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3(1 / 2)

天朝之梦 大罗罗 7231 字 2019-04-27

争,居然也被乾隆皇帝列入了十全武功,真是有些恬不知耻了。

而且在越南吃了亏的还不止明清两朝。之前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再早先的宋朝都在同越南的战争中败北可以说这个越南自从独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同北方王朝的交战中输过暂时的失败是有的

所以眼下大明朝廷的重臣们对于征越之战,都是多少有一点心理阴影的。现在听到杜文秀兵败,左、罗二人自然感到有那么点扎手了。

“居然打败了”朱济世显然也有些意外,“报告上怎么说的张嘉祥为什么不增援杜文秀”

杜文秀的兵毕竟不大正规,战斗力没有办法和张嘉祥的第10军比,越军即使可以打败杜文秀。也一定不是张嘉祥的对手。所以朱济世对杜文秀的兵败感到非常奇怪。

“皇上,张嘉祥的报告上说,当时越北各地都有叛乱发生,河内的形势也不稳定,因而第10军不得不分兵弹压。”

听闻此言,朱济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大明侵略军陷入越南人民游击战争的汪洋大海里去了

这个越南看来还真是个硬骨头,自己之前调集三个军预备用于侵略战争还是有道理的,看来是时候让第四军和第五军开进越南了。

不过郑洪和罗泽南显然另有想法,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罗泽南道“皇上。我大明征伐安南并无正当的名分,因而越人人心不附,不如立黎朝黎昭统帝的后人为安南国王。”

“黎昭统帝的后人”朱济世愣了一下,“在什么地方啊”

“在东北,黎维祁二次失国之后便流亡北京,被乾隆皇帝封了个公爵,和一起归顺的黎朝遗臣划入了汉军旗,安置在北京安定门国子监衙侧的西安南营和东直门一带的东安南营,黎维祁还有了一个佐领的世职,后来由他的养子黎维康继承,黎氏后人便一直生活在北京。太平军北伐的时候又随奕欣去了东北,后又为我明军所获,现在安置在旅顺口。”

郑洪也道“黎朝在越南的影响力很大,越南人视黎利为民族英雄”

“哼什么民族英雄”朱济世却摆摆手打断道,“黎朝是我大明的敌人,恢复来做什么此事休要再提”

他顿了下又道“朕不是交代过了,要取越北红河两岸之地立个红河省,让他们尽逐越人的吗张嘉祥怎么还会被越人所绊”

“皇上,杜文秀和马新贻都认为越人可以教化,所以”

朱济世一听这话,翻了翻白眼,哼哼道“这两个h民怎么也说这种话了”

罗泽南苦笑“虽然是h民,但也是读圣贤书的,做不出驱逐无辜平民的事情”

朱皇帝啪的一拍桌子“前明和清鞑的教训还不深吗这些越人不会和我们同心的,所以万万不可以手软,也不要存着把越人教化成汉人的妄想。杜文秀、马新贻和张嘉祥如果做不来恶人,朕就让人去美国把杨秀清请回来,让他做大将军,他是做惯恶人的”

朱济世长吐一口气,望着罗泽南和郑洪道“朕发兵越南不是为了迫其臣服,越南服不服朕不在乎,朕要红河平原和越北山地红河平原是富饶肥沃之地,开垦出2000万亩都没有问题,而且都是盛产稻米的鱼米之乡,可以安置50万到60万户广西移民。另外越北还有煤矿,朕将来会在海南建有大型钢铁厂,需要越北的煤炭来炼钢”

说到这里,他突然加重了语气“至于越南人,朕不需要,要来没有用”

朱皇帝看着郑洪和罗泽南还有钟子良,语重心长地道“你们可明白朕的苦心朕如今所作所为,都是在为我大明的后人争一片生存空间什么是生存空间你们不知道就是这地盘,给咱们自己人繁衍生息的地盘咱们大明人多,现在已经有四万万了,每年还要增加四百多万,这么多的人没有足够的地盘是不行的。因为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有一个极限,一旦过了这个极限人民就会感到困难,就会吃不饱,就要造反

所以朕现在要千方百计把汉地过剩的人口迁移出去虽然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并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外面闯荡,但是朕还是要逼他们,骗他们,把他们弄走因为现在不把他们从汉地弄走,将来他们的子孙就会你我的子孙送上断头台

可是朕要把他们弄去哪儿现在世界上空旷无人又富饶肥沃的土地,除了东北都是我们很难染指的。所以只能去和别人争,把别人从自己的地盘上面赶走”

792001468320274

第592章阮朝有遗恨狂求月票

月票榜总是岌岌可危,各位大大们,还能再挺一下罗罗吗

一身大红官袍新明的官袍都是一个颜色的和前面制度不完全一样敖星煌带着十几个随从、家人、轿夫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小老婆,脸色铁青的走在上海大马路的人行道上面。

他是没有什么钱的清官,虽然家里面也有几百亩水田算是远近闻名的“大土豪”。但是一年不过七八百石租子,扣掉应缴的税赋清官是不逃税的还剩不到五百石谷子,碾成大米就是三百石不到,卖给江西的粮商不过400银元,虽然抵得上一个“中产”之家几年的收入,但是敖星煌还在资助家乡的几家私塾,又有一大家子要养,所以他的经济状况就是四个字宦囊羞涩。

所以这次出门在外,敖星煌只带了不到300元的路费,本来以为是足够了,谁晓得在上海码头停个船就花去了三分之一现在哪里还舍得花钱雇马车只好步行去上海县衙了报到了。

不过他的这身打扮走在大街上也忒引人注目,不少过往行人都停下脚步投来了好奇的目光,还有人议论纷纷起来了。

“又来了一个穷官,连马车都叫不起,最近是怎么回事怎么全天下的穷县官都到上海滩来了”

“听说是皇上把他们招来的,参加一个什么工商促进会议。”

“就这样的土老冒还促进工商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大概皇上就是想让他们来上海开开眼界吧”

这些评论敖星煌是听不到的,他已经被眼前的繁荣场面给惊呆了,上海他不是没有来过,2年多以前他还在这里做过官。那个时候上海滩虽然繁华,但远不及现在的一半,不,应该是三分之一短短不到3年时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商号工厂,那么多的人口聚集到这里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