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4(1 / 2)

天朝之梦 大罗罗 6822 字 2019-04-27

人的背后,则是靠着漕运为生的人们在付出代价。

所以两江农人口中所称颂的朱大明君,在运河沿岸的漕运重镇徐州的茶馆里面的形象就相当不堪了。

“这兵荒马乱的,日子是愈发难过了,这运河也不晓得哪一天才能通啊”

“运河通了又能怎么样现在的大明建都南京,根本不需要漕粮北运。退一步说,就算朱家迁回北京又如何朱家那位是海外天子,不禁海贸,自家就有海运大船数百艘,几百万石米粮用大海船来运,几百艘船跑一个来回就够了,所需银钱不比漕运节省”

“难道漕运以后就没有了咱们那么多靠漕运吃饭的人怎么办难道活活饿死”

“还能怎么办卖身去南洋,或者应募去辽东当卫所兵,帮朱家天子打仗”

“去南洋去当兵打仗唉,这一去还回得来吗”

“还是以前大清在的时候好,守着大运河就不愁吃不愁穿了,要是大清朝还能回来”

“说什么呢说什么呢没听说过东厂番子、锦衣卫咱们漕帮现在可是被朝廷严密监视着”

这话牵涉到明清之争,的确得防隔墙有耳,茶馆里面一干漕帮弟子个个都闭口无言,但是面孔上却都浮着怨色。

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又有人哼了一声,开口道“大清朝是回不来了,他们的天德皇帝已经向大明称臣,受封渤海公。道光皇帝更逗,干脆向太平天国投降,当了忠顺王这样的朝廷还能回来”

“那咱们还有什么盼头莫非只能卖身去南洋”

“那就只能去辽东当兵”

说到下南洋去辽东,众人都是唉声叹气,徐州这里可不是广东,大家都是听着下南洋发横财的故事长大的,所以对下南洋没有什么抵触。更没有一大堆建功封侯的洪家兄弟,所以对去辽东当卫所兵也极不情愿,除非真到了绝粮断顿的时候,否则是不会去淮安城里的那些洪门弟子开的各间南洋劳务公司或是辽东镇募兵处报名的。

就在众人叹息的时候,一个牧师打扮的人从外面走进茶馆,听到大家在说话,大声道“有天父皇上帝在,是不会让大家去南洋、辽东受苦送死的”

6151057078214848

第488章信天父,得米粮

天父皇上帝

听到这个名词,众人都面面相觑,来人他们也是认识的,据说原来是山东的一个漕帮香堂师傅堂主,名叫王悟本,在大运河上面很有几分名气。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居然皈依了基督教。从兵荒马乱的山东跑到徐州这个地方来开了个教堂向徐州的漕帮弟子传播起主的福音,还得到徐州地面上许多漕帮大人物的支持。

这王牧师所属的教会很有些财力,不时拿出米粮周济生活困难的漕帮弟子。只是这位王牧师口中对上帝的称呼有些奇怪,叫“天父皇上帝”,而且使用的传道经书也有点古怪。没有圣经,只有劝世良言、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稀奇古怪的传教材料。不过徐州这里比较封闭,比不得江南、闽粤,老百姓也没见过正宗的基督教经书是啥样子,所以就把这位王牧师当成正宗的基督教牧师了。

“信天父,得米粮信天父,得米粮”

这个王牧师一边山东口音传道,一边将一本本小册子递给茶馆里面的漕帮弟子。“诸位都到我的教堂里来听道理吧,听完以后每人能得米三斤,这是天父皇上帝的恩赐”

“好吧,大家都去听听吧,”茶馆里面有漕帮的师傅发话了,“反正也是闲着,就去听听王牧师的道理,没准能找到什么活路呢,再不济也有三斤米。”

三斤大米在过去根本不被吃惯用惯的漕帮弟子放在眼里,可是现在好歹也能让一家老小多活一天啊至于朱明朝廷的救济,这些漕帮弟子是根本指望不上的。这个时代全世界都没有什么国家会发放“失业救济金”的,大明朝廷当然也没有这个闲钱实际上大明朝廷也根本搞不清谁在就业谁在失业。

“那好,我去听。”

“我也去”

“只要有米吃。信教就信教吧。”

老头子说了话,下面的徒子徒孙也就没了顾虑,一个个领了小册子就往徐州西门内的那家小教堂去了。而同样的一幕在徐州城内的其它地方。还有运河沿途的宿迁、淮安、扬州等城市正在反复上演。

拜上帝教在运河沿岸的传播,当然瞒不过锦衣卫缉事厂的暗探。有关于此的报告很快飞报到了应天紫禁城内朱大天子的案头。

“杨秀清那厮的手伸得还真够长的,不仅勾搭上了漕帮,还在咱们的地盘上传教,看来南北决战的日子也不远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