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34(1 / 2)

核,考核通过,便为都督。考核不通过,便要受到处罚,尔等举荐之人,也便跟着一起去死”

听刘辩说的如此坚决,这些臣子这才彻底慌乱了,一个个跪了下来连连磕头,不断求饶着。

“请陛下饶命,请陛下开恩啊。”

“我等知错,不该信口开河”

“臣知错了,以后再也不构陷两位都督了。”

“还请陛下饶命啊,出征草原,必定会劳师动众,耗费大量粮草,这对于以后北伐,是非常不利的啊。”

“是啊,此次若还没有收获,那幽并二州的将士们,士气可就提不起来了。”

“你们看他们像一群什么”刘辩指着殿下跪倒的官员,对着其他文武大臣询问道。

一众大臣沉默不语,他们虽然也不喜欢这些官员,但也不会在他们落难的时候说风凉话。

刘辩寒声道:“就像是一根房梁主柱里,滋生的蛀虫的,不断蚕食着房梁,想要有一天,弄塌整个大厦”

众官员听刘辩将他们比作蛀虫,一个个吓得脸色大变,瑟瑟发抖,不知如何是好。

刘辩指着这些官员喝道:“先帝一朝,党派之争激烈,以至于有黄巾,董卓之祸,如今朕刚刚兴复大汉,尔等就迫不及待,想要培植党羽,结党营私吗”

“臣等绝无此意啊陛下”

“微臣忠心,天地可鉴啊,向陛下推荐这些将军,只是一心为国,绝对没有培植党羽的意思啊。”

刘辩冷喝道:“哼,当朕什么都不懂吗一内一外,相互扶持,互为表里,这不是结党营私是什么来人啊,将他们自己推荐的将校,都给我打过天牢”

“陛下”庞籍拱手而出,说道:“他们虽然有结党营私的嫌疑,但却没有证据,希望陛下能够详查,以正国法如此亦不失陛下之明。”

“望陛下详查”

“望陛下详查啊。”

一众官员也纷纷告饶。

刘辩点了点头,沉吟道:“锦衣卫,立刻前往这些人的府邸,控制所有东西,搜查他们之间有没有书信往来。此事,就交由大理寺,刑部,督察院一起审理,不得有误”

“诺”锦衣卫指挥使,大理寺卿包拯,刑部尚书狄仁杰,督察院长华歆等拱手领命。

“这些人,实在是让朕寒心,每月俸禄,赏赐,朕这一朝,比之任何朝代的都要多,然而他们仍旧是贪心不足,结党营私祸乱朝纲,构陷忠良。

朕要奉劝告诫诸位一句,尔等只需要一心为国,勤政为民,自然会有升迁的机会,朕都看在眼中,不会忘记。

若是打着什么坏心思,想要依靠权谋上位,修路修桥,缺的是劳力,能一辈子做到死,不信你们可以试试想要死,想要坐牢都便宜他们了,若事情属实,他们之间有不正当的书信往来,全部给我冲做劳力,永不录用。”

第1232章两年之后

由于朝廷的风气渐渐由清廉转为贪腐结党营私,故而刘辩大怒,杀一儆百,重重的惩治了一群有这种苗头的官员。

像这种风气,是无法抑制的,不论是哪个朝代,贪污,结党营私的问题都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便是后世,这种问题也是屡见不鲜。

想要维持朝廷清廉之风,只有统治者以身作则,时常打压而不能纵容。再有就是金字梯顶端的那一群官员不能变质,否则从上到下,便都烂了。

好在如今朝廷内外,只有少数官员刚刚发生苗头。

刘辩如今这一严惩,估计能够消停几年。

不过如今天下还未彻底的平定,刘辩也不想将事情搞大,只等天下彻底安定以后,在慢慢处理这些问题。

随着蒙古的远盾,天下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大汉各州郡,都陷入飞速发展当中。

只等着两年之后,平定东吴。

时间犹如流水,悄然而逝,一晃过去两年。

时间来到公元208年。

208年初春。

荆州都督刘裕上书朝廷,言收服江东时间已到,请求发动灭孙之战。

豫州都督徐达,徐州都督戚继光,也陆续上书朝廷,言二州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百姓已经富裕,积累的粮草钱粮足以支撑一年的战事,士兵们也都渴望建功立业,希望发动灭孙之战。

三州请战书信皆在半月之内送到刘辩案上。

刘辩在不迟疑,召集文武群臣,商议此事。

厚德大殿之中,文武齐聚一堂。

刘辩对着群臣说道:“刘裕,徐达,戚继光陆续送来请战书信,请求在今年攻打江东,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尚书高官官刘伯温拱手而出,说道:“如今豫州,徐州休养生息长达三年之久,积蓄的粮草足以支撑大军一年所需。且将士们情绪高涨,若继续延误下去,将士们渴望安逸,反而不利于扫平江东,所以臣之支撑今年出兵。”

刑部尚书狄仁杰拱手道:“江东孙氏,这三年来穷兵黩武,招兵买马兵力已经扩充至十五万,江东百姓,可谓怨声载道。陛下此时出兵,正合民心,若是等个几年,江东百姓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陛下反而失去了民心的支持。所以臣,支持今年出兵攻打江东。”

“如今天下纷乱太久,是时候一统了,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等附议”

满朝文武大臣,这个时候都站了出来,全部支持攻打江东,没有一个反对的。

“人心所向啊”刘辩站了起来,压了压手,高声道:“既然诸位全部支持,朕又怎么会反对呢,且先回位吧”

“诺”众臣拱手领命,纷纷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去。

刘辩又坐了下来,对着群臣说道:“攻打江东且先不急,如今荆南四郡尚在江东手中,刘裕在书信中说,孙策派老将程普,在武陵郡边境驻扎了两万大军。其目的自不用多说,乃是希望牵制荆州兵马,若荆州大军攻江东,则程普在后攻南郡,以此缓解江东方面的压力。

根据这一点,刘裕在书信中说了一个计策,朕倒觉得可行。”

荀攸拱手道:“早年大汉几位小将军到过武陵,于武陵蛮王沙摩柯有恩,沙摩柯继承蛮王之后,一度要臣服大汉。只是陛下让他只是安抚,让他待在武陵,并没有明着接受,如今荆南四郡还在孙策手中尚未收服。

刘裕都督的计策,只怕是让三州兵马从正面进攻江东,然后让沙摩柯偷袭程普,然后另派一路大军,从长沙杀入豫章郡吧”

刘辩哈哈大笑道:“哈哈哈,不愧是朕的谋主,什么事情都瞒不过爱卿啊,不过,刘裕的计策便是如此。假装派遣一支兵马防备程普,然后荆州大军进攻江东,豫州大军进攻寿春,徐州大军南下攻打吴郡。

如此一来,江东内部定然空虚,此刻让蛮王沙摩柯偷袭程普后方,迅速击败程普,调南阳张辽兵马攻打豫章,如此一来,江东便会从内部瓦解,前线兵马没有战心,江东便会在短时间内瓦解了。”

几位大臣也拱手道:“刘都督通晓军事,既然是他的计策,自然可行”

“既然如此,便依计行事吧”

刘辩点了点头,说道:“传令荆州刘裕,率荆州水军顺流而下,攻打江东重镇柴桑。另派人联络武陵蛮王沙摩柯,请他出兵偷袭程普后方。

传令豫州都督徐达,率领豫州之兵,攻打寿春。传令徐州都督戚继光,率领徐州兵马,进攻吴郡。”

“诺”群臣拱手领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