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2(1 / 2)

奸雄天下 大罗罗 5415 字 2019-04-22

后世就是个便宜小县的人口数量,放在拥有七八千万人口的南宋也不算什么。可是陈德兴听来,却有一种中头奖的感觉。

入关前北明的人口顶天八十万,其中正宗的汉人最多就四十多万。这一下子就翻了一倍哦,要算上在平滦州的收获,一倍半都有啊

看来等到打完燕云之役,大明就该是拥有两百多万人口的“大国”了

姚燧看到陈德兴露出喜色,他的表情却凝重起来了:“大王,燕京的人口虽多,但是粮食却很少。四十八万百姓每日所耗惊人,必须尽快整理户口,搜集存粮,实行按户配给。如此才能将粮食消耗减少到最低”

现在是深秋,万物肃杀的季节,燕京周遭都是战场,想要种些什么都来不及了。如果算得宽裕一些,陈德兴必须要为四十八万人提供最少十个月的口粮按照一天一斤米面算,需要144亿斤,或是120万石

另外,包括塘沽守军、平滦守军和随军民夫在内,陈德兴还带来了近十二万人。他们每天至少要消耗一斤半的米面,还有二十多万头牲畜需要喂养。如果燕云之战打到明年春天,起码要消耗三十万石米面和精料,即便将辽东带来的民夫换成燕云本地的民夫,最多也就能省下两三万石。

也就是说,陈德兴需要准备大约150万石粮食,才能把燕京这颗沉甸甸的胜利果实吞下肚子

“行啊”陈德兴举起马鞭一指姚燧,“看来你也是精通政务的,燕京城内设一县,知县就给你做。”他又回头对赵复道,“赵卿,不管怎么样,这燕京城又是咱们汉人天下了,任谁也别想再夺去了我大明燕京府的第一任知府就给你了。走,咱们进城去看看,这座南望王师三百多年的燕京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大汗万岁大汗万岁”

就在陈德兴进入金代所建的燕京城的时候。在六百多里外的集宁路大草原上,站在高台上的大蒙古大汗兼大元皇帝忽必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他的周围,是仿佛无边无际是蒙古包。他的十万嫡系蒙古兵,还有东道四王的几十万部民和将近十万大兵,都拥挤在集宁路的大草原上。

蒙古东道四王现在已经团结在以忽必烈为核心的大蒙古第五代领导集团周围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燕京已经落到了陈德兴手中。便是末哥敞开居庸关的大门,四王也不敢南下去送死他们的军队没有火器,没有钢刀,没有坚甲。战斗力比忽必烈的嫡系可差远了,南下去和北明的士爵兵、八旗兵较量的结果就只有死路一条。

至于和忽必烈干上一架,同样没有半分胜算。而且忽必烈只是想遣散四个兀鲁斯,并没有想剥夺下面的千户长、百户长的利益。除了四个兀鲁斯的汗王和继承人之外,别人并没有在这次改革中受到损失,自然不会陪着四个汗王去送死。

当然,忽必烈现在也只是勉强把东道四个兀鲁斯合并进中央兀鲁斯,这种公然违反成吉思汗分封法的行为铁定是会让西道、东道的诸侯宗王们反感的。便是原东道宗王麾下的千户,也肯定会心存芥蒂虽然这次改革没有触动他们,但是谁知道有没有下回呢

忽必烈可以废掉东道四兀鲁斯,难道就不能废掉成吉思汗开创的千户制

如果在接下去的战争中他不能打败陈德兴、李璮,重整大蒙古的雄风。只怕原东道的千户们早晚会弃他而去,逃亡西道去依附西道四兀鲁斯了。

到时候,他的蒙古大汗地位多半会受到某个因为收编东道诸千户而崛起的西道宗王的挑战

不过现在的忽必烈也管不了那么多。大战在即,而且必是一场损失惨重的大战哪怕陈德兴被燕京的几十万人拖累,但是北明军的火力、战力还是非常强大的,足够让蒙古人死伤惨重。

按照忽必烈自己的盘算,为了击溃陈德兴的六万左右的大军,蒙古人就要做好死伤超过六万人的准备

如果他不拆散四个兀鲁斯,将上百个千户直接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且和中央兀鲁斯的千户混编成了二十个万户。到时候又怎么能让东道的那些蒙古骑兵去冒着北明军的炮火冲锋陷阵呢

