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0(1 / 2)

天朝之梦 大罗罗 6462 字 2019-04-27

力更是国力。”恩格斯道“同时也考验各国对各自经济、社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而对大明帝国而言。这场同俄罗斯的长期战争,也是进一步调整国内经济,加快工业化发展的一个契机。因为战争本身的需求就能刺激工业化的发展,而且这场战争并不是在大明帝国的本土上发生,不会直接对经济和投资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政府再能善加引导和管理,肯定可以利用战争的刺激,加快整个工业化进程。在这方面,我想许多欧洲国家和普鲁士王国的许多政策是我们可以参考的对象。

我想,现在放在大明帝国面前的首要任务并不是扩张而是工业化”

恩格斯说的不错。实际上,大明帝国的扩张是服务于工业化的。因为工业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对传统经济的冲击,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土地来吸收由此产生的震荡,大明的工业化进程很有可能会被内乱而打断如果没有新大陆来吸收欧洲的穷光蛋并且提供贵金属和原材料,欧洲的工业化多半也不会成功。哪怕是后世自力更生的中国,真正转化为工业国家,也是要依靠全世界的市场、资本和原材料作为动力的。如果单靠中国本身的工农业剪刀差,顶天就是起个工业化的头,无论如何不可能走完这条道路的。这大概就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人类社会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吧市场和资源,并不是无限的

不过通过侵略战争夺取了大片土地、资源和贵金属,也不等于就能顺利实现工业化。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殖民时代的先行者就是替人做嫁衣的典型。虽然抢到了足够的黄金白银,开拓了足够大的殖民地。可最后却没有善加利用宝贵的财富和历史机遇,反而成了其他欧洲列强崛起的垫脚石。

而对已经处于后发的大明帝国来说,有计划的促进工业化也是必然之选。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贸然抛开市场抛开私有制,去搞公有制经济,不是说这条路线不对,而是时候未到。现在是1854年,没有那样的生产力做支撑,大明的劳动者和统治者也没有那样的觉悟,可以说既不具备物质财富的基础,也不具备精神财富的基础。

在走了六年的资本主义道路之后,现在的大明国内,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属于机器工业的私人工厂。从事海外贸易和航运业的商行更是发展迅猛,在十三家行商之外,又涌现出数十家规模不亚于十三行的大商行。而大明银行、钱庄业所吸收的存款总额,更是超过了15亿银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存在实行国家引导私人资本投入重工业的可能性了。而这种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和推动,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路子,也就是历史上普鲁士所采取的模式,在后来还被德意志的社会主义者们称为王朝社会主义说明一下,王朝社会主义还有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社会福利,再后来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事实上,历史上大部分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这种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发展模式,如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当然还有后来的天朝。

对经济学颇有研究的普鲁士人恩格斯,当然是非常赞同这种模式的,他微笑道“皇室财团现在的运作,就是一种类似于国家主导下的工业化模式。在普鲁士、俄罗斯和法兰西甚至是英国,这样的模式都或多或少存在。我想,大明帝国完全可以将这种模式推广发展,一方面成立一些国营公司,用于某些地区或行业的发展;一方面还可以建立一些官方背景的商会,用他们来促进某些行业的发展,引导投资的流向。”

罗伯特欧文补充道“皇帝陛下准备开设的东西伯利亚开发公司就是这样的国营公司。我想,类似的公司还可以再成立几家,比如蒙古开发公司,库页岛开发公司,阿拉斯加开发公司等等。

另外,大明帝国在东北地区推行的集体农庄,现在看起来也是比较成功的。”

他笑了笑,“比我在美国进行的实验要成功,我想应该进一步将这种模式扩大到所有的新占领土之上。”

“哦,欧文先生也研究了东北的集体农庄”

马克思这时从一个随身带来的皮包里面拿出一份报表交给朱济世,“这是东北开发公司的账簿,1853年度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

欧文接着说道“是的,我研究过东北的集体农庄,并且将之与我在美国开办的新和谐公社进行了比较。很显然,前者更接近于一家股份制公司,而后者更接近于一个社会实际上在我的新和谐公社之前还有一个和谐社会存在于新和谐公社原来的土地上。”未完待续。。

825737448682076

第780章成功的集体化狂求月票

“和谐社会”朱济世头上冷汗直冒,这个词儿太耳熟了,该不会是那位爷也穿越了吧

“是一个宗教团体,是由德意志移民组成的,他们在短短十年内创造了令人刮目的财富,将那里建成了西部雅典,后来他们打算迁移到别的地方去,我就买下了他们的土地和城镇进行试验。但是很遗憾,我失败了”

“为什么会失败呢”

“因为我要在新和谐公社建立的是一个社会,我在那里建立了工厂、农场、学校,当然还有政府,希望建立一个同目前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完全不同的和谐社会。而陛下的集体农庄,就是个有武装警卫的农业公司。集体农庄的庄员是公司的股东,每一户的股份多少完全一样,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出管理层。而这些股东本身又是公司的员工这些集体农庄其实就是一家员工持股的公司。而且它们的业务都非常突出,就是农业一点不复杂,又得到政府和东北开发公司的扶植,比如无偿提供土地,收购农产品,提供贷款等等。所以非常容易成功。”

实际上,朱济世也研究过那个把罗伯特欧文搞得倾家荡产的“空想社会主义”。他在后世的政治课和历史课上也听过这位爷的大名,据说由于这位爷的失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不过在朱济世真正看到欧洲的“新和谐公社”的资料以后,他才知道这位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太过理想化。找了一帮美国的教育专家。在新和谐公社开了许多很好的学校,向社员提供免费教育。在分配上面又实行平均主义,而且也没有集中财力投资到有优势的主业上面,而是想搞一个自给自足的模式。说他是空想社会主义真是一点不错。

而朱皇帝在中国搞“农业集体化”的目的是很现实的。一是为了保持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稳定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工业化这种事情是不大可能完成的,那种一边打着内战一边就把工业化给办了的例子,在现实当中是不会有的。

二是为了替工业化筹集足够的资金。只要研究一下大明帝国这些年来的进出口情况就知道了。支撑大明工业化的资金并不是朱皇帝在欧洲创立的济世行的收入,济世行只是为朱济世的事业提供了一点启动资金罢了。包括a油炸药、硫化橡胶、h洛因、k卡因、黄连素在内的一大堆专利,并没有为朱济世换来多少财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