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0(1 / 2)

防范,故而导致死亡,有些则是因为医疗手段不行的缘故。

这些都是可以人为解决的,一旦解决,则百姓的存活率则会大大提高,人口便也会飞速增长了。后世清朝百姓四万万,而如今的大汉,人口不超过五千万,对于人口,刘辩相当重视,努力寻找提升治下人口的办法。

而发展医疗事业,则是使人口镇定增长的办法。

“生老病死虽是天数,但自神农氏以来,始有医道,医者治病救人,使人延年益寿,祛病消灾。朕便想若是我大汉百姓人人有病可医,是否能活无数百姓呢”刘辩顺着丁管的话说,却有伸展他的本意。

“人人有病可医,这是医道大盛,百姓之福,只是我大汉医者的数量,远远不能达到如此的盛世啊”蔡邕出列道,看来他也是有此念想,却觉得无能为力。

“李神医,你说若你教授人医术,几年可以出师呢”刘辩看向李时珍问道。

李时珍回答道:“全看各人资质,资质出众者三五年,资质愚钝者年,甚至十来年”

“恩,若是我大汉医者,一人教授十个学生,那最多十年之后,我大汉的医者数量,便会多出十倍百姓有病可医不就可以实现了吗”刘辩点头道。

“陛下,医术乃不传之秘,医者向来是一脉单传,有谁会开馆授学啊”荀彧道。

“李神医会,朕相信,我大汉除了李神医,还有无数医德高尚者,其原则是治病救人,而并非用医术牟利若是为了治病救人,又何尝会将医术藏私呢”刘辩指着李时珍,大声质问道。

群臣看向李时珍,只见李时珍身子挺得笔直,目不斜视,一声粗布麻衣,打扮的极其干练,容貌虽然普通至极,却又让人肃然起敬。

“若能让医道造福于民,我一身医术便甘愿传授他人”李时珍拱手道。

群臣肃然起敬,有此一身医术,金银钱财什么得不到,却甘心传授给不相干的人,要知道这样便成了大路货色不值钱了啊。

“李神医有此志向,与朕不谋而合,朕还是觉得我大汉像李神医这样有德性的医者还是居多的若是能将这些人汇聚起来,当能做做文章”

“所以朕决定在洛阳城,召开一个医道大会,召集各地名医,前来洛阳汇聚,共襄盛举”刘辩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270章五石散

“医道大会”群臣惊讶出声,又是对刘辩这新颖的提议表示不解。

卢植听了抚须问道:“陛下,这医道大会如何举行,又有何作用啊”

“医道大会,顾名思义,召集各地名医汇聚,探讨疑难杂症,相互交流随后朕借助这个便利,亲自召见医德高强者,以完成朕之所想”刘辩解释道。

“天下医者甚多,若是单纯交流医术,恐不会来洛阳相聚”丁管在一旁分析道。

“那便在添个彩头,决出天下第一名医的头衔,哼哼,那天下医者,势必争相赶往洛阳”刘辩笑道。

“这倒行得通,若能如此,也是医道一大盛世”蔡邕点头赞叹道。

“若是如此,我们得先推举出一个人来接受各地医者的挑战,我看非李神医莫属”卢植看向李时珍道。

“能促进医道发展,我李时珍义不容辞”李时珍点头应允。

三公大臣商量的火热,他们见此医道大会,便有了兴趣,却忽略了开设医道大会的目的。只见荀彧皱眉问向刘辩道:“陛下您大费周章开医道大会,所为是促进医道繁荣,做到百姓有病可医治。可这其中繁琐之事甚多,不知您可考虑过没有”

荀彧所问,便是医疗机构了

只见刘辩点了点头拿出一叠宣纸递给荀彧道:“这便是详细的结构,首先朕设立医部,医部长官为太医令,其权力为管理天下医者,所有医者都要在医部备案,登记造册”

“又在地方设立医署,医署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天下医者想要行医,须得到当地医署进行考核,获取行医权,以免庸医误人”

“医署在各地,除了治病救人之外,还可以招收学徒,传授医术,又要掌控各地的药材,视情况控制其价格,除特别贵重的药材,应该将其掌控在百姓能够接受的范围当中,以免奸商垄断药材哄抬药价格”

刘辩此举,并非垄断药材,将其收归国有,而是让各地的医署,成为药材的龙头,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当世买假药的不知凡几,这根本不可能将其垄断,并且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全国的药材价格也不可能统一。因此医署的一个任务,便是宏观调控药材价格,使当地的百姓在其可以接受范围之内。

宣纸上条条框框,将医部的权利指责写的非常细致。只见最后一张纸上,又上书:“在医部之下,又设一机构名为太医院,其职责是教导学生,培育医者,研究各种病患,另外太医院有为皇家诊治的义务”

荀彧恍然大悟,他原本以为,李时珍会是医部的太医令,但由此看来,刘辩是不打算让医者参政的,很明显,医部的权利是掌控各地的医署医者,调控药材价格,整理备案,这些不需要医术,只要是一个精通吏政者便能将其打理的很好。

而那太医院,才是李时珍这神医应该待的地方,太医院教授医术,研究病患,唯一与权力挂钩的乃是为皇室诊治。但这只是旁枝末节,似李时珍这样德性高尚之人若是做官,反而落了下乘,太医院确实是最好的归宿。

众人看了连连点头,这机构确实设的巧妙,医政分家,医者只是治病救人,而管理者却不是医者,两个领域分工合作,却能各司其职,互不影响。

群臣看了连连点头,刘辩道:“这只是草案,其中细节之处,你们在修改修改,另外在准备人才,待医道大典过后,便要开始组建医部了至于医道大会之事,你们也合计合计”

“臣等遵旨”蔡邕等三公大臣拱手退下,商议组建医部和筹备医道大会的事宜。

“奉孝和李神医留下来”见众臣开始退下,刘辩又喊住了李时珍和郭嘉。

“不知陛下喊住草民还有何事”李时珍拱手问道。

刘辩拉过郭嘉,向着李时珍介绍道:“这位是去年的科举榜眼,郭嘉郭奉孝,他一直体弱多病,朕心甚忧,烦请神医替朕看看”

“哦郭大人有礼了”一听郭嘉的身份,李时珍连忙给郭嘉行了个礼,毕竟科举出身,多数是寒门子弟,得了个榜眼,在许多平民眼中便让人无比尊敬。

郭嘉连忙还礼,李时珍打量起郭嘉来,只见郭嘉容貌清瘦,眼中透着灵气,但脸色却甚为苍白,体现出一股病态。这便还是好的,若不是这一年来,刘辩禁止郭嘉沾染酒色之物,恐怕更加严重。

李时珍看着郭嘉,也不把脉,眉头微皱,看的郭嘉头皮有些发麻,问道:“李神医,我这病怎么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