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9(1 / 2)

天朝之梦 大罗罗 6512 字 2019-04-27

费,但是每年还是需要往里面贴进去两三百万维持运营,这还没有计算学校的开办费用。

另外,大明教育部这些年还在汉地十六省和辽东各办了一所教育学院,还计划在每个府开办一所相当于中学的书院,在每个县开设一所小学,所需的经费同样是个天文数字。但即使这些书院、小学统统建成,整个大明的现代教育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且随着科举制度的大改和新东方、兰香之类的速成专科教育的兴起,成千上万的“超龄士子”都选择了比较体面的教师行当,开始接受为期两年的小学教师或是为期三年的书院教师速成教育。两三年后,新式教育教师的匮乏应该能得到极大的缓解,可是大明朝廷的财政并不宽裕,又能拿出多少教育经费呢朱济世虽然有钱,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不能都用来办教育吧所以朱济世就想着要找大明的有钱人拉一下赞助,正好玛丽亚和杜兰夫人都是富婆,就先从她们俩开始拉吧。

“好的,我”杜兰夫人倒是挺爽快就要答应下来,她不能生育,拥有的巨额财产没有子女继承,最后还不都是朱明皇家和她妹妹德纳芙女伯爵的,现在拿点出来办所大学也是名流史册的好事。

“等等,”玛丽亚却拉了一下杜兰夫人的衣袖,笑嘻嘻瞧着朱皇帝,“我的陛下,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也不能指望我们白白出钱给您办大学。”

“唔,玛丽亚,你想要什么”朱济世用有些古怪地目光打量了下自己的爱妃,低声道,“朕已经很宠爱你和罗曼了”

玛丽亚甜甜地一笑“亲爱的,这方面的事情可不能算回报,因为你也很享受啊。”她顿了一下,又道,“我想罗曼需要一个爵位,她并不是你的妃嫔,现在也没有任何贵族头衔捐赠一所大学对大明的贡献应该不亚于指挥军队占领一座城市,陛下,您应该给我们俩人一人一个爵位,女侯爵或是女公爵。”

用办学换取爵位这个点子听上去很不错嘛

“玛丽亚,你真是天才,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朱济世忽然开心地笑了起来,“现在大明有那么多的富豪没有任何爵位和官衔,我想一定会有人愿意捐助办学经费以换取爵位的。一次性捐赠一千元可以得到一个勋爵,一次性捐赠一万元可以得到一个男爵,捐赠十万元设立一个小学运营基金可以得到子爵头衔,捐资三十万设立一个书院运营基金可以得到伯爵头衔,捐资百万成立一个大学运营基金可以得到侯爵封号。当然这些封爵都是不附赠年金和宅院田地的,但是可以成为立宪议会贵族议员。玛丽亚,罗曼,你们想得到什么样的封爵”未完待续。。

7251501408417276

第655章为了做官而读书狂求月票

“什么小学没有人会去读怎么会现在书院和大学不是有很多人读么新东方和兰香的学费那么贵,读的人也很多啊”

圆明园三园中的长春园远瀛观西洋楼前,现在站在观水法的位置上面看喷泉的人,已经换成了朱济世和左宗棠君臣。

朱皇帝把左丞相叫远瀛观并不是单纯为了看喷泉,而是想和他谈谈教育问题。教育是一国之本,这个调子早在朱皇帝复辟大明之前就老生常谈了。不过时至今日,大明帝国都没有实行义务教育,似乎也没有这样的计划,主要原因当然是没有钱。整个中国学龄青少年怎么都不会少过一亿如果人人都要进入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那个教育经费恐怕要超过大明财政的总收入n倍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让朱济世不大急于在大明搞义务教育,就是义务教育教什么教后世的小学课程根本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那么多小学老师。

教儒学还是算了吧这可不是简单的让贫下中农的孩子认几个字儿的事情,而是数以亿计的教育经费最终会流到谁的口袋里去的问题。如果用士大夫来搞义务教育,那些好不容易被压制下去的士大夫又要乘势崛起了官办小学校长、老师的差事勉强也能算个官,如果教育经费拨款不足,又得给了他们向乡民派捐索款从而继续把持中国乡村的权力。而最后被他们教出来的,不过是一些把科举考官当成终身梦想的小儒生。

这样的义务教育,不办也罢。

但是义务教育暂时不实行,也不等于什么都不做。来到东方将近7年,朱济世一直都在稳步推进新式教育。只是这教书育人是需要花水磨工夫的,绝不可能几道圣旨下去,大中小学就纷纷建立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接受过西式教育的国人比大熊猫珍贵多了而且也不可能都来当老师吧所以这新式教育,只能按部就班的推进。先用洋老师培养中国老师,再用中国老师去教中国学生,然后才会有更多的老师去教更多的学生。

到了光复5年秋,不仅香港济世大学已经培养出了超过500名毕业生。广州济世大学的第一期220名毕业生也走出了校园。另外,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更是超过了5000包括预科,新式书院的毕业生则超过了20000。而且专门为了培养小学和书院教师的教育专科学院的在校生也超过了10000人,还有差不多同样数量的读书人在接受速成教师培训。

因而大明新式教育的第一个发展高潮很快就要来临了。

可是左宗棠在听了朱济世关于“以爵位换教育经费”的点子以后,却提出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新式教育不应该包括小学,而是该从书院开始,书院之下应该依靠民间私塾进行传统的儒家教育因为那种新式小学没有多少人会去读的

左宗棠斟酌着道“新式小学的课程臣是知道的,所教授的儒学并不精深,还比不上寻常的私塾。如果读了小学,几乎可以肯定和仕途无缘。普天之下又有几个父母会将孩子送去读这等无缘仕途的学校呢而且这小学的学费也比私塾要高,多半还设立在县城里面,不是寻常人家可以负担的。陛下,您觉得这样即昂贵,又不实用的小学。会有几人去读”

小学会招不到学生朱皇帝细细一想,好像左宗棠的话有点道理,这小学里面教的东西的确和科举考试关系不大。那帮望子成龙的父母很可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上小学

“可是现在的新式书院招生很好啊”

“那是因为陛下的科举要考西学啊”左宗棠摸了摸胡子笑道,“而且现在大明各家书院中所传授的儒学都颇为精深,书院学生考中秀才的概率很大,就算考不中还可以去考大学考陆海军军校,一样有机会当官陛下曾经下过旨。凡是济世大学毕业,都可获得举人功名的。虽然这些举人在官场上不大值钱,肯定不如走正途出身者从光复5年开始,大明的举人考试也已经开始了,而且还是一年一试。再过5年,进士考试也会开始。同样一年一试,但是由于这两个科举类似于官员升级试,并不是一考定江山,其中的猫腻也多,所以反而不如秀才试这个做官入门试受重视了。但终究也是条捷径。”

呃,还是为了做官而读书而且这帮科举官好像还把大学毕业生当成捐班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