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0(1 / 2)

农家小地主 郁雨竹 5890 字 2019-04-26

春天到了要播种,田里的水多了,或是天又不下雨了,稻种没有出秧,活着秧苗太长,或是地里的草和虫又增多各种各样的事一直不断,对几个孩子根本也关心不到哪里去,这是农村的普遍现象,孩子们也多半是放养的,他们能教给孩子的除了种地干活的本事,就是一些做人的道理了。

宋彩莲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宋父宋母也不知道,等到他们发现的时候是在大儿子娶了新媳妇进门后不久。

苏珠虽然脾气有些不好,但性直,虽然有些小心眼,但对家人一向忘得快,最重要的是,苏珠的手脚继承了母亲的,干活不仅快,还细,针线也很不错,每个月,这个儿媳妇的针线就能为家里赚不少钱,比得上儿子出去打零工的一大半,所以,宋父宋母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

苏珠因为苏文,对读书有了一种异常的执着,宋父宋母自然也希望自家的孙子出息,所以苏珠一怀孕,宋母就没让苏珠怎么干家里的活,都是叫她多绣一些东西拿去卖,好攒钱给孙子上学,宋父还到山上砍了竹子编了各种东西拿去镇上卖,他们也想给孙子存一些钱。

宋母也有很多的事要做,有时候还要负责外面的地,家里的活就落到了宋彩莲身上。

宋母就觉得儿媳妇不干家务活之后赚的钱也没多多少,心里虽然怀疑儿媳妇偷懒,但觉得怀孕的人可能都有些犯困,也都不在意,但有一次宋母出门记起自己忘了嘱咐宋彩莲一些事情,返回去看,才发现是儿媳妇在砍猪菜喂猪,而她的女儿宋彩莲正站在一边不好意思的说,“嫂子,每天都要幸苦你,要是爹娘知道了要骂我的,还是我慢慢来吧,我小心一点就算是会砍到手,应该也不会太严重的。”

苏珠就抹了一把汗,不在意的道:“砍猪菜而已,也不是多幸苦的事,你先去把衣服给洗了吧,回头我再给你把水满上,你放心好了,我不告诉爹娘,你不用怕被他们骂。”

当时的宋母几乎要控制不住的冲进去了,但里面理亏的毕竟是自己的女儿,为了女儿今后的名声,宋母还是转身悄悄的走了。

自己的女儿自己了解,宋母虽然不太明白女儿怎么变成这样,但对方有多少本事她还是知道的。

砍猪菜这些家务活宋彩莲也是从小就做的,怎么现在就不会做了

很显然是偷懒将活推给儿媳妇了。

宋母心中留意之后又偷着回来了两天,这才知道,家里的活,除了出去洗衣服外,几乎还是这个儿媳妇在做,就连洗碗这样的小活,宋彩莲都能不小心打破碗。

苏珠见了以后都会主动的接过,宋母以前都以为这些碗是儿媳妇苏珠打破的,因为她每次回来都是女儿出去帮她提东西,然后就会提一句,虽然没有明说是嫂子苏珠打破了东西,但话里话外就是这个意思,还劝自己的母亲不要生气。

宋母因为儿媳妇才进门,她不好说太多,这才假装没看见的

宋母现在知道真相,自然气得够呛,调查清楚后就和宋父说了,宋父抽了半天的旱烟,将女儿叫进了房间,之后宋彩莲红着眼睛出门,所以她以后就算要偷懒也不会太过,但她一直以为这些事是苏珠捅到宋父宋母跟前的,所以后来她虽然还是笑眯眯的对苏珠,但绊子却下了不少。

、214第214章怒

苏珠现在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她十四岁就嫁进了宋家,进门没多久就有了孩子,比木兰将近二十才生了阳阳要早得多,但就是这样,她的儿子也才五岁,女儿才三岁。

现在并不是农忙时候,宋父宋母就一边在家干些闲活,一边照看孙子孙女,两个儿子则到镇上打短工,儿媳妇回娘家那边。他们知道,现在苏家已经不一样了,要是儿媳妇真的能求得一个入学的名额,那以后他们家的负担会轻很多,所以对儿媳妇三天两头跑回娘家的举动他们并不反对。

