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32(1 / 2)

帝国霸主 龙灵骑士 8030 字 2019-04-19

的声响。

豹式坦克略显方正的炮塔在雨水之中缓慢的旋转,把粗大的88毫米口径的大炮,对准了远处的目标。

“轰”喷出了一股白色的烟雾,炮弹如同闪电一般冲向了远处的目标。

而这边,本来应该渐渐消散的炮口的浓烟被雨水浇散,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魏特曼的车组已经打出了5发炮弹,打出了三发命中两发落空的成绩。

毕竟这是在下雨天里,而且是在对方坦克行进中的命中成绩,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但是,豹式坦克的储备弹药本来就不多,因为坦克内的体积确实不太充裕。

这个节奏消耗下去,德军坦克很快就会被淹没在苏联坦克的钢铁洪流之中。

“稳住韦格纳你是最棒的提高命中率再坚持一个小时,我们的援兵就到了”魏特曼按着喉部通话器,对韦格纳喊道。

韦格纳正在郁闷着,毕竟他在正常天气下,命中精度是全军数一数二的水平。

显然他也不想在这种时候丢脸,沉着冷静的用自己的瞄准器,再一次锁定了一辆t34坦克。

对方已经停车准备开炮,显然在这个距离上,苏军的坦克车组也敢大胆的尝试,用自己的火炮来挑战豹式坦克的装甲了。

在瞄准镜里面,那辆t34坦克喷出了一股白烟,显然是已经开火了,韦格纳没有迟疑,也按下了发射的开关。

火炮的后坐力让整个豹式坦克都颤抖了一下,车体内火炮向后猛然收缩,然后又被拉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所有人都知道,又一枚炮弹打了出去,只是不知道它是不是精准的打中了远处的目标。

只有车长韦格纳的瞄准镜可以准确的看清楚这个画面,炮弹确实击中了那辆t34坦克,但是却没有击穿t34的装甲。

因为角度的问题,t34坦克的倾斜装甲弹开了这枚炮弹,让韦格纳郁闷到不行。

他只好大声的命令装填手霍曼,继续装填一枚炮弹,好在对方的坦克动起来之前,再攻击一次。

霍曼没有半点迟疑,听到韦格纳的命令之后,立刻就从自己的身边抽出了一枚穿甲弹,塞进了炮膛之内。

操控火炮的韦格纳也没有迟疑,直接按下了开火的开关,又打出了一枚新的炮弹。

这一次他做了一些微调,所以炮弹换了一个地方撞向了远处的苏军t34坦克。

炮弹依旧没有偏差,在雨水中击中了那辆t34坦克。这一次炮弹并没有被弹开,而是击穿了这辆t34坦克的前装甲。

并不是说穿甲弹在某一个距离上可以击穿,就一定可以击穿敌人的装甲,这是需要运气的事情,强求不得。

比如说敌人坦克的角度略微有些偏差,就可能造成炮弹被弹飞的跳弹效果。

同时,击穿实验是在理论情况下得出的,在实战状况下,有很多不同的结果。

比如说有士兵会在坦克的正前方堆放沙袋或者吊装原木,来增加自己坦克的防御能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真实的历史时空中,斯大林2型坦克的火炮击穿数据还有自身坦克装甲厚度数据,都要比虎式坦克更强一些,可实战中表现却很一般。

实际作战之中,德国虎式坦克不止一次击败了斯大林2型坦克,这和纸面数据结论完全相反。

一方面是因为德国坦克王牌技战术水平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苏军重视测试数据,却忽略其他细节造成的。

比如说斯大林2型坦克的装甲因为是铸造的,战时铸造质量不高,导致装甲内含有大量的气泡,所以实际防护水平达不到图纸标准。

所以,在可以被击穿的距离,无法击穿t34坦克的装甲,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毕竟这个距离上t34的防护水平还是有一定抗击打能力的。

更何况,其实t34坦克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这个缺陷一直到二战结束,都没有完全弥补。

t34坦克的驾驶员舱门,还有观察窗,以及航向机枪都是集成在坦克首上装甲板上的。这个开口可比豹式坦克的航向机枪开口大太多了。

在这样的一块装甲板上,开了一大一小两个窟窿,严重影响到了装甲防护强度。

所以德军找到了一个小窍门,只要瞄准舱门开火,就可以取得更容易的击穿效果。

刚刚魏特曼车组成员的这一炮,也正好是打在了这个舱门的边缘,一下子就撕开了t34坦克的装甲,杀死了里面的成员。

没有起火爆炸,在雨水之中,这辆t34坦克没有再动一下,就那样停在了那里,任由雨水敲打。

第三更奉上

正文821元首的坦克兵

雨水中,卡尔韦格纳打出了自己的第10发炮弹,他今天已经差不多打出了百分之五十的命中,这意味着他已经摧毁了5辆苏军的坦克。

其中有三辆坦克是精锐的t34坦克,对他们车组成员的威胁最大,其余的是速度较快的t26坦克。

这场战斗已经开始了半个多小时了,苏军依旧在拼命的进攻,仿佛是不知道疲倦一样。

时不时的有炮弹落在坦克的附近,苏军也在寻求着尽快解决掉这些挡在自己面前的德军豹式坦克的方法。

凭借坦克无法强行突破,那就使用大炮来摧毁好了。反正雨天德军没有空中优势,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压制苏军的火炮。

一辆豹式坦克已经被榴弹炮的炮弹瞎猫撞上死耗子一般击毁,魏特曼的坦克正在后撤,战况依旧激烈。

“呯”一发炮弹打在了魏特曼座车的前装甲钢板上,这一炮势大力沉,让豹式坦克都颤抖了一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