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1(1 / 2)

天朝之梦 大罗罗 7134 字 2019-04-27

的一人,商会会长自然非他莫属,日前便代表香港商会向戴维斯总督提出要求,请他代为交涉了。

其实这等事情,在商人地位很高的西洋是屡见不鲜的,如果香港现在要成立立法会,朱济世铁定是立法委员。不过在陆培芳看来,朱济世居然还能驱使港督,这个神通实在大得有些不可思议了。

“明公,这戴维斯爵士真能留住穆翁”陆培芳还是不大确定。

“没有问题的。”左宗棠捋着胡须笑道,“穆翁虽能任事,但也不是傻瓜要不然是当不上督抚大员的。他现在已经是誉满天下的士林领袖,如果还能一言而平上万团勇之变,这个威望都快超过皇帝老子了。”

“这穆翁若能投靠到我们一边就好了”朱济世轻轻转动手中的酒杯,试探着道。

“忠臣不二主林穆翁是不会背清向明的。”左宗棠摇摇头道,“不过他也不会和明公为难的,穆翁是聪明人,看得清天下大势,清弱明兴已经是明摆着了。而且满清又讳医忌药,只晓得重用旗人,防范汉人。这次三元里之变后,道光皇帝该下旨裁撤各地团练了,这满汉必然会愈加离心,到时候穆翁的心就更冷了,早晚会回福州隐居去的。”

“真不会站在大清朝一边”

左宗棠摇摇头,笑道“侯官林家是大族,又在福建,恐怕很快就是咱们的地盘了穆翁激流勇退就是大清忠臣,保全林氏一门就是孝子,忠孝两全,不就是这样吗”

的确如此,有林则徐这棵清誉满天下的士林领袖当大树,林氏子弟在大明这边的前途不会差到哪儿去。而且朱济世提出的“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比之“八旗为本”更符合汉族士子的利益,他林大清流就是为弘扬孔孟之道着想,也没有必要和朱济世死磕现在的朱济世,毕竟不是那位上帝次子洪秀全,他是朱明之后,要行洪武之事罢了。

此时此刻,在广州北郊三元里村外的三元庙内,满满当当的坐着的都是人。基本上都是清国农人模样,也有几个穿着长衫子,像是乡绅样子,不时回头往庙里面看去。几个苦力打扮的壮汉,正从几辆马车上往下搬箱子,每搬一个就当众打开,里面全是银光闪闪的大洋钱

陆思元和另外两个王姓和何姓的少爷还有韦绍光韦二爷一起走了出来,身后跟着走出来的,是个面目狰狞的独眼壮汉,正是延平侯郑洪。他现在是一副和尚打扮,不过腰里面却插着两把英国杰森丘吉尔厂生产的仿柯尔特手枪,相比在兰芳行由朱济世在兰芳的产业组成出品的洋枪,济世行在英国的兵工厂的产品质量可是非常过硬的。现在济世军的军官和锦衣卫的特务,都配备了这种短枪,拟建中的济世军轻骑兵也会装备柯尔特手枪。

三元里的这场民变,策划者虽是陆思元,不过实际负责指挥的却是郑洪这位兰芳的海军大臣。王家和何家的少爷,也是他下令锦衣卫捉拿来充当傀儡的。三元里这里就是陆、王、何三家,如果只有陆家出面,号召力是不够的。

另外,这次的三元里之变,归根结底是民变而非反清起义。虽然朱济世利用大明山、广义堂、小刀会等组织,在广东大肆宣传反清复明。然而并没有到了可以令普通农人追随的地步,他们比较同身为流氓无产者的帮会分子不一样。想要发动农民起义的难度,其实是非常高的,而朱济世这个大资本家也不可能祭出后世gcd的土地政策朱济世现在搞的,毕竟是资产阶级

“乡亲们代表咱们去广州府衙请愿的王二老爷其实是被锦衣卫绑架了,现在已经被广州将军下令斩首了”

陆思元挥着拳头,一脸痛苦的表情,大声的发话。

听到王家二老爷已经被杀害了,人群又是嗡的一声,忽然有人带头喊了起来,“官逼民反官逼民反啊他们旗人不给咱们活路,没活路啦”

“同他们拼了,不能让他们抢走咱们的土地”

“也不能交那些苛捐杂税”

“这些满清狗不让咱们过,咱们也不让他们活让他们见识一下三元里好汉的厉害”

是啊打死过5个英国人,打伤23人,真是极为厉害的

须知道在英国人的记录中,关天培关老英雄在虎门血染衣甲,以身殉国的那一战中,大清广东水师的勇士们只打伤了5个英国人呃,三元里周遭的农民看来比大清绿营能打多了所以三元里一带的民人才不大鸟大清官吏,各种各样的摊派、杂捐也敢顶着不交。

看到群情激昂,陆思元的声音更大,“乡亲们说的对广州城里的那些狗官也不想想,道光21年时是谁打退了英人,保住了广州城不是他们八旗,是咱们三元里周遭103乡的百姓没有咱们,广州现在已经是英吉利人的天下,他们哪里还有现在的荣华富贵可是他们这些狗官,非但不晓得感激,反而要变本加厉盘剥我们,加派、加征多如牛毛,正项的田赋之外,还有几倍的苛捐杂税他们的圣祖皇帝是怎么说的永不加赋这话是放屁不成他道光是不是康熙皇帝的子孙如果是康熙的子孙,怎么可以向咱们这些有功于国的农人收那么多税

不但要收那么多苛捐杂税,而且还要圈占我们的良田去给八旗这是要绝我们的活路这是要我们卖儿卖女,要我们活活饿死”

煽动性的话语加上谣言,顿时激起了最大的应和当然也不都是谣言,这几年压在广东农人身上的负担的确是重如果不是三元里一带的农人顶着不交加派、摊派和海防捐,这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这样的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本来以为这种厄运不会落到自己身上,谁成想现在却加倍而来。眼见着还算美满宽裕的生活要一去不复返,这些在鸦片战争中扬眉吐气过一会的农人们的血性,终于被激发了出来。

一场轰轰烈烈的民变,也被成功地煽动起来了未完待续

第191章一定是反清复明

弱弱的问一声,月票还有吗

公元1847年2月6日夜。两广总督衙门之内,总督徐广缙正在召开一次由广东地方的封疆大吏所参加的紧急会议。包括从九龙赶回的广州将军穆特恩,从虎门过来的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新任的广东陆路提督祥麟,还有广东巡抚叶名琛,全都聚集到了一块儿,议论起刚刚起来的三元里民变。

“广东水师的事情还没平,大屿山还没收复,三元里怎么又闹起来了这可是如何是好”

广州将军穆特恩一见到几个广东地方大员就抱怨开来了,他的官位虽然没有徐广缙这个总督高,但却节制广东的八旗、绿营,是真正的兵权在握。又是皇帝老子相信的满大人,所以打仗的事情,还是要他来管的。眼下大屿山被济世军占领,广东沿海便是有警,海警还没有应付过来,广州城外又生民变,说是内外夹攻也不为过。

“昆臣,你说说,这事儿到底是怎么闹起来的三元里的变民是不是要反清复明啊”

昆臣是广东巡抚叶名琛的字号,这个人在历史上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国人捉去,所以极有名气。而在眼下的满清官场当中,也同样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十八岁中举,二十八岁中进士,用了十二年时间就爬到了广东巡抚这个封疆大吏的位子上。如果不出意外,当上总督,然后再进京入军机封大学生。成为新一代汉臣首领只是时间问题。不过现在这场三元里民变。对叶名琛的仕途可不是件好事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