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7(1 / 2)

植掌大唐 手撕鲈鱼 7088 字 2019-04-18

是真的大呢。

众所周知的,后世两大异族入主中原,正是由这片白山黑水间开始发迹的。

大唐在人口大面积增加,土地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前,即便占据下了高句丽的底盘,也很难有足够的人手迁移到当地,对这里进行有效的统治和开发。

那么打掉了这个政权以后,很大的可能就是平白便宜了靺鞨和契丹这些野蛮的家伙。

与其如此,还不如发挥大唐之前在草原上一直用的很好的法子,还是玩挑拨离间,驱虎吞狼那一套,让契丹和靺鞨人与高句丽那边死磕,互耗力量,才更符合大唐的利益啊。

在遏制了他们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大唐这边的发展和强大,争取更多的时间。

以大唐现在的这个粮食产量,支撑人口的大规模增长,甚至是爆发,完全有基础的。

只看近些年大唐的丁口数的增长速度,就能看得出来,近几年的增长甚至抵得上之前那十几二十年了。

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唐现有的土地,就无法满足新丁们的需求了。

到时候对外扩张,和迁徙移民,也就成了必然的,都不需要大唐官方去强行推动。

只要顺势打下已经虚弱了许多的高句丽和百济,再加上适当的引导,让大唐百姓自发的去“闯关东”,应该就不是多大难题了。

到时候新罗这个友好邻邦是去是留,还不是全在大唐的一念之间。

眼下的当务之急,不是拿下白沙黑水,反倒是倭国。

当林森详尽的给李承乾描述了一下倭国有哪些产量大,开采容易,储量还十分丰厚的金银铜矿以后,即便是李承乾这个见惯了这些身外之物的家伙,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起来,眼睛更是因为贪婪而变成了红色。

石见银山的规模在逐步扩大,运回的银子已经让他这个当皇帝的都没法平静了,对那边也是越来越重视。

而不差于它的矿山竟然还有这么多,那没说的,必须打他丫的,这才是实打实的利益啊。

正好倭国那边竟然敢派出水军,跑来挑衅大唐的威严,即便是全都被击沉了,那也不行,大唐的威严岂容轻侮,必须好好的给倭国一个教训才是

更何况听说从前隋那时候,倭国的所谓“天皇”口气就很嚣张啊。

先打下几个重要的矿山来,顺便从当地收拢些败兵当矿奴,为大唐的发展多做些贡献才是正理吗。

李承乾也受够了石见银山那边的小打小闹,还要偷偷摸摸的从别地抓矿奴过去,实在太影响采矿的效率了啊。

命令登州和莱州等地继续造船的同时,大唐的水军和众多的大小船只一同发动,带着满满当当的唐军兵士,就开付了倭国。

正文第四百六十章文治武功

林森的封赏和凯旋的大军一同下来了,他的职位暂时已经到达了顶峰,没法再升了。

排在他前面的,大都是牛进达这类的老资格大将了,不论是资历还是辈分都在那呢,人家功勋也不差的,不可能撸下职位来给林森吧。

年纪轻轻的,就做到十六卫大将军,那可真的是升无可升了,所以只是提升了他的勋官和爵位而已。

如今他也勉强可以被称一声“公爷”了,不过说国公就早了点,因为他是公爵之中最低等的开国县公,但确实已经是很大的荣耀了。

同龄人之中,除了长孙冲那种早早的继承了父辈爵位的幸运家伙,其实也就是他这个白手起家的家伙爵位最高了。

不过他也没能在家休息多少时间,安排好老婆孩子们必要的后撤路线后,他又和出征倭国的大军一同出发了。

高句丽那边除了留下部分必要的守军以外,更多的是靠着偏师去袭扰,影响他们的农时,制造饥荒,顺便更多的驱使契丹和靺鞨族人,与高句丽之间展开死斗。

大唐上下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到了倭国这边。

面对着早有准备的唐军,仓促应战的倭国这边显然十分的被动,能够给唐军造成的压力极其有限。

现在的他们,远没有日后的武士刀制造技术呢,面对唐军的刀枪和弓弩,他们那可怜的竹甲和纸糊的也没差了,而他们的刀剑对唐军的铠甲能造成的伤害又极其有限。

另外还没有经历过大面积来中土借种的倭国武士们,身高普遍矮小,面对唐军那高大的关中精锐,根本就像是大人欺负孩子一样,被揍得哭爹喊娘的。

唐军的推进速度,比之面对高句丽时还要快速一些,尤其是燃烧罐这样的大杀器,也准备的更加充分,还有战船在不停的进行补充的情况下。

再加上这个岛国大部分城市离海岸的距离都非常有限,唐军完全可以利用已经完全占据了制海权的优势,尽情的从海路上补充粮草物资,不渝被人切断后路,打起来这叫一个顺风顺水啊。

要不是李承乾暂时还没下达攻占倭国全岛的命令,怕是这会唐军已经把所有的倭国城池给血洗过一遍了。

眼下吗,还是先把那几个重要的金银铜矿,纳入到大唐的实际控制区域内好了。

凡是参与了战斗,变成唐军俘虏的那些家伙,毫无疑问的都被投入到了各个矿山中,做了矿奴,为大唐的发展添砖加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