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6(1 / 2)

帝国霸主 龙灵骑士 8097 字 2019-04-19

很期待的程度,它采用了更宽的履带以适应复杂的路况。

使用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甚至有计划采用更好用的柴油机和后置变速箱。

还改进了前部装甲,用上了时髦的倾斜前装甲,自身重量也提升到了30吨左右。

它将装备一门75毫米口径长身管火炮,提供强大的火力,以便其对敌人的坦克拥有一定的火力优势。

在李乐的努力下,这辆坦克可以说就是第三帝国版的t34坦克了,只是在设计思路上还有性能重点上略有不同罢了。

受到设计时代的局限,4号坦克即便经过无数改进,实际上还是有一些不足。不过现在看来,这些不足在40年还可以忍受,甚至在43年都还可以忍受。

这段争取来的时间里,李乐已经让保时捷、克虏伯还有著名的an公司以及莱茵金属各自开发,拿出自己的5号通用战车生产计划来。

这个计划可不是历史上那个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而是一款类似豹式坦克的中型通用坦克生产计划。

计划里采用了实用而且威力足够的88毫米口径坦克炮,不过坦克的自重限制在了45吨,必须在倾斜装甲的基础上,保证坦克的防御能力。

这个计划现在刚刚开始,保时捷公司那边还在偷工减料,希望可以用自己那个让后人诟病的保时捷虎式坦克来充数。

克虏伯公司也没好到哪去,他们试图用减重的方式让自己的虎式坦克获得青睐。

不过随后假元首李乐提出的条件,让两家老牌坦克设计公司有些凌乱。

因为元首从g42机枪项目,以及简化生产4号坦克等改进计划里找到了灵感,食髓知味开始重视起生产环节来。

元首大人要求新式坦克必须能够大量采购生产,年产量在条件成熟之后,不能低于每年4000辆。

这个数值是克虏伯和保时捷不敢用虎式坦克去豪赌的,因为他们心知肚明,自己是无法生产那么多虎式坦克的。

别说一年4000辆这样的天文数字,克虏伯公司觉得自己能够在一年之内生产1000辆虎式坦克,都只是一个梦想。

历史上德国虎式坦克一共也只生产了1300多辆,还是好几年的总产量。所以说这么看起来,至少克虏伯公司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预期的5号坦克实际上重量和历史上的豹式坦克差不多,不过李乐的性能要求和虎式坦克差不多。

如此要求并不是不能做到的事情,实际上斯大林2号坦克的纸面数据就达到了这个要求。虽然只是纸面数据,可至少主要性能上和虎式坦克不相上下了。

即便大家都对斯大林2号坦克诟病不已,可是那是基于其和虎式坦克之间的比较和较量。

如果把斯大林2号坦克与豹式坦克放在一起比较,那如何判断优劣就又是另外一个结论了。

有人说两者之间的定位不同,一个是中型坦克一个是重型坦克。

可两者消耗的钢铁总量却是一个级别的:豹式重量45吨,斯大林2号坦克重量是46吨。消耗差不多少的前提下,为什么不要更好的呢

一边写小说,一边用纸抽擦鼻涕,不知不觉,一包纸抽已经用光了。是纸抽,可不是面巾纸啊

龙灵怀疑自己要脱水了,如此辛苦,只为了诸位书友的推荐票和收藏打赏,打滚卖萌求支持啊

正文79坦克的差距

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军装甲部队点歪了科技树的严重:在坦克重量相同的时候,德军只能做差一个级别的坦克出来。

虎式坦克56吨多,主要性能却和斯大林2号差不多少。而和斯大林2号坦克重量差不多少的豹式坦克,性能指标却不是重型坦克的。

这造就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如果单纯比较双方一个级别的坦克,会发现德军的坦克碾压当时所有竞争对手。

问题是,德军坦克严重浪费了自己的吨位,用这些重量换来了同级别坦克之间的不对称优势。

换句话说,虎式坦克还有虎王这类庞然大物,在盟军的装甲序列里,是没有与之抗衡的同类型坦克装甲车辆的。

苏联的重型坦克斯大林2号,是一种用来抗衡虎式坦克的武器,类似在豹式坦克上变态的强化了装甲防护和火炮威力。

这么一看,也就不难总结出,为什么德国装甲部队在二战之中获得了那么惊人的战绩,取得了那样辉煌的战果了。

因为他们一直是在打低自己一个级别的对手。

等到盟军有了斯大林2号坦克这种级别的武器之后,德国人就在玩虎王之类的超级坦克了。

可惜的是,这样的战术虽然可以给德军带来巨大的战术优势,在最恶劣的战况下,最大程度的保护宝贵的装甲兵部队。

但是这种片面的增加单车作战能力的努力,实际上就是典型的一种不划算的投资。

因为有科学技术发展作为局限,所以单一武器系统的性能提升,并非是没有上限的。

举个例子,如果现代军事武器发展中,想要让自己的导弹达到100米半径的误差,并不是什么难事。

拥有100米半径误差的导弹因为技术成熟并且零件便宜,造价相对就非常低廉。

而如果想要把误差降低到10米这个级别,就是军事强国的现役尖端武器的级别了,这个级别的武器造价就相当的昂贵了。

再进一步,如果想要误差1米半径的导弹,能不能生产呢应该是可以的只不过成本和神舟飞船一个造价

同样的,让一辆坦克拥有很高的性能,是可以做到的事情,只不过为之付出的代价究竟值得不值得,就需要设计师们考虑了。

比如说,增加一吨的装甲,是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不过为了这1吨的装甲,不得不配备更昂贵复杂的发动机,就有些让人肉疼了。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发动机马力强劲,不用配套的传动系统,岂不是暴殄天物

换了更好的发动机,更先进的传动系统,重量超标,车体和悬挂又要再增强一下。

听起来这些都还不错,再继续向下考虑,这等于就是为了一吨装甲防护,付出了整整3吨甚至5吨的重量,值得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