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4(1 / 2)

这支骑兵一模一样,也能够做到撤退还射,在草原部落还未统一,组建强大的骑兵军团时,白马义从确实可以说是纵横天下。

但刘辩组建的这支白马义从,不止练习公孙瓒白马义从的弓箭本事,还练习重骑兵的冲击之术,枪阵厮杀的本事。

并且与哲别手下骑兵不同的是,白马义从的还配备了战甲。轻骑兵为了保证那来去如飞的速度,大多只配备头盔,或者普通的布甲。甚至是不配甲,然而白马义从却配备有皮甲,三千人三千皮甲,一个不少。

战甲的珍贵,自不必说,铁甲少之又少,其次皮甲,布甲在次之。而白马义从手持长枪,身着布甲,虽然战马没有披甲,却错误的让哲别认为这是一支重装骑兵。

可惜哲别错了,白马义从白马精挑细选,耐力,体力同样是上上之远,虽然装备了长枪,皮甲,但白马义从有马蹬。借助马蹬,白马义从的速度,比之哲别的骑兵其实并不逊色多少。

并且哲别的弓骑兵在放箭的过程中,是会滞缓其撤退速度的,马上放箭,其马弓的威力会大大低于步弓,在撤退之中还射,其威力就更低了。白马义从又身着皮甲,这放风筝的战术,其实对白马义从并没有多大的伤亡。

蒙古骑兵凭借这种战术无往不利,战无不胜,或许面对中原其他骑兵也是如此,就是马家骑兵也不能抗衡。但独独对白马义从无用。

白马义从的创立者刘辩不知道,其统帅赵云不知道,他们的混合训练,耗费无数钱财是真正的训练出一直轻重骑兵优点兼备的强大骑兵出来了。

白马义从首战异族,他们并不知道,待会只要抗住蒙古骑兵放风筝战术造成的一点点伤亡,蛮横的向前冲出,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一场大胜。

不过无论是赵云或者马超,他们目前都没有多少率领骑兵作战的经验,身处大汉内地的他们,接触骑兵的时间也并不多。

蒙古人在草原上在马背上长大,铁木真征伐多年,琢磨出许多新骑的战法。可大汉内地的骑兵作战,还多处于列阵冲杀的年龄。

时代在进步,骑兵也需要成长,经历战火的洗礼如此才能更强,马超赵云二人也才能真正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骑兵统帅。

因而此时骑兵即将对决之时,赵云马超一共五千骑兵,马超三千标枪骑兵在中军,一个个一手持标枪,一手持木盾。而赵云的白马义从于左右两侧手持弓箭。

他们的打算是以标枪那巨大的杀伤力为主力,抛射几轮击溃他们,随后白马义从于两翼放箭袭扰,以弓箭为策应。待敌军出现溃败的局势时,两军便合力纵马冲杀过去。

这便是来时赵云与马超琢磨的办法,并且为了担心不敌。赵云还使一千白马义从和两千马家骑兵在庞德与夏侯兰的带领下于后方埋伏。几人不可谓不谨慎了,只是哲别也并非平庸之才,他知道标枪骑兵的厉害之处,故而将计就计,假装溃败以弓箭还射,也在后方布下了重骑兵的埋伏。

果然赵云马超摆好阵型冲击过来之时,哲别的骑兵也准备撤退了。汉军这边马超的标枪骑兵在前,隔着老远,一个个手持标枪气势汹汹向着蒙古骑兵奔来了。

标枪骑兵的强大之处在于杀伤力高,密集,除了散骑分散开来,便只有避其锋芒了。便在标枪骑兵冲到蒙古骑兵大约五十丈的距离时,哲别便提前下令拔马撤退了。巨大的战场之上,从西到东,蒙古骑兵纷纷迅速的调转马头。

“投射”身后马超率领三千标枪骑兵正好抵达攻击范围,马超一声令下,三千标枪顿时抛射而出。

浓密的标枪呼啸着抵达蒙古骑兵之处,可就在这个时候,标枪将要射入蒙古骑兵的阵营之时。蒙古骑兵却纷纷调转马头向西北奔腾而去了。毫无停滞感,标枪射来,蒙古骑兵便转身而走了,可见哲别在时间上掐的精准。

第441章赵云显威

三千标枪激射而出,哲别却率领着麾下的骑兵突然调转马头向西北撤退了。那在时间上的算计精确的让人咋舌,马超的标枪来到骑兵之前,蒙古的骑兵就快速得调转马头走了。

当然了尽管哲别在时间上掐的准,但马超军中也不乏有大力者,将标枪抛的更远,特别是马超。便在蒙古骑兵转身撤退之后,那三千杆标枪大多落空了,许多斜插入地。

但也有大力者将标枪抛入了已经调转马头的蒙古骑兵之中,不过能够抛入蒙古骑兵当中的标枪,数量却大约只有百来根。标枪威力巨大,如此射入背对着自己的蒙古骑兵阵营之中,倒也射落了大概数十上百人。

虽然还未交锋就折了蒙古骑兵近百人,可马超对于这个结果可一点都不满意。他要的是两轮标枪下来,将蒙古骑兵阵营冲乱,随后白马义从赶到于两翼弓箭压制,投射几轮之后便领军冲杀过去。

马超看着己军的标枪攻势居然尽数落空,眉头一挑,这些兵马,跟平日里那些羌族大不一样啊。并且那统帅,居然也如此果断,若是撤退的命令晚上一分,他们必定死伤惨重啊。

马超瞬间便觉得这支蒙古骑兵并非是那么好对付的了。

不过马孟起又是什么人岂会轻易退缩更何况马超如今身负血海深仇,与这些蒙古骑兵可谓不共戴天,哪里会让他们跑蒙古骑兵一退,马超顿时纵马追去,纵马挺枪大喝道:“兄弟们随我追,休要让胡狗走脱了”

马超率领三千骑兵为主力,而赵云与李元芳各率领一千白马义从于两侧奔腾。见蒙古骑兵撤退,赵云率领李元芳也瞬间追了上去。

可这一追,便正中蒙古骑兵的下怀了,至此便要由蒙古骑兵掌控节奏了。

马超骑兵一追,两军相距二十多丈,这个距离标枪却无法命中蒙古骑兵,而蒙古轻骑兵的箭矢却能命中马超的骑兵。

并且马超的骑兵,每个都携带了几根标枪,又有不少行囊。其速度便是比之蒙古骑兵在马上还射还要慢上许多,这也就表明,三千标枪骑兵不可能追上蒙古骑兵,而蒙古骑兵却能不断射出箭矢袭扰马超的骑兵。

这样一来,马超的骑兵追赶不到蒙古骑兵,也无法攻击到蒙古骑兵,便被蒙古骑兵给放了风筝了。

只见战场之上,前方蒙古骑兵向西北放奔腾的同时,每个骑兵都做着同样的动作。在马前,他们从箭袋中取出箭矢,在那短小轻便的马弓上弯功搭箭。随后双腿夹紧马腹,虎腰一扭身体向后,便将那箭矢向着后方仰射而去。

他们不需要瞄准,一个个动作一致,熟练无比。箭矢向着天空仰射而出后,便形成一个个优美的弧度。一根根箭矢在天空中汇聚,仿佛是一座由箭搭建的桥梁,黑色的箭杆,银白色的箭头,汇聚成一道两色的彩虹。

两色彩虹的两头,一头在蒙古骑兵中,一头却向着马超的骑兵阵营中落去。中间连接着的是自蒙古骑兵手中不断射出的箭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