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6(1 / 2)

农家小地主 郁雨竹 6227 字 2019-04-26

东明去的地方不知要高档多少的地方。

李登才熟门熟路的对老板娘道:“给我们来一个包厢,再将秋霜几位姑娘叫来。”

老板娘连声应下,笑容满面的送李登才进包厢。

然后,钱东明就陪着李登才在包厢里听了半天的曲子,顺带喝了一肚子的茶水,然后就晕乎乎的跟着李登才回家了

李登才也只是跟着同窗来过两次,但他在钱塘的时候也时常跟着郑致德等人去过青楼,没办法,他们办诗会,除了在茶馆,郊外,就是在青楼了,所以对青楼里边也挺“熟”的。

钱东明只好苦着一张脸回去跟老爹交差,不知道他听了这个消息该是喜还是怒。

郑致德见李登才的大晚上才回来,第二天难免多嘴问了一句,正巧,因为过几日就要考试了,李江和苏文也过来和大家一起复习,所以大家有幸从李登才嘴里知道了昨天的事。

看着因为去得太晚,而没有叫钱东明看上青楼里特意安排的文艺表演而遗憾的李登才,三人互视一眼,都有种为钱东明点蜡的冲动。

郑致德轻咳一声,可怜的看了李登才,道:“行了,现在春闱在即,你还是别去那种地方了,免得分散了精力。”

李登才无可无不可的点头。

对于科举,他并没有多少期望,家里两个哥哥都很能干,从祖父到底下的侄子都没想着他能出仕,他们李家也有钱,又不指着他入仕为官挣钱养家,所以他不像李江苏文那样有动力,更不像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郑致德那样有压力。

这次来京城赶考,不过是放心不下李江和苏文罢了,没错,他就是不放心两个好兄弟

钱舅舅对上次的试探很不满意,不过想到就要考试了,也不好再叫儿子引着李登才去做那些分散精力的事,只好等到对方考完试再说。

等到李石当笑话一样听到这件事时,李登才等人已经进了考场。他失笑的看着苦恼的钱东明,拍着他的肩膀道:“若要舅舅转移一下视线也简单,你只要露出想要成家的想法就行了。”

钱东明就沉默下来。

“如今大军没有外调,表弟以后多半是要镇守京城,你年纪也够大了,此时成亲最好不过,等你成亲了,也好叫舅舅舅妈安心。”

钱东明就苦笑,“哪里有这么简单,好人家的好姑娘一听说我是当兵的就不乐意了,乐意的,要么是家世不好,要么是那位姑娘身上有什么缺陷。”钱东明虽然不求对方如何大富大贵,但起码家中人品要好些,而给他介绍的,对方要么是懒惰多舌,要么是家里人品不好,都是累赘。

钱东明自己条件虽然不够好,但他不愿意就这样将就自己,对方的家庭可以贫穷,却不能品德有亏,不然那姑娘再好,今后他们也会被她的娘家拖累的,这些事情他见得多了。

也就是因为对方是李石他才说的,不然他才不说呢,免得传到父母的耳朵里,反倒要叫俩人伤心,还不如就让他们以为是他不愿成亲呢。

李石沉默片刻,“那就没有想过在同级军眷中寻找吗”

钱东明更是无奈,“战事刚停,我是跟着军队一路打到南边,又赶回京城的,而同营的人大多也是这样的情况,他们的妻儿要么死了,要么就还在辽东,还不知道十年内能不能团聚呢”现实就是如此的无奈,相对于那些人,钱家的情况要好得多,至少他们一家是在一起的。

朝廷不可能拿出那么多的钱将军眷都接过来,只能各人情况各人解决,那些有钱有势的军官自然不用担心,只要有钱,再结伴过来,到时辽东那边自然会派人护送,可那些既没钱也没势的

钱东明在边关上生活了将近十年,自然知道那里的残酷,就算这里的军士将军饷寄过去,只怕他们在那边也很难吃饱饭,要是那些抱着再娶一房重新生孩子的念头,那边关的那些妻儿多半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当然,边关的女子并没有这么瘦弱,因为是在边关,那边对女子的束缚更少,只要豁得出去,再嫁一个就是了

但钱东明也读过几年的书,根本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他希望他的妻子最少能够像他的父亲和母亲一样互相扶持着走下去。

钱东明看了一眼李石,心中暗道,就比如表哥与表妹一样。

、134第134章闹

李江和苏文考试,不仅李石和木兰心中着急,就是钱舅舅也着急,所以他一大早就过来和李石一起去书院门口接人。

钱东明营中有事不能来,但钱东信和钱东胜却都来了。

大半个月下来,两个小子和李石也熟了,看见表哥,就跑过去问好。

李江笑着点头,回头嘱咐媛媛和桃子照顾好木兰,就上前和钱舅舅问好。

而此时,李江还在沉笔写卷,看着时间将到,他的手微抖,他停下笔,深呼吸了几下,眼睛重新恢复清明,这才又开始动笔,只是速度比以往又快乐些。

隔壁的苏文眼睛明亮的看着卷子,手中的笔也快了一些,只是字迹却并不见潦草。

郑致德却已经放下了笔,气定神闲的坐在考棚里。

监考官从他面前经过,看了一眼他倒扣的试卷,暗暗点头,路过苏文那里时,也眼露激赏,到了李江那儿,更是微微点头。

三个人写试卷的时候主考官都暗自瞥过他们的答案,郑致德无疑是最有文采的,苏文的文章舒朗而有力,李江的却是最有内容的,监考官本身就是一个务实的人,若是他为主考官,自然是取李江的卷子,不过

想到上头的几位,监考官眼微沉,知道人家更看重的是文采。

监考官转了一圈,回到监考官休息的棚中,里面正坐着几位监考老师,看到他过来,纷纷打招呼:“金大人。”

金大人点头,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旁边几位接着聊天,“这还有一个时辰,也不知道这次有多少人能写完卷子。”这最后一科考的是策论,这东西最讲究全面性。

所以没写完的一般不用抱希望了。

当下就有人叹道:“只可惜此次来参加恩科的人少了许多,那些积年的老油条只怕都想等几年再说,如今也只有那些后进的晚生才有这个心了。”

就有人笑着接口,“还有那些再不考就要进棺材的老学生吗”

一句话惹得大家笑起来,这次恩科竟然有两个六十岁以上的老举人参加,往年一届也未必能找出一个来。

金大人坐在角落,并没有参与到大家的调笑之中,抬头看见傅鹏也正从考区巡视回来,就冲他微微点头。

傅鹏就走到金大人身边,目露关切:“可是老胃病又犯了”

“这倒不是,”金大人示意傅鹏坐下,问道:“丙区如何”

傅鹏微叹,“也不过一两个,此次参加的考生质量实在是”傅鹏摇摇头,不再说话,但金大人却明白他的意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