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0(1 / 2)

帝国霸主 龙灵骑士 8041 字 2019-04-19

是1943年的时候了。

所以德国人现在既没有威胁美国根本的能力,也没有找美国麻烦的必要。

帮日本堵住美国的加勒比航线,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即便切断了这些航线,有巴拿马运河在,有墨西哥陆地运输在,美国的后勤补给就永远不可能被切断。

更何况,美国人可以选择走西海岸的航线:日本可没有能力切断美国西海岸航线的能力,所以德国根本不可能达成战役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老老实实让美国人把注意力转移到太平洋上去,才符合德国的切身利益。

缺少了英国而且在夏威夷损失惨重的美国也没有咄咄逼人,而是尽量保持着大西洋上表面看起来的和平。

同样在4月14日这一天,几乎没有英国部队的香港,被伊丽莎白几乎抽调一空的香港,沦陷成了日本的新殖民地。

而有意思的是,在攻击了法国还有英国在上海的租界之后,日本人留下了德国租借,并且还给予了非常宽松的出入条件,派兵提供了必要的保护

当然了,法国流亡政府名义上的辖区越南,同样被日本人闹了一个天翻地覆。

等到5月的时候,本来依附在法国流亡政府左右的部分非洲殖民地,看到了越南的下场之后,改旗易帜,转而成了维希法国的簇拥者。

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日本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扩张,让德国在遥远的非洲地区,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效果。

当然,对于4月的德国来说,这些效果都已经是后话了。现在的德国,正在努力的完成自己既定的作战计划,将苏军尽可能的歼灭在明斯克周围。

而负责前锋攻击的古德里安,这个时候正在考虑的,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越过鲍里索夫,向更遥远的奥尔沙发动攻击。

刚刚赶到奥尔沙的朱可夫,在得知自己预设阵地鲍里索夫已经被德军绕过之后,痛苦的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

他命令苏军部队后撤,撤退到克鲁普基一带,重新组织防线,迎战进攻速度超乎想象的古德里安装甲军团。

在得到了增援之后,他手里现在有大约15万部队,却要防守住原来40万部队驻守的防线长度。

情势对于他来说不容乐观,因为布琼尼在南线侧翼的反击已经失败了,德军侧翼部队击退了他的攻击,并且展开了凶猛的反击。

结果布琼尼差点儿就把利沃夫丢了他现在再也不敢轻易进攻,只能不断的加固自己的防线,来应对德国越来越猛烈的攻击了。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200万左右的苏军在南部死守毫无作为,而朱可夫却只能用极少的部队,来正面迎战靠近斯摩棱斯克的德军。

莫斯科岌岌可危,列宁格勒也快要成为前线城市了苏联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城市,现在差不多都已经在德国人的攻击范围之内了。

现在可才刚刚到了4月份,距离苏军希望可以阻止德军攻势的冬天,还有漫长的7个月呢

加更,这一章龙灵又用上了美国总统的宣战演讲,毕竟是历史经典,龙灵更倾向于致敬一番,所以又又又一次拿来用了。

因为又又又拿来用了,所以龙灵这一章的字数有意多写了一些多出来的不足1000字,是不收费的。

把演讲水出来的字数给大家补上了,所以大家不必吐槽说龙灵不厚道

正文612遭遇战

漫长的7个月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呢长到让李乐这个穿越者,都开始思考,究竟要不要尝试一下,南下先合围基辅的作战方案。

毫不夸张的说,一旦中央集团军群,或者说仅仅只是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南下,苏联在基辅附近的方面军,就彻底完蛋了。

这些部队会被德军合围,然后在基辅附近被歼灭掉。德军会和历史上一样,取得意料之中的基辅大捷。

而和历史上不一样的是,尽管需要消耗掉3个月的时间,可德军还是有4个月用来向莫斯科攻击,这要比历史上充裕太多了。

所以,在德军高级将领们没有考虑到南下这个方案之前,李乐就已经考虑起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要知道,南部乌克兰境内的200万苏军,就好像是一块案板上的肥肉,时时刻刻都在诱惑着李乐。

不过,李乐最终放弃了这个南下的方案,他在心里戒备着和希特勒走上同一条道路的选择,那会让他缺乏安全感。

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动物,一旦知道了某个选择可能失败之后,就会下意识的抵触这个选择。

在内心中取舍的时候,李乐也一次次的告诉自己,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了,南下并不意味着一定会错失机会。

可是他依旧还是无法说服自己,依旧还是抵触南下的这个选择。

他更倾向于直接攻占莫斯科,用最快的速度攻占莫斯科,击溃苏联的这个最核心的指挥节点,然后再考虑其他的事情。

因为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不少德军将领,都认为攻占莫斯科是尽快结束战争的最有效的选择。

不管是元首统辖的最高统帅部的参谋长凯特尔元帅,还是陆军总司令部的司令官勃劳希契元帅,都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

他们两个人都认为,一旦攻占了莫斯科,苏联就会崩溃倒塌,再不会对德国构成威胁。

陆军高层之中,大多数人都支持这种观点,因为这种观点是由元首提出的,也经过了陆军高层反复的论证过的。

之前李乐也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而且他还是这种论调的提出者。

因此,不管怎么说,在1941年的4月17日,也就是差不多苏德之战爆发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军就越过了明斯克,越过了鲍里索夫,继续向莫斯科方向挺进。

卡尔尤斯的111号坦克依旧在苏联为数不多的道路上颠簸着,因为他们是最快的推进部队,所以他们脚下的道路还很平坦。

等到载重卡车驶过,然后跟着再路过足够多的马车,道路就会崩坏,变得坑坑洼洼,让后续部队头疼。

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冲锋在最前端的德军装甲部队,前进的道路大多数时候都是平坦的。

“听说了吗日本对美国开战了。”透过无线电,远处的112号坦克上的肯特车长,八卦着他刚刚得到的消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