今天儿媳妇一早回来,然后就带了女儿出去,两位老人并不担心,这么多年他们看得很清楚,苏珠的脾气虽然有些不好,但何女儿在一起时,吃亏的总是她。这儿毕竟是宋彩莲的家,以后她出嫁还要靠着哥哥嫂子,宋父宋母觉得聪明的宋彩莲也不会太过欺负儿媳妇的,所以并不担心。

更何况,女儿很喜欢儿媳带着她去苏家庄,以前这样的事也是经常,但今天,两个人才牵了孙子孙女出来玩,就有人跑来告诉他们,他们的女儿宋彩莲自卖自身,要去当丫头。

宋父宋母只觉得被雷劈了一般,宋父脸都涨红了,一口反驳道:“这不可能,我们家又不缺吃少喝的,你们不要乱说。”

来报信的村民见宋父不信,也有些生气,“这事大家都知道了,是苏家庄那边传过来的,那位苏家的姑奶奶还说要问过你们的意见,可你们家采莲说了,这是她自愿的,不愿意让你们担心,还说她之所以自卖自身,是为了拿钱给她侄儿念书的。”那人说完看了一眼被养的白白胖胖的孩子,微微不满道:“大叔也真是的,就算是想送孙子上学,也不能将女儿给卖了啊,听说这事还是你儿媳牵的线呢。”

宋父涨红了脸,脑海却一个激灵清醒过来,低头看了一眼懵懂无知的孙子,这孩子正拿了一块饼干放在妹妹的嘴里,眼睛虽然巴巴的看着,却一直在小心的喂妹妹吃完手中的饼干这些饼干是儿媳妇从娘家带回来的,儿子儿媳舍不得吃,给他们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留下,他们两个老人更加舍不得吃,给女儿和小儿子送了一点,其他的都给孙子孙女留着了

农村吃的不好,孩子们都馋,但孙子吃完这些,却不会去抢妹妹的,虽然眼馋得不行,却只会一旁眼巴巴的看着,然后在妹妹的饼干掉下来的时候接住再塞进妹妹的嘴里

宋父眼热起来,心软的一塌糊涂,这是他的孙子,是他们宋家的长孙,可不能让他背上对不起小姑的名声

想到这里,宋父坚决道:“这不可能,我们都已经在给采莲相看人家了,你们不要胡说,我儿媳妇对我女儿怎么样,村里都有目共睹,她怎么可能卖掉采莲你们要再胡说,就和我去里正那里分辨。”

那人很不屑,“分辨什么里正现在都被叫过去写卖身契了,我就是从苏家庄那边回来的,听说苏氏要有族田了,请了里正过去吃饭,我看见有人去请的里正”

宋父身子晃了晃,宋母见老伴脸色不对,忙扶住他,她也不相信女儿会自卖,女儿要真有那个为家里牺牲的心思,之前就不会闹出这么多的事情了,可要说儿媳妇卖了女儿,那就更不可能了,儿媳妇被女儿卖了她还比较相信“老伴,我们去亲家那里看看就知道了,你千万别着急。”

宋父想想也是,正想转身离开,就听见报信的那人自己嘀咕道:“其实卖身也不错,那李家都是年轻后生,家财丰厚,还有当官的,我要是有个长得漂亮的妹妹,我也叫她卖身”说着对着宋父喊了一声,“宋大叔,你要去就赶紧去吧,不然写了卖身契过了明路,到时候可就晚了。”说着哼哼唧唧的走了。

宋父宋母则对视一眼,心中好似都有些明白了。

宋父手微抖的抱着孙子回去,将孙子孙女托付给堂弟,就和妻子急匆匆的赶去苏家庄。半路上就遇到了苏家庄过来请他们的后生。

来请人的是周大福请的一个苏家后生,两个村子离得不远,双方都认识,从他嘴里,宋父隐约知道了一些事情的经过,听说女儿当着众人的面说,是为了侄子念书才自卖,还在人家推辞拒绝之后一再坚持的时候,宋父就气得差点晕过去,就是宋母也心痛难当。

一开始宋母没想到孙子名声那一层,回去的时候老伴提了一句,她自然也知道,孙子以后要念书,最要紧的就是名声,此时听见苏家庄的人这样转述,宋母对女儿的那点感情更淡了,但看见老伴这样,宋母不敢露出异色,生怕宋父更加生气。

两位老人急匆匆的赶到苏家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