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1(1 / 2)

植掌大唐 手撕鲈鱼 7654 字 2019-04-18

的主,这从他面对林森时的态度上,也能看出些端倪来。

但是对于两人未来的成就,林森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席君买大概是从小一直和沉默的父亲还有弟弟一起生活,性格中有着特别执拗的地方,而且其实他并不是一个特别热心的人,甚至可以说有些淡漠。

但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也是个特别专情的人,对于他所认可的人和事,就会非常固执的坚持,不论是对他的父亲和弟弟,还是对待林森都是如此。

这三人在他心目中,大概都是要超过了他本身的存在,而其他人吗,大概都属于随时可以舍弃的那种吧。

以他的这种性格,其实并不能太好的带领更大的队伍,在林森看来,很可能也就是止步于猛将这一步了。

当然这其实也和林森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林森自己就不是个真的懂得战略战术的人,兵法这样的东西就更甭提了,有个这样的老师,天然的就限制了席君买的更多可能,

尤其是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身上,明晃晃的打着林森的标签的情况下,甚至让他连单独领军的可能性都要小了许多,想要投身别人账下学习兵法这条路,更是被彻底堵死了。

这时候的人们还是很看重这种师徒关系的,改投别人门下的做法,怕是要为多数人所不齿的。

再看大器晚成的苏定方和薛仁贵,其实能有后来那样的成就,和他们的机缘都有很大关系。

苏定方是给李靖这位军神背了锅,所以得以和他潜心学习兵法战略多年,而历史上薛仁贵其实也有和张士贵,这位发掘他的伯乐和上司,一起学习兵法的经历。

由此可见,他们的师傅都是兵法大家,本身也有着相当强悍的战绩,才能教导出这么杰出的学生来。

而林森吗他自己就止步于单纯的猛将一途了,教导兵法更是无从说起。

想要让席君买改换门庭,怕是这个认死理的家伙也是绝不可能同意的,所以反倒是林森自己限制了席君买未来的更多可能了。

也因此林森只想当个发掘出薛仁贵的伯乐,却没有得此英才而教之的想法。

以后的成就到底在哪一步,还要看他自己的缘法,林森只是想提供给他一个更早起步的平台而已,可没想着毁了他。

当然眼下林森肯定少不了脑补一下,自己下次上战场,左边是席君买,右边站着薛仁贵的场面了,这配置放哪个了解这两位到底有多凶猛的人身上,他都忍不住会发飘啊,这样的保镖队伍,简直不要太强悍好不好。

当然为了显示下对薛仁贵的重视,林森可是专门把他安置到了一处近乎独立的院落中,也有专人去照料他的生活,还把自己精挑细选的一匹作为备用马匹的突厥战马送给了他。

也交代了他可以和席君买他们一同训练,省的在等待时机的这段日子里荒废了武艺,当然也有让他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意思在里面。

下一次的覆灭突厥战场上,他们肯定是要做战友的,现在先培养好默契也挺好的。

而在林森惬意的享受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假期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内部的改革了。

覆灭突厥已报那便桥之耻,同样是他的大目标之一,在那之前尽可能的营造一个更加稳固的内部环境就很有必要了。

和突厥的一战,尽管随着他们的内部纷争升级,加上天灾人祸不断,而使得胜利的天平越来越朝向大唐一边在倾斜,但这毕竟是堵上了国运的一战,同样关系到他这个皇帝是否还能做得安稳,可以说是许胜不许败啊。能够调动越多的力量,齐心协力的应对国战,自然是越好了。

除掉一些不安定因素,顺便进一步打压下世家的力量,都在李世民的计划之内。

不过在那之前,他最先要做的却是变相的妥协。

应文官们的要求,李世民终于决定放归一些宫女,而且是一次就遣返了足足三千人

正文第二百七十六章程怀玉的脸面

这样的要求文官们其实经常会提,看上去也确实是仁政,这些宫女在皇宫里的生活,可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风光,每年被埋了变成花肥的都不知凡几呢,相互之间的倾轧和斗争,甚至称得上惨烈。

同时多养这么多人,对国家财政来说,也是个巨大的负担啊。

更重要的是借着这种仁政,也算是官员们对皇帝的权力的一种限制和约束吧,同样也是从皇帝那里争夺一些权力的一种试探。

李世民突然同意了这样的请求,而且一次性放归了这么多宫女,无异于对文官们释放出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相当于提前给他们吃了个大大的甜枣,其实也是在为之后的打棒子做个铺垫。

你看我都让你们插手我的地盘了,我行使自个的权力调整些官员,你们好意思横加阻拦吗约莫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样的事情本来和林森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他一个武官自然不至于去搀和这些,直到程怀玉为了这事,专门跑来找林森说项。

从程怀玉这里,林森才知道这放归宫女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而且看似对这些宫女来说是好事,怕是她们自身却不一定这么看啊。

能够被从宫中遣返回来的,要么就是被认定为不安定因素的那些人,比如说对皇帝一家子心怀怨怼的,或者犯官家属这类有可能和皇家不是一条心,甚至未来有可能做出些危险举动的。

要么就是那些被认为无用的人,年岁大了干活不利落啊,或者在和别人的争斗中落了下风,被打入了冷宫的。

本来被放归的就多是老弱病残,而且由于她们出身的关系,真的出宫以后想要婚配基本是奢望,甚至可能都没有家人愿意接纳她们。

即便被送回原籍,也多半没法找到父母亲人了,运气好找到了,愿不愿意养这样一个老姑娘也很成问题啊。

就算有勋贵们想用她们,还要担心她们是宫中派来的探子,又或是担心有窥伺宫中的嫌疑,所以大都只能无视了。

能存下些体己钱孤老终日的,都算是运气好的,出家为尼为道,已经是难得的好归宿了,很多人可能只是在无家可归的孤寂中,死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