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0(1 / 2)

天朝之梦 大罗罗 6225 字 2019-04-27

人因为种地积累万贯家财者呢朕不敢说没有,但是这样的人却是凤毛麟角,难道一见啊”

上海远东饭店徐汇店是一栋高达五层的“摩天大楼”,饭店的顶层的大餐厅现在被布置成了会场的模样,摆出了十几排长桌椅,坐了五百多个身穿红袍的官员,每个人都屏气凝神在倾听着。朱济世那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着,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是大明工商促进会的第一次大会,与会的都是东南八省的县官,东南八省一共有近千个县,这次被招来上海开会的有506名县官,主要是南直隶、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六省的县官。广东、福建两省的县官没有来几个,因为这两个省的工商一直很发达,下南洋、跑美洲早就成了风,地方士绅忙着做生意,根本不管下面的农民出国其实也管不了,闽粤两省人多地少的情况尤为严重,而且两省的山地多平地少,根本没有地可以给那么多人种,民风又素来开化,工商素来发达,根本用不着朱皇帝来促进的。

不过朱皇帝在这次会议开始时的讲话。却让几百个县官有些摸不着头脑,这工商之事怎么又扯到农业上去了呢而且种地这个事情真的能致富能种出几十万上百万的身家南洋那里的土地也忒神奇了吧莫不是在种摇钱树

除了朱皇帝的讲话,会场的布置也让这些县太爷有些不大习惯。现在是见皇上啊怎么有他们这些从六品、正七品的芝麻官坐的地方呢而且不仅稳稳坐着,还有笔墨纸砚伺候。是给他们坐记录。另外一个让部分官员们苦恼的,就是大明日益加大贫富差距了。

“真是官比官,气死官啊”

那些穷地方出来的县官们无不在心里面这么念叨着。看看那几个东南富庶之地的县官,一个个都是华服豪车,再一打听人家的俸禄,不是6000就是4000,而且衙门里面的经费也充足,能报的公账也多,哪像穷县的官员除了俸禄几乎就没有额外收入,出趟差都得自掏腰包而且很多富县官员里还有自己的买卖。家财不下数十万者就有好多。再看看自己,堂堂的一县之主,年入不过千,大概还比不过富县的一个八九品小官,就算家中有些薄田也收不了几个租子更让这些穷官们沮丧的是。朱大皇帝现在实行的是“县官本土化”,他们这些县官根本没有机会去富县捞钱的,除非升官去当知府可是现在升官要看一地的经济和税赋,不是装个两袖清风就能上去的。而且现在大明的官员数量很多,光是文官就有不下二十万因而升官的难度就大了许多,难道真要一辈子当个穷官

扫了一眼下面做得满满当当的大明县官,朱皇帝心里面不免有些感慨了。似乎后世gd论英雄的官员提拔标准还是有些道理的。至少比什么“官声”要靠得住。互相吹捧的事情谁不会啊当然了,唯gd主义搞到后面肯定会出问题,不过现在应该还是管用的。

一边想象着在gd指挥棒的指挥下,大明帝国跑步进入资本主义康庄大道的场景,一边朱济世还在滔滔不绝说着“三农问题”。现在离开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段时间呢,想要丢开农业发展gd是不可能的。而且地主士绅们所控制的可不仅是土地。还有部分农村劳动力当然这种控制并不是绝对的,大明的农民在法律上可都是自由人。

“诸位知道南洋为什么有人因为农业而富,我大明本土却没有人因为种田而发家吗”

问题一出来,下面的县官们都同时想到,南洋地多人少。当然容易发展了,中原人多地少,守着几亩薄田能发才有鬼了

朱济世却道“因为在南洋,农业是一门生意诸位有懂生意经的吗”

下面的人都摇摇头,就是有人会做生意也不敢在朱首富跟前显摆啊。

朱首富道“生意讲究的是将本就利,有投入才能有收益,无本的买卖只有山大王才能做。”

笑话一出,下面的人都应景的笑了起来。朱济世轻轻嗯咳一声,下面顿时就鸦雀无声了。

“南洋的农业就是一门生意,是由商人投资经营的。比如朕的兰芳行就耗资好几百万银元在兰芳开了几十万亩的橡胶园、棕榈园,如果从购买橡胶树种开始算起,前前后后折腾了总有八年多才有了收益。现在南洋那些豪商在农业上的买卖大多如此,要砍伐树木、开垦土地、兴修水利、购买牲畜是要投入大量资本和精力,而后才能日进斗金的。朕知道你们这些人家里大多有土地,可是你们除了收租之外,有人经营过土地么有人往土地里面投过银子吗”

在场所有的官员都同时摇头,谁吃饱了撑的往地里砸银子这地反正是租给佃户,到时候只管收租就行了。

朱济世也摇起了脑袋“你们这些地主把地租给佃户就万事大吉了,可是佃户呢他们有银子往地里砸吗恐怕也是没有的,要不然他们就不会当佃户了。所以我们大明本土的田地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好好投入,没有得到妥善经营了在南洋是什么赚钱就种什么,而在我们大明则是什么容易把肚皮填饱就种什么,农业不是一门生意,而是一种维护稳定的手段。可是对如今的大明而言,这样的手段实在没有太多必要了。”

说到这里,朱皇帝忽然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地主养活佃户,还是佃户养活地主

答案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身兼农业资本家身份的朱皇帝看来,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从牟利的角度来说,现在南洋的资本主义大农场模式肯定是最好的,单位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土地生产率在这些农场当中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为农场主谋取了最大的利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