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0(1 / 2)

帝国霸主 龙灵骑士 7699 字 2019-04-19

在内所有国家的二倍了

英国明显不是和德国一伙的,所以如果不算上英国的话,德国即便能够整合欧洲,德国1940年能拿到的钢铁产能,也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

如果1940年美国不是强国,那哪个国家能算强国呢看一个国家强大与否,难道只是看军队数量么

好吧,就算是只看军队数量,在1940年的时候,美国海军舰队实际拥有世界第一海军你没看错,世界第一

英国这个时候已经被德国击沉了皇家橡树号等一批军舰,美国海军吨位这个时候已经超越英国了。

美国这个时候的总人口达到了两亿,动员能力超过1000万。而英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全面动员之后也只有600万而已。

这还要算上殖民地的贡献,包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还有印度甚至缅甸

论起邻国,英国和法国还有德国等一大堆狠人挤在一起,当然只能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根本无法脱身。

美国在这个时候,天选之国的优势已经开始显现,陆军可以保持小规模,让国防负担减小到最低的程度,安然度过金融危机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尽管这个时候欧洲依旧是世界的中心,可当德国进攻波兰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个瞬间来临,美国这个闷声发大财的国家,实际上就把自己最后一个短板给接上了

是的,在二战之前,之所以欧洲还是世界的中心,之所以美国还没有领导世界的能力,是因为美国没有这个传统,也没有这个声望

在传统的世界列强看来,美国缺少成为世界霸主的底蕴,它还少最后那么一点点的资历

可是当希特勒在欧洲掀了桌子之后,美国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崛起的机会他从老哥英国那边接过了权杖,体面的坐上了英国人已经让出来的王位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王位实际上英国早就让出来了,王位一直空着

美国并不是把英国拉下了王位,而是英国人自己走下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国今天依旧是常任理事国的原因,它保留的底蕴还在,大不列颠在战争中保留了最后的一丝体面

追寻英国人走下世界霸主的时间,很有意思的其实是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的那个瞬间

签订这个条约的其他国家只不过是配角,是观礼的群众罢了。这个条约真正传递的消息非常简单:英国走下了神坛

英国通过这个条约承认了美国的国际地位,美国却没有急着上去成为众矢之的。

什么是国家智慧这才是真正的国家智慧通过华盛顿体系,美国实际上已经把英国拉下了权利的王座。

不过美国却没有急着走上去,而是在等待,等待着威尔逊总统在一战结束之后,埋下的另一个棋子德国再一次爆发。

就仿佛是种下了病毒,等待着这个病毒爆发一样。美国没有急着上位,而是在上位之前,把世界第二第三第四甚至第五都推上了战场。

它要削弱所有的潜在威胁,用本来给世界第一准备的炸弹,炸死准备后来居上的所有国家

美国的崛起,是踩着欧洲的尸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美国隔岸观火,却在结束之前用威尔逊的十四条演讲,埋下了德国这颗定时炸弹。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威尔逊演讲之后,美国力挺德国,给德国树立了道义大旗,保留了德国的工业骨血,凡尔赛和约引发的德国仇恨再大,又如何

二战之后德国被肢解,签订的战败条约更加屈辱,为什么德国人不继续报仇呢只要想想这个,就知道当时美国为欧洲埋下了什么。

反观二战之后美国在亚洲放过了日本,就可以轻易的知道,美国人准备在另一个时候做什么了

他埋下的日本,就是崩坏亚太地区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中国崛起势不可挡,他就会引爆这个炸弹,让亚太地区变成第二个欧洲。

一个拥有如此连贯思路的国家战略,一个国家有这么强大的国际战略部署,一百年来几乎排演了整个地球上所有国家战略发展走向的国家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而美国的强大智囊团却可以利用起复杂的国际形势,纵横阖闾,一口气确立了自己国家百年的优势地位。

即便是在一百年前,哪个人敢说这个国家不强大尽管1918年的美国还没有今天这样强大,可那一年的美国国家战略,已经领先世界50年了,怎能说它不强大

一个国家强大不强大,不仅仅要看国家的工业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看的多远,看的多清楚,走的道路正确与否,选的走法有多么精彩。

很遗憾的是,1920年后的美国,越走越快,越走越精彩

正文235李乐的战略

不能直视美国在战略层面上的强,不能直视美国在地理上以及工业储备上的强,就不能理解美国真正的强大。

如果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美国的强大,也就无法在战略上真正超越美国,打破美国已经布置好的战略大网。

撕裂美国这只蜘蛛编织的巨网,德国需要的不仅仅是力量,还需要找到这面大网的真正弱点。有蛮力还要有技巧,才能真正的打破美国之前的苦心布局

美国越走越精彩的时候,美国的对手在做什么呢英国正在忙着处理被美国威尔逊总统挑起的殖民地独立运动

在美国携战胜国之威,玩出十四点建议的时候,英国人的后院就起火了,这把火一直烧到了马岛海战,才算是被英国扑灭掉了。

而这个时候的欧洲大陆上,法国人在干什么呢法国人正在努力的压缩德国的战略空间,这是一战仇恨得不到宣泄的一种报复。

可惜的是,法国在一战开始之后一直都是战区,本国被破坏严重不说,还在战后得不到英国的强有力支持。

法国几次三番打压德国,都在美国和英国的无视下不了了之,这就让法国的底气在小摩擦中,被上台的德国元首希特勒看穿了

希特勒为什么敢兵进莱茵兰,他从一系列的试探之中,发现了一个自己可以钻的空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