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6(1 / 2)

便路不拾遗,而有的官员平庸无能,便吏治不明,社会黑暗。

但若是有一部法律,治国用法的话,所有事情都按照法律实施,那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

但法制国家,那是秦国,秦国以法治国,过于严苛,二世而亡。而汉吸取教训,以儒家治国,用仁义感化,在以法律协调,外儒内法之下得以长存四百年。

刘辩来自后世,打心里是希望国家是法制的,但如今的大汉却不允许。变法,可能导致一个国家变强,也可能导致一个国家步入深渊,更何况刘辩如今没有统一,外面诸侯林立,将国家从儒家的仁义治国转变为法家的依法治国,刘辩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且如今的大汉,或许都不用变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世家,饭要一口一口的,转变也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而商部的成立,就是刘辩变法强国的第一步。

糜竺到底还是先入为主了,展商业,他从根本上看,本能的认为不行。

法律上的限制,他根本就想不到这上面来,试问整个国家都没有健全的法律,是儒法共治,二者相互协调,有时候儒还会凌驾于法之上,而在商业上立法,他怎么想得到

可若是真的这么做的话,展商业促进大汉的经济,而一边,大汉在推出一部商业法典,用来限制商人这个不安定因素。

这个想法无疑是可行的。

刘辩这个计划还没有告诉过别人,糜竺是第一个知道的,糜竺是商道巨擎,让他组建商部,先他知道如何展商业。其次商业起家的糜竺,明白商人的不安定因素是哪些。而他手下的商部,会根据商人的这些危害,因地制宜,来消除这些对于国家的危害。

而糜竺的忠心,仁厚,更是坚定了刘辩的想法。

“陛下,敢问这商业法典如今在哪,可否给草民一观”糜竺希冀的看着刘辩说道。

刘辩哈哈大笑道:“这商业法典,不尽在你的心中么你商业起家,自然明白商人的危害,朕打算以你为主,编撰商业法典,法典的内容,便是替朕消除商人对国家的危害”

糜竺神色一凛,惊喜道:“多谢陛下看中,草民定将这商业法典编撰出来”

第一部商业法啊,若是出自他糜竺之手,日后定然是名垂青史

刘辩摆了摆手道:“这个朕还要与群臣商议一番,商议过后定下章程,随后编撰商业法典,在之后才展商业,这段时间你拜访拜访群臣,打好关系,为商部组建,定下基础”8

第517章兑换宝贝

“行了,你且下去吧,与群臣打好关系,为商部的组建铺好道路。”刘辩摆了摆手,让糜竺离开。

“草民告辞”糜竺拱手退下。如今刘辩纳糜贞入宫,糜竺便是皇亲国戚,以糜竺的交际能力和身份,与群臣打好关系很简单。

糜竺退下之后,刘辩便沉思起来。如今袁术被灭,各路诸侯经过这一场战事,短时间都要潜心展,都没有能力动战争。

而刘辩的势力,为了争夺南阳,战争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建安元年三月初进攻南阳,到建安二年六月左右撤出汝南,足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七万左右大军一年多的消耗,足足让刘辩用尽了雍州和洛阳几个粮仓的积累。

并且阵亡战士的抚恤,南阳又从汝南引来了二十万的百姓五万安置,南阳扩充两万兵马,还有樊城被毁后的重建。这一项项,都要巨大的花费。

刘辩知道短时间,最起码三年之中,无法动太大的战争,大的战争,便是灭国之战,就像灭袁术之战,前后持续一年多,动七万大军,几年积累的粮草用尽。三年之内,刘辩没有实力动这么庞大的灭国之战。

袁绍如今虽然势危,但想要灭了袁绍,可没有灭袁术那么简单,并且灭袁绍,赵匡胤等许多诸侯绝对不会坐视不管。所以灭袁绍,刘辩一定要慎重再慎重,这一战对他太过重要,绝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一个不慎就有可能断送刘辩的大好局面。

休养生息,积蓄实力,雷霆一击,剿灭袁绍,是刘辩这几年定下的基调。当然灭国之战是不能轻易动,但小打小闹,阴谋诡计不断消弱袁绍的实力,一但有这个机会刘辩是不会放过的。

既然这几年的主调是休养生息,刘辩自然也要定下具体的策略,而不是采取无为而治的积累国力。刘辩需要的是,制定出具体的目标按照目标进行强国策略。

商部的建立,刘辩可以说是预谋已久,又临时起意的。

先是国家的制度,刘辩早就想改三公九卿为三省六部,早在几年前,刘辩就创立了医部,如今商部在出,就是为三省六部做准备。不过这个政策还要等三公退下才行,这个也要慢慢来。但,这个不妨碍商部的组建。

正好糜竺来投,糜竺此人才能上,四维是武力59,统帅63,智力87,政治89。这个四维中规中矩,能力不弱,但也不强,但糜竺胜在忠义,虽然为商人,但在大汉却是个名士。以糜竺的能力资历担任商部的部长完全足够。

因为糜竺的到来,刘辩临时起意便决定组建商部,但其实展商业眼下并不是最好的时机。毕竟大汉是农业为根本的国家,展商业虽然能促进繁荣,但效果也就那样,并不能在短时间,将大汉展成大宋那样繁荣。

“眼下展商业确实有些急躁,商业展势必会对农业造成冲击,朕却要想个办法,补上这个缺”刘辩沉思道。

商业展起来的局面,就是人人逐利,荒废农田,人是要吃饭的吧没有人耕种,还有吃的吗商业展起来就会对农业造成冲击,这是商业展最大的弊端。

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弊端,后世外出打工,行商之人多如牛毛,农村之中种田的几乎没有几个人,但却能以很少的土地,养活十三亿人口除了从外国引进粮食之外,生产力的展,是根本原因。

打个比方,大汉一亩地一年能生产出两百斤粮食,一年能播种一次。而后世,一亩地产八百斤,一年能播种三次,也就是说同样的土地,在大汉一年收获两百斤,而在后世,能收获24oo斤。

一亩地的收获在大汉能养活一个人,在后世,能养活十二个人。

这是天壤之别

展商业会让百姓放弃农桑,但若是能够提高生产力,便可以补足百姓经商放弃农业的这个空缺。

以刘辩系统之中的各种技术,展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是轻而易举的。后世优质种子,肥料的制作,刘辩表示太简单。若是能够将粮食产量提高五分之一,刘辩治下百姓一千万有余,提高五分之一,便能多养活两百万百姓。

试问刘辩展商业,能让两百万百姓放弃农桑去行商吗在这个重农抑商的年代,在加上刘辩准备建立商法,加以控制的情况下。最多也就几万人肯冒险行商。如行商的人,是不会有多少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