗棠一怔,这一去得多少时候

“没错,你和朕一起去欧洲,去见见法国的拿破仑三世,英国的维多利亚,西班牙的伊莎贝拉二世,罗马的教宗。内阁的事情就先放一放,让军师和鄂国公同治吧。”未完待续。。

920716479090209

第888章七雄争霸狂求月票

罗泽南听了朱济世的话,连连摆手道“皇上,我不过粗疏之人,管一个宣教部已经是满头大汗,如何还能管内阁不如就由臣陪皇上远行,让左相留下来把握大局吧现在同俄国的战争正是关键时刻,如何皇上和左相都不在国内,可就太不妥了。”

朱皇帝只是微笑,罗泽南的本事他是知道的,当个大管家,绝不在左宗棠之下,至于新思想、新思维,也一样没有多少他们这些湘湖大佬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来说,也不算是守旧派,但也只是到“中学为本,西学为用”这个层次而已。现在朱皇帝的政策早就突破了“为本为用”,而是无论中西,只要适合的就引为己用。和他们产生分歧也不奇怪,好在湘湖派的这些人本质上都是官僚,并不是什么“为往圣继绝学”的今圣人,所以他们即使和朱皇帝的想法不完全对路,也能求同存异,相忍为官这些人,和后世为了那些主义能不要性命的理想主义者是有很大不同的。

不过这些湘湖派官僚也不真的不会考虑中国的国家利益,他们之前对战争的担心,主要还是因为害怕被俄国人用持久战拖垮。不过从现在的战局来看,这样的担心实在有些多余。

由于朱济世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为这场战争布局,而且采用了许多当时看起来有些冒进的办法,推动了东北的开拓殖民。又通过联姻和震慑蒙古取得了蒙古大汗的名号。因而让东北和漠南蒙古变成了战争的大后方,再加上铁路运输的出现,使得在北方、西北作战的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大军的后勤不再是一个可以压垮国家的沉重负担。这样的情况。的确是大大出乎内阁官僚们的预期。于是。这些人一个华丽转身都成了战争的激烈拥护者。

“军师。你要是粗疏,世上还有心思缜密之人吗”朱济世笑了起来,又瞥了左宗棠一眼,后者的脸色微微有些尴尬,显然是很担心自己步了刘鹏的后路,从欧洲转了一圈之后,把丞相的位子给丢了。

“等朕和左相离开以后,内阁左相的位子就由军师代理。”朱济世接着说道。“另外,老规矩,还是皇后保着太子摄政。”他对皇后的脑筋是不大满意的,但是再不满意人家也是皇后,也是太子的生母。所以摄政一职,还是交给了罗香梅。

他看着罗泽南,放沉了声音道“战场上的事情,朕是很放心的内阁只需要配合大元帅府组织后勤和移民就可以了。但是今年的大比指科举恩科朕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军师,你一定要多放点心思在那上面。如果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打电报向朕请示。现在电报线已经拉到新加坡了,有什么消息最多20天就能到欧洲。”

朱皇帝的跨洲电报工程进行的不大顺利。花了差不多8年时间,才将电报线拉到新加坡。至于跨越印度洋的电报线还停留在纸面上呢。而欧洲和中东那边儿,电线杆已经埋到了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的马斯喀特。同时,明英合资的明英电报局,又在新加坡和马斯喀特之间开通了快速通讯帆船,用最快的速度将“跨洲电报”从新加坡运往马斯喀特,然后再通过电报线发往欧洲的各个角落。而消息的传递速度,则要取决于天气和风向等综合因素,一般情况也就是10到20天。

所以朱皇帝虽然身在欧洲,但还是可以比较及时的掌握国内的情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