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1(1 / 2)

厚重了,行走装置也效果也更好,当然如果算上德国坦克炮的一贯口碑,以及瞄准系统上德国的遥遥领先,我们就会发现这辆坦克无限接近一个词:“完美”。那么现在一个新的问题来了装甲更结实,行走装置更舒服,火炮威力同样傲视群雄,这辆坦克难道真的没有缺点么

软肋自然就在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的发动机还有变速箱上,为了让坦克拥有超凡的机动性,这两款坦克配备的发动机自然是功率强劲性能卓越,但是在那个年代性能的提升带来的是可靠性的直线下降,故障率奇高的问题就随之出现了。另一个要命的问题体现在油耗上,油老虎这个外号可并非浪得虚名。

假设你买了一辆车,驾驶感觉非常棒,安全系统也完善,内饰漂亮,外观也足以让你体现出你高贵的品位,那么这辆车真的非常完美么修车的时候是不是很贵买车的时候有没有吐血百公里油耗是不是催人泪下你也许有钱并不在乎这些缺点,可是有没有想过,当你拥有上万辆这种汽车并且必须每天使用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灾难当时希特勒和他的后勤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灾难,所以他们输的一点儿不冤。

这个时空中,德国人可没有陷入可怕的怪圈之中,他们的坦克重量一直保持的非常好,良好的防弹外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装甲厚度,这个时候的德国坦克正在稳步向主战坦克的概念上迈进,而并不是走向重型坦克这条不归路。

希特勒挖的坑,阿卡多义无反顾的跳了下去,他购买了克里斯蒂悬挂系统的专利,并且严格的保密起来,在德国的新式坦克豹式还有虎式上使用了这种其实非常落后的悬挂,还洋洋自得觉得自己简化了德国坦克,降低了故障率。

当德国工程师们不必为了“左右对称”这种无聊的事情纠结的时候,当德国工程师们不必为了负重轮边缘的橡胶质量叹息的时候,他们理所当然的找到了更适合战争的坦克悬挂系统,也就是被时间证明了其优势的扭杆悬挂。

阿卡多这个外行也被后来计算的数据惊呆了,这个时候他才知道所谓的t34神话有的时候并非都是真实的。他承认了错误,并且下令在德国下一代坦克虎王坦克的设计上,果断的使用更加先进的扭杆悬挂。

现在苏联最先进的t34坦克也使用了扭杆悬挂,并且更前卫的用上了后置变速箱。这种坦克同样拥有倾斜装甲板,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形,而且其装备的76毫米口径火炮也能在500米的距离上威胁到德国早期投产的豹式坦克,完全具备了与德军坦克部队装备一争长短的实力。

今天斯大林抵达这里,视察了整个工厂的生产情况,并且亲自给第一辆驶下生产线的t34型坦克刷上了最后一块油漆,在一片掌声的包围下,苏联第一辆先进的t34型坦克正式服役,立刻被装上火车,送往乌克兰前线,参加新的反击攻势。

这一次苏联从远东调集了50万大军,并且出动了他们能够抽调到正面前线的所有兵力,可谓是准备得相当充分。苏联高层很清楚如果乌克兰长期脱离控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那里的反苏浪潮比想象中更加强烈。

有了身经百战的士兵,又装备了新式的武器,苏联红军这一次可谓是下了一定的本钱。斯大林这一次决定不再让搞政治的人插手了,他给前线的百万大军准备了一个真正的军事指挥官。

第552章552地

苏联的经济建设其实并不慢,相反因为很多原因,在斯大林时代速度非常快。至少铁路的建设方面,苏联人还是下了很大的力气的。他们没有聘请德国工程师,而是在自己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设计建造了一条横穿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

这条铁路从欧洲基辅一直延伸到远东,是整个苏联横跨东西部的大动脉。可惜的是这条铁路并非是欧洲标准,而是使用了沙皇俄国时期的落后铁路标准建造的。这条铁路拥有自己的车头还有车皮,差不多算是独立运营的一条交通干线。

这个时空中,苏联境内的铁轨被划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老式的沙俄铁轨,而苏联西部地区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德国提供的欧洲新式铁轨。两套系统并不兼容,不过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苏联人依旧两套铁轨系统并用着。

当然两种铁轨并非只有宽度不同那么简单,在一百米内的枕木数量也有差距,沙俄时代的铁轨标准非常没有远见,铁轨承重结构过于简单,可以拓展的运输重量也非常有限。但是落后的铁路设计标准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造价更加便宜,这让苏联有能力铺设更多的铁路来解决“有无”问题。

和当年百废待兴的中国一样,现在的苏联更多的考虑并非是改善,而是从无变成有。质量的追求并不是重点,能否生产出东西,填补一片空白的领域才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火车在十分荒凉的平原上飞驰,伴随着轮子撞击铁轨交接部发出的咣当声响,很容易把人催眠。不过此时此刻这列火车上的人可没有心情睡觉,因为他们是前往西部前线的苏联红军远东地区士兵。

这列军列和其他的军列并不一样,这列车厢里的士兵都是持有武器的,也就是说他们除了要被送到西部乌克兰前线去,还要负责一部分的保卫工作。因为这列火车上,还装载了20辆刚刚走下生产线的t34型坦克。

在火车的尾端倒数第二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儒雅的苏联军官,他正在自己的位置上详细的端详着一份苏联乌克兰省份的军用地图,而在他桌子的另一侧,铺着另一张写满了德文注释的地图。

这个苏联军官,就是刚刚受命接手铁木辛哥兵权,总领乌克兰附近军务的朱可夫中将。他因为在诺门坎一战中表现出色被斯大林赏识,晋升为红军中将,然后因为西线的吃紧,被调往乌克兰指挥这一次的反击作战。

“看看这份从德军手里缴获的作战地图”朱可夫指了指桌子上的地图,对他的参谋开口说道。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担忧的意味,似乎已经对西线的作战部署感到绝望了。

那张从德国一名连长的尸体上缴获来的作战地图其实并不完备,可是上面记录下的道路情况以及附近地区的重要情报,比苏联人自己的军用地图详细无数倍。显然一些地区德国的间谍已经早就偷偷绘制了详细的地图,而提供地貌特征的无疑就是帮助苏联人修建铁路的德国工程师。

“早有预谋啊,德国人从1930年就开始着手准备入侵我们的作战了,我们那个时候还傻乎乎的和人家合作开发苏联西部地区呢。”朱可夫摇了摇头,有些失望的说道:“真是一场让人绝望的战争。”

作战参谋合上了德军的局部军用作战地图,表情也不太自然,他当然知道这份详细的作战地图要绘制多久,也知道根据这种详细地图布置出来的作战任务,究竟可以完美到什么样的程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