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4(1 / 2)

农家小地主 郁雨竹 6516 字 2019-04-26

微笑的给孩子清洗,语调轻快的念着洗三的祝福,她们的语调让人听了很舒服,并没有人发现速度比以前的洗三礼快乐三分之一。

因为受凉,孩子“哇哇”的哭出声来。

声音虽还有些弱,但却比前两日的要响亮得多,稳婆也知道孩子的母亲只怕要担心,所以很快就把孩子包好交还回去。

木兰接过孩子,笑着点头,被人簇拥着回屋。

周春却突然出现在四个稳婆身边,道了声福,塞给她们一人一个红包,笑道:“这些东西我叫小丫头来与你们收拾吧。”

稳婆脸上笑容更甚,忙摇手道:“不用,不用,我们就可以,不劳烦姑娘了。”

周春笑笑,稳婆就在周春离开后打开荷包看了看,笑容加深了不少,诚心的道:“那两个孩子看着就是有福气的。”

“可不是,我这几年就见了这么两个。”今天她们拿的东西可不少。

四人相视一笑,高兴的清点盆里的东西。

而回到后面的木兰则叫人打来的热水,开始仔细轻柔的为孩子清洗,用大毛巾包住孩子,亲了他们一下,笑道:“你们可要快点睁开眼睛,你两个哥哥可都是一出生没多久就睁开眼睛了。”

两个孩子却不理母亲,砸吧砸吧嘴握着小拳头闭着眼睛睡得香香的。

木兰看得心中一软,轻轻地把孩子放在被子间。

李石从外头进来,洗了手过来帮忙。

“怎么这么快就抱回来了”

木兰微微抱怨道:“你不知道,那些太太夫人从身上摘了东西就往里丢,孩子抵抗力弱着呢,我哪敢用那些水给他们清洗”

李石把儿子包好,抱在怀里看了看,见他睡得香,就问道:“他吃过了吗”

“吃过了。”木兰把孩子都放进被子里,低声问道:“你不出去了”

“一会儿就出去,”李石顿了顿道:“我给江儿和阿文写信,让他们把孩子送来,趁着还有时间,我请大哥帮忙请个夫子教导他们,考试的时候也多谢把握。”

“这么快”

李石垂下眼眸,“傅氏和王氏出来也够久的了,也该回去了。”

木兰见李石有些不悦,顿时不敢反驳。

、467第467章挨打

李石的动作很快,几乎是在往太原及河间府寄信的时候就让苏定给他找夫子里。

京城各才俊都有,落第的举人更是不少,而作为吏部尚书又同时是读书人的苏定认识的人不要太大,所以在甄别了三日后就选定了三个人。

李石分别与他们接触过,自然,不是以请先生的名义,只是单纯的见面聊天。

没两天,李石就选出了一个人,姓方,山东人,读书教学的方式都一流。

选定了人,苏定就带着提着礼物的李石亲自上门请人。

方仲听说是教两个孩子,而那两个孩子入秋后还要参加京城书院的入学考试,就有些不乐意。

短短三四个月的教学,有什么意思

苏定看向李石。

李石就微微欠身道,“实在不瞒先生,我家里共有八个孩子,我的长子已取得秀才的功名,两年后要回乡参加乡试,先生若是愿意,不如长留家中,课余时间教导一番几个孩子,石感激不尽。”

方仲上下打量了一下李石,愕然的问道:“李李老爷今年贵庚”

苏定掩嘴而笑,李石也低低地笑起来。

方仲有些不好意思,李石忙笑道:“石今年三十有四了,先生若是不介意,石就托大称一声兄了。”

方仲眼睛一亮,坐直了身子问道:“李兄家中的长子今年多大”

李石今年才三十四岁,就算十五岁生个儿子,今年也只有十九岁吧。

李石知道他在想什么,解释道:“我长子名李毅,字存中,今年二十有三了,”见对方瞪大了眼睛,忙道:“他是我养子”

哦,原来不是亲生的,就说嘛,哪有十一岁就能生孩子的

李石不由好笑,先前接触并没有发现这位先生的这些小习惯,不过也更显真诚就是。

李石仔细的说了家里的几个孩子,道:“安国公的两位公子也跟着我家里的孩子念书,虽比较顽皮,但尊师重道,先生教导时不用顾忌,至于我几个儿子,先生更是不用客气”

方仲心动起来,李石给的条件不差。

因为教的学生多,每个月有二十两银子的月俸,每季的衣服鞋袜不少,过节的节礼也不少,最主要的是,会给他们一家安排住处,吃用都是他们出,而几个孩子,除了新到来的两个孩子外,其他的孩子都在上学,用到他教导的时间很少。

而等那两个孩子参加完书院考试,他就更清闲了,这就意味着他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三年之后的进士科才更有把握。

何况,方仲偷眼看了一下苏定,对方还是吏部尚书的妹夫,吏部尚书啊,别人挤破了脑袋想巴结的对象。

但方仲好歹还知道问一下妻子的意见,因此要考虑一天,第二天再给回复。

李石欣然答应,将礼物留下离开了。

方仲送他们走后,忙跑到后院找妻子。

方仲二十四中举,已经参加过两次进士考试了,但都没有考中,这次他的妻儿都跟着来,就在这巷子里租了一个小院子住着。

他的家境不是非常好,京城居,大不易,他们一家都住在京城,花销不是一般的大。

全靠着积蓄和妻子做些绣品来卖支撑,但总不能做吃山空,所以他除了做些字画来卖,还想要做先生教书,好歹能多些收入。

而李石说的条件让他心动不已。

虽然要教的孩子多了些,还各个年龄段都有,但因为教学花费的时间短,这些都可以忽略不计。

方太太听到丈夫说的条件也是眼睛一亮,笑道:“相公做得很好,就算我们觉得好也不能马上应下,免得被人轻看了。”

方仲却不在意这些,只是问道:“你也觉得好那我们就应下吧,正好,这屋子的租期也快到了,我们不用续租了。”

方太太犹豫的问道:“那位李老爷可说了我们住在哪儿”

“多半是住在安国公府吧,明天就知道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