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7(1 / 2)

天朝之梦 大罗罗 6871 字 2019-04-27

武器装备占有压倒性优势的日军的会战之中,往往也能坚持上几个月之久。

这大概就是因为民国是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年代吧

“咱们大明军人的地位必须要提高,不能学满清搞以文驭武,军队要有独立的军政、军令和人事体系。”朱济世思索了下,把目光投向刘炯,“慕林,你去和威尔海明、罗伯特丘吉尔还有老皮尔他们商量一下,拿出一个未来明军军政、军令和人事晋升的办法。可以参考英法还有普鲁士的体制,大明的大元帅府、陆军部、参谋总部等都要在起兵之前组织完毕。

大元帅府总理兵事,大元帅一职由大明之君亲任,大元帅府下设陆军部、海军部、陆军总参谋部、海军总参谋部,各设尚书、侍郎或参谋长、副参谋长管理”

朱济世虽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但却是在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现在正是建立制度的时候。特别是军事体制,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予以确立。之前建立兰芳大公国的时候,他已经仿效西方,成立了一个陆军部,不过只是草创而已。

“陆军部尚书一职,暂时也由我来兼任。总参谋长可聘洋将威尔海明出任。”朱济世斟酌着道。现在济世军陆军中的主将就是韩四、罗军旗、苏玉娘三人,都不是能当尚书的人当尚书总归要文武兼备才行,朱济世心目中合适的人选其实正是刘炯。不过刘炯的资历稍浅,还需带兵征战一番,才能来当这个尚书。至于总参谋长一职,听着好像和军师差不多,其实根本是两码事,近代军队的军令指挥系统复杂着呢,左宗棠、钟子良他们根本做不来。只能让接受过完整西式军事教育的威尔海明来干了。

而且这个任命也是在向大英帝国卖好

“雨生,”朱济世又看着钟子良道,“总参谋部的副长就由你来担任,记住了,海明先生是在英吉利就跟随我的老兄弟,你要全力辅佐他做好军令工作,明白吗”

威尔海明打仗的手艺肯定是靠得住的,至少比大清国一帮武术家要强。但是他不了解满清军队是什么德行,所以得让钟子良这个清军投靠过来的参将去辅佐,这样就能知己知彼了。

“另外,攻下广州以后就该建立政府了,我的意思是先成立个大明王国政府须得设立内阁,宰相一职不如就由军师和慕文来做吧。”

宰相啊

左宗棠和刘鹏互相看了一眼,都在憋着笑呢宰相一职被朱元璋废了以后,已经好几百年没有在中国出现了,虽然明朝后来是有内阁首辅的,但毕竟没有宰相名号,至于清朝干脆连名义上的宰相都没有了

“内阁之下应该设立财政部、外交部、商务部、司法部、内政部、工业部、交通部、教育部、建设部、农林部等十部,每部设尚书、侍郎各一名。各部之下,再视情况设立若干司局。”

之前的兰芳大公国内阁之下也有部,一部之长称大臣,那是为了体现兰芳是英国藩属,所以才模仿英国的官号。现在是复明,自然要用尚书这个称谓了。不过各部的设立和职责却依然是西式的。

“明公,咱们大明内阁之下好像没有吏部,这官员任命该有那一部负责”陆培芳皱着眉头问道。他也是举人的身份,投靠朱济世虽然没有左宗棠早,但是出力并不小,他儿子现在还在白云山和清军苦战呢这个宰相没有份儿,总该有个尚书吧满清的六部是以吏部为首,所以他的心理价位就是吏部尚书。可是朱济世计划中的内阁却没有吏部这个衙门,自然也没有吏部尚书了

“这大明的官员任命、考核、晋升,并不是由一个衙门总揽的。”朱济世摸着胡子思索着道。

对一个政权,一个国家来说,吏治无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如果一国官吏都是腐败无能之辈,再好的制度都不会给国家带来多少进步,甚至还不如糊里糊涂将就着过日子比较好。

而满清和前明的衰弱,很大的原因便在于吏治。朱济世现在想要再兴大明,自然不能照搬明清的吏治体系了。未完待续。

415739147836648

第235章秀才为官,科举进级第二更

大罗罗、小罗罗一起拜求月票、推荐、订阅,拜啊拜

“吏治之事,我现在只有一有些想法,说来给诸位听听,”朱济世思索着道,“无论是满清还是倾覆之前的大明,都有官吏之分,官分九品十八阶,从九品下就是吏。名为官治民,实为官治吏,吏治民。官还有清脏之分,吏则皆为污吏。因而,明清两代所实行的其实就是污吏治民。军师,陆先生,我说的可对”

左宗棠和陆培芳都点点头,污吏治民的情形他们自然知道,只是要解决这个难题却很不容易,于是便望着朱济世,等着听这位明主的高见。

朱济世接着往下道“而西洋各国并没有官吏之分,而实行事务官、政务官制度,事务官皆有考试选拔,政务官则是地方大员,由士绅推举。地方政府的日常运作皆有事务官负责,大事则由政务官和士绅所组成的议会商量讨论决定。”

左宗棠闻言皱眉,“这等办法倒是新鲜,只是如此一来,朝廷便失去了任命官员之权了”

陆培芳也道“如此绅权太重,恐怕会压迫平民太甚,难免绅逼民反。”

朱济世点点头,现在的欧洲不正是坐在社会革命的火山口看看英法等国劳动人民过的什么日子,就知道现在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的剥削有多凶了。

“我大明当然不能如此行事了。”朱济世摆摆手,笑道。

“不过也可参考西法行事。使官吏一体,皆有科举选拔。今后我大明的科举也设秀才、举人、进士三级。只要中了秀才便有资格在本地担任微末小官,负责原来有吏员所任之公务。须任满五年,官声良好且能任事者才能考举人,中举之后便有资格担任更高级的官员,五年后若官声良好,才能考进士,进士及第才有资格担任知府之上的高官当然这样的体制须得逐步实行,不能一蹴而就。而且只适用于文官,不可用于军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