忽必烈猛地一挥拳头,下面的欢呼声渐渐停息。忽必烈大声喊道:“大蒙古的勇士们成吉思汗的骄子们现在,是我们用弯刀、弓箭和铁蹄向全天下证明,蒙古人才是天下之主宰的时候了

我,勃尔只斤忽必烈,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孙子,将带领你们越过燕山,踏过黄河,将整个中华富庶之地,全部踩在脚下让全天下的汉人,都成为大蒙古的奴隶将所有汉人的财富,都变成大蒙古勇士们所有”

第454章智取

末哥快步地走进了忽必烈的金顶大帐。这个拖雷的第九子,忽必烈的亲弟弟,现在脸上看不出有什么能被称为轻松的表情。虽然忽必烈勉强整合了东道四兀鲁斯的千户,但是这种整合只是浮于表面。下面的千户长、百户长没有更换,四个兀鲁斯的汗王都封了万户长,各自将着一万蒙古骑兵,对原属自家兀鲁斯的各千户长也保持着影响力。

可以说,表面上合成一团的蒙古大军内部,仍然裂痕累累。如果忽必烈不能拿出足可称道的胜利以证明自己的价值。祸起萧墙也不是不可能的

伯颜站在金顶大帐门口,看到末哥过来,先弯腰行礼,然后低声道:“大汗已经等候您多时了,请随我来吧。”

末哥点点头,跟着伯颜进了大帐,只看见大帐之内摆出了一张巨大的拼桌,是由几张方桌拼成的,桌上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地图。不是燕云地区的图,而是整个北方汉地的地图。忽必烈正弯着腰,双手撑着桌边,低头看图。身边还有霸突鲁木华黎的孙子,安童的父亲,忽必烈的连襟、端真拔都儿、哈答、兀良合台、玉惜帖木耳等忽必烈的心腹重将,全都围在左右。

听到脚步声,忽必烈抬头看去,见是末哥便招手叫他上前。末哥上前一看,地图上面摆了不少花花绿绿的小旗帜,是象征元明唐三家兵力部署的。

其中代表元兵的是白旗,密密麻麻的插在燕山西麓和山北的大草原上。代表唐兵的红色小旗子,主要分布在太原、洛阳和济南三地。明军则是用黄旗代表的,分布于燕京、塘沽和平滦。

“九弟,你说说看咱们蒙古大军该往那边儿出击”忽必烈拍了拍地图,问道。

末哥伸出手指一戳地图上燕京城和塘沽城中间的地方,瓮声瓮气地道:“这里平滦路的港口不如塘沽好,而且冬季多冰。陈德兴要运粮过来,多半会走塘沽。现在燕山各口多半在我手中,大军翻山是不费力气的。越燕山后可绕过燕京城,直扑海津镇,依托运河、海河部署大军,断燕京粮道,迫北明军出战”

忽必烈默默地点了点头:“20万蒙古大军对6万逆明大军数量是咱们占优。末哥,若让你指挥,有几成胜算”

“这个”末哥摇头不语。打仗从来就不是做算术题,20万比6万大,所以一定赢。要那样算,大宋早就平灭辽金,扫荡北国,哪里还有蒙古崛起的可能

“贼有大铳,有精骑,最近仿佛又有了个什么银甲兵,据说刀枪不入,是很难打的。吾兵虽多,但没有必胜的把握。最多,最多有六成胜算。”

忽必烈道:“料敌从宽若庙算只有六成,那上了战场怕是有六成要败了。”

“六成要败不至于如此吧”末哥叫了起来。他和忽必烈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要是忽必烈六成要败,他怎么办去投西道人家能要自己这个忽必烈的帮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