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 / 2)

宽大的伤兵病房,他们找了一个显眼的位置,将一名伤兵床边的椅子拉到了通道中央,其中一个为首的年轻人跳了上去,清了清嗓子,发表起演讲来:“布尔什维克万岁先生们只有布尔什维克才能拯救我们的德国德皇必须下台他是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

“皇帝陛下才不是什么罪魁祸首你们才是一群乱臣贼子”希特勒瞪着通红的双眼,大声的反驳道。

“嘿小子看看苏维埃看看列宁同志他们俄国人没有损失任何东西就退出了战争我们就应该相信布尔什维克也能带领我们摆脱战争的威胁”那名为首的青年挥舞着拳头,很是坚定的说道。

他说的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虽然大家都默不作声,可是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却一时愣在那里,没办法反驳一句。

“你们上过战场么”一个声音从门口响起,清脆又坚定,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那里站着一名高大的日耳曼人,略微有些瘦弱,不过稀松的胡子茬却很有味道。

一双碧蓝色的眼睛在深深的眼窝里注视着大厅中央的三个年轻人,眼神里不带一丝感情,这双眼睛看过了生死,于是再没有波澜。

“你们上过战场么”阿卡多见三个人不说话,又一次开口问道。

第4章4和平条约

“没,没有。”为首的年轻人有些结巴,显然他被阿卡多的气势震慑住了。

阿卡多向前一步,用左手指了指胸口的铁十字勋章,左手手背上满是凝结的疤痕,看上去让人心惊动魄,他看到三个人都略微后退了一小步,再次开口道:“这里的人都是肯为这个国家流血的英雄,你们却想劝说他们为贪图虚伪的和平接受屈辱”

“滚出去”希特勒得到了强援,大喊一声。

“滚出去”屋子里的伤兵被鼓动起了斗志,他们更愿意接受自己是个英雄,这个说法至少现在深入人心。

站在椅子上的青年又退了一步,一脚踩空,摔倒在了地上,惹来一片哄笑声,三个年轻人在大笑声中逃一般跑出了伤兵大厅。

“阿卡多”得到了发泄的希特勒高举起右手大喊起来。

伤兵们跟着喊了起来:“阿卡多阿卡多”

哗啦一声脆响,一个钢制的饭盒被摔在了地板上,坐在阿卡多身边的希特勒气急败坏的抱怨:“这些该死的布尔什维克总有一天,我要把它们都抓起来统统绞死”

“生气是没有用的。”阿卡多微笑着说道:“任何思潮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战争打到这个时候,确实已经没有多少人支持了。”

“不我宁愿战死在前线也不愿意接受失败英国人法国人还有该死的美国人”希特勒挥舞着拳头,激动的说道。

战争并不会因为某个小人物的义愤填膺而发生转变,第三天,也就是1918年11月9日这一天,一名老牧师赶到了波默拉尼亚省内的小城巴斯瓦尔克,向准备重返前线的希特勒等人通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先生们,我是博格尔牧师,很遗憾的来告诉各位,霍亨佐仑市议会不再悬挂德国皇冠,德国已经成为共和制国家了。”这名老牧师很艰涩的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上帝啊,您在说什么呢,皇帝陛下他,他”希特勒有些呆滞的望着老牧师,阿卡多看到他的嘴唇有些发抖,声音甚至都有些扭曲,没有经历过帝国制度的人不会理解这种发自内心的崇拜和服从,但是确确实实这种心情存在,有时候还刻骨铭心。

环视四周,不少人已经跪在地上哭泣了起来,有些人则是在大吼大叫,大家对于自己发誓效忠的帝国轰然倒塌,显然非常的难过和悲伤,甚至还有更严重的一种情绪绝望。

是的,绝望,希特勒就已经绝望了,他寄予厚望的战争失败了,他的精神寄托倒塌了,他都不知道自己还为什么生存,还为什么呼吸。

阿卡多想像几天前那样,用一番慷慨陈词的演讲来痛骂走面前的老牧师,可是他发现一切在即将发生的真实历史面前全都苍白无力,德国皇帝确实走下了他的历史舞台,而属于德国巅峰的舞台,还没有拉开帷幕。

看着周围骚动的人群,阿卡多轻轻的嘀咕着:“上帝,如果让我跪着才能获得生存,那么请赐予我一柄长剑,我宁愿握着它死在争取自由的战场上。”

“阿卡多先生,您是一位真正的德国人,一名真正的德人。”希特勒听见了阿卡多的嘀咕,这时候他已经满脸泪水,他泣不成声的说话,就像一个失去了父亲的孩子。

拍着希特勒的肩膀,阿卡多用坚定的目光盯着哭泣的下士,力量大的震动了两个人身上的纽扣勋章:“我们要做点什么,不然德国就被那群蠢货毁了”

“我们能做什么”希特勒有些迷茫,他有过从政的念头,可是那些贵族大人物还有老牌政客们强大无比,他根本无法用一个下士军衔还有平民身份来打败如此强大的对手。

“我们从政”阿卡多坚定的说道:“借着人们打破传统的风潮,我们可以获取很多支持者我们和老牌贵族还有政客们不同,我们有先进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更加坚定的信念”

“什么信念”希特勒疑惑的看着阿卡多。

“德国必将征服世界”阿卡多抿着嘴,轻轻的说出了重如泰山的誓言。

历史终究会记住今天,这一天的夜里,一个叫阿道夫希特勒的下士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是步入政坛,还是继续当建筑师,我曾经犹豫过,如今我不再犹豫了,今天夜里,我下定决心,步入政坛。”

而另一个年轻人,阿卡多则说出了一句被人遗忘的话语:“德国必将征服世界。”

我们先把年轻人的狂语放在一边,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里,联军的政治家们正在挖空心思给德国一个惊喜。

11月11日,德国在康比恩森林投降。

第二年,1919年的5月7日,协约国在柏林发表了没有经过与德国协商而片面制定的凡尔赛和约。对于一个在最后一秒钟还沉溺在幻想中的国家的人民而言,这是一个惊人的